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题名,如花美眷,乃人生两大喜事。而身处官场,沉沉浮浮,最荣耀的时刻就是封侯拜相、并赐黄金万两。可以说是实现自我抱负,光宗耀祖的大事。万两黄金,听上去是个普通人一辈子都得不到的酬劳。换算到今天的货币,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能够得到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就成了一个可望不可即的奖励,它的价值便无形中又被拔高了不少。可事实上,这个“万两黄金”真的那么值钱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详细来讨论一下。
皇帝金口玉言,不能失了皇家颜面
首先,这个奖励是皇帝给的。皇帝是什么人?那可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层,是人们心中默认权力的顶端。也就顺理成章应该是天下最有钱的人。皇帝好不容易开口一次说要赏你,那钱数说少了都没人信,有损皇帝的威望。他说的时候也并不会考虑什么实际情况,就是兴之所至,龙心大悦,说个好听话。
再者,跟皇帝有关的事情似乎都很喜欢用“万”,就像“万岁万万岁”一样。不知是否是图个好兆头。而这个“万”,也只有皇帝能用。而剩下的其他贵族,太后皇后太子,都只能用“千岁”。表明在皇帝之下。也就是说,“赏黄金万两”,很有可能只是一个好听的说法,是皇帝威严的象征,是皇帝为了表现自己赏罚分明的一个工具。只有赏赐够重,才能配得上你的功劳。而受赏者在意的,也正是最高统治者的态度,并不是这个赏赐实际的价值。
黄金万两的实际价值,具有时代局限性
之前说到,说是黄金万两,可能实际并没有那么多。其实,即使真的是黄金万两,也未必有多值钱。一来是要看朝代,不同朝代的冶炼工艺不同,黄金的纯度也不同,那么能够换算的价值也就不同。纯度当然是朝代越晚越高的,也就是说越晚朝代的黄金万两越值钱。到了我们的现代社会,一两黄金的价格就在13000到14500之间。也就是说,黄金万两,在今天至少值1.3亿人民币!
但是纯度高的黄金也大多用在了皇家人本身的装饰和陪葬上,根本没有多少会放在国库里,等着皇帝心情好赏人。甚至于还有一种说法,古代的黄金指的是黄色金属,锡和铜也称作黄金。若真的是这种解释的话,即使真的是黄金万两,也值不了很多钱。
二来,如果某一个皇帝就任性了一把,也不顾自己的国库会不会赤字,就直接赏赐了实实在在的黄金万两。但那可是天家的赏赐啊!真给了你,你敢出去花吗?御赐的一个物件,放在官员家里都是要被供起来的存在,甚至可以当传家宝。更别说肆意损毁或者是兑换成可用的货币了,都会是一顶“大不敬”的帽子扣下来。
再者黄金这种物品,从古至今流传下来,虽然已经有了交换物品的作用,但还是不常用。大多是用来储蓄。真的拿了一两金子出去花,怕是也买不到什么。也就是说,即使你真的接了价值黄金万两这么大一笔财富,但它是一笔你动不了的财富,所以还是近似于无。甚至于,你还不能当它没有,毕竟家中有大财,还要担心有没有贼人惦记。这么看来,倒还不如没有那么高的实际价值,心中反而能好受一点。
天子也钱袋空空,未必有臣子有钱
“赏黄金万两”这事,即使皇帝足够大方,臣子也够心大,愿意往家里请尊大佛。可是客观条件它也不允许啊!皇帝的国库里,还真不一定能拿出这么多的钱。这个时候有人就要觉得矛盾了,你之前不是说过,皇帝是天下最有权有钱的人?其实,这只是所有人的一个错觉。也正是这种错觉,给了不少雄才大略之人开创新朝的借口。
当皇帝真真是天下最苦最累的事了,当然,这说的不包括昏庸的皇帝。剩下的皇帝要管理一整个国家,平衡权臣世家,自身权力未必从一开始就那么大。至于钱,虽说是有税收这个收入,可是底下的大小官员那么多,不知道哪个就刮下去点油水,最后到了国库里的,真没剩多少。要是再碰见一个爱民的皇帝,减税免税,国库的来源就更少了。大部分皇帝连修个工程建个宫殿都没有钱,要被言官在耳朵边念叨个没完。
要是国库里真的有这黄金万两,等着用的地方多了,怎么也轮不到赏赐。再者,国库里的钱,也不是皇上想用就能用的,真要拿那么多钱去赏人,言官也会跳出来说话的。也就是说,大部分皇帝国库里的钱,甚至都没有一些大贪官的财产多。历史上比较有名的贪官有很多,就比如清朝的和珅,就是乾隆帝留给儿子嘉庆的钱袋子。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和珅就被下狱自尽。从他家中抄出八亿两白银!这个八亿两是什么概念呢?是当时的清政府十五年的税收收入。干掉他一个,嘉庆的国库里就多了一大笔钱。
这只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和珅也是因为“贪”而出名的。还有很多我们根本意想不到的大臣,就比如李鸿章,死后留给子孙的遗产都有近四千万两白银,也能比得上半个国库了。“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宦海沉浮,做臣子的竟比皇帝还要富有,也不是什么新奇事了。所以,说是“赏黄金万两”,其实皇帝根本没有那么有钱,而做臣子的,也不可能跟皇帝计较钱。
结语:所谓的“赏黄金万两”,重点在于“赏”,而不是赏赐的内容。即使实际拿不到那么多钱,被赏赐的大臣们也要感激涕零,因为他们想要的荣誉和优待已经得到了。当然不能因为赏赐的东西与实际价值不符,就跟皇帝撕破脸,葬送自己的政治生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要注意这一点。不要忘记开启一段关系的初心,清楚自己真的想要的是什么,对人不对事。这样就不会在不应该的地方斤斤计较,最后反而得不偿失。对此,你又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