▲曹操,一代枭雄
曹操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创立曹魏势力集团的过程,如同现代社会创立新公司一样,离不开筹集创业资金、招揽人才、决策(运营)的过程。因曹操在这三个方面比其他诸侯做得好,所以迅速成为一代枭雄。
变卖家产加上富豪资助,筹集创业资金
▲袁氏兄弟,袁绍和袁术
在资金方面曹操肯定比不上四世三公家族之后袁氏兄弟雄厚,但比起草根英雄刘备就绰绰有余。曹操的养祖父是大长秋曹腾,父亲曹嵩就是其养子,当过大司农即掌管国家财政,就是国家的""财神爷"",东汉末年整个官场盛行贿赂腐败行为,估计捞了不少油水。
▲曹腾,曹操养祖父
不然,怎么可能有一亿元钱购买,三公之一太尉职位呢?当太尉一年之后,被罢免回老家,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家里还是比较富裕。曹操是变卖家产加上陈留富豪卫兹的资助下,招兵买马五千余人起兵,算是解决创业资金问题。
招揽人才
光成立公司不行,不可能曹操一人既当老板又当兵,肯定招集一帮人手开展业务,搞上去业绩,公司才能生存、发展。曹操重视人才,从共讨董卓时,与袁绍的对话""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中,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蹇硕,皇帝红人
曹操起兵之前,在洛阳当北部尉时候,不畏强权棒杀当朝皇帝红人蹇硕之叔;任职济南相的时候,整顿官场风气,罢免管辖内十余个县令(长)中的八个人等行为深得人心,且曹操本身雄才大略,当时很多人对曹操有共识""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加之家族支持,迅速招揽人才,大致有如下几个方式。
-家族、同乡、好友、有识之士自愿投奔
▲李典,曹魏名将
家族成员为曹仁、曹洪 、曹纯、夏侯惇、夏侯渊等;好友为秦邵(曹真之父)等;同乡为卫兹等,有识之士为荀彧、李乾和李典叔侄等。
-竞争对手或者其属下主动投降
袁绍的部下张郃、高览;黑山贼张燕及其众十余万;贾诩和张绣;马超部下庞德等
-主公战败归顺
▲典韦,原张邈部下
张邈部下典韦;杨奉部下徐晃;吕布部下张辽;袁绍部下崔琰、辛毗、陈琳;刘表部下文聘、和洽等。
-征召聘请
兖州牧时候招聘当地人程昱、满宠,陈留平丘人毛玠;还征召何夔、华歆、王朗等。
▲陈群,荀彧推荐的人
这些人与曹操共事之后,他们又推荐人到曹操麾下,如王朗推荐于禁;荀彧推荐荀攸、钟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严象、韦康等,各个都是独当一面的人才。
统一北方之后,曹操还发布""唯才是举""求贤令,所以之后曹魏、东吴、蜀汉三国鼎立期间,只有曹魏集团人才没有断层,这是曹操重视人才,重用人才之举的结果。
最明显例子,如夷陵之战时,关羽、张飞、黄忠已去世,马超身体不好,魏延镇守汉中,赵云(反对夷陵之战)等名将,以各种原因无法参加,只有吴班、冯习等将领参加,除了一个刘备之外,再无厉害角色。说明蜀汉在人才方面青黄接不上,严重缺人才。
曹操的善断(决策)
公司发展过程中碰到商机,若老板决策快、准,则公司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壮大;反之将会关门倒闭,之所以公司运营中老板的决策关系到整个公司生死攸关,战场如同商场。
▲曹操顶级谋士们,郭嘉、程昱、荀彧(左至右)
-因张邈、陈宫,叛迎吕布,只保住鄄城、东阿、范县三城,其他郡县都落入吕布手中之时,心灰意冷的曹操曾打算投奔袁绍,在程昱劝阻下摒弃此想法,曹操重新振奋起来。
-原先未平定兖州,就想攻打徐州的曹操,听取荀彧意见,逐步平定兖州,先巩固好根据地,之后逐步攻取徐州,扬州。
-官渡之战之后,听取郭嘉意见,不主动攻打袁氏兄弟,隔岸观火,待两兄弟窝里斗之后,逐一收拾,最终攻占冀州。
▲许攸,官渡之战中投降于曹操
上诉几个事情,说明曹操不是武断的人,若判断到属下意见正确则立即采纳,就是善断,决策能力强。战场局势是瞬息万变,若不及时决断,机会就会丢失,所以势均力敌的时候,敌对双方的老大的决策力至关重要。
官渡之战就是一个好例子,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阶段,曹操萌生退兵之意,于是写信给荀彧,是荀彧劝导曹操再坚持将会出现转机,曹操听从其意见,果然不久许攸投降于曹操,带来重要军情而曹操决定偷袭,粮草基地乌巢。
▲郭图,半瓶醋
此时的袁绍,事先沮授曾建议增派蒋奇领一支部队,驻扎在乌巢守将淳于琼外侧,防止曹军偷袭,但袁绍未采纳;当曹操袭击乌巢之时,张郃建议先援救淳于琼,袁绍未采纳,却采纳""半瓶醋""郭图的意见攻击曹军大本营。两次决策上的失误,最终导致袁绍大败于曹操,曹操和袁绍的鲜明的反差,其实就是决策能力的问题。
结语
常言道""好汉三人帮。""曹操在家族、同乡、好友、有识之士的支持,加上其知人善用、重用人才、唯才是举,善断(决策能力强)的特点,终于从众多诸侯中异军突起,最终成为北方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