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曹操赤壁之战后大败,诸葛亮算定曹操必定从华容道逃窜,便派关羽去守。曹操见两边深山高壑,刚嘲笑完诸葛亮缺少智谋,倘若在这里伏下一队兵马,就算逃脱性命,也会伤人无数。话音刚落,就见一队兵马出来,正是关羽。关羽道:""等候丞相多时。""曹操死里逃生,已经接连撞见诸葛亮埋伏的两队兵马,不由胆战心惊。这时候程昱道:""我知道关羽这个人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别人有患难时,必定会出手救助,仁义播于天下,丞相过去与关羽有恩,不如您亲自向他说情,一定能够逃脱此难!""曹操听从程昱建议,亲自与关羽沟通,关羽果然受到感动,放曹操过了华容道。别的兵马都收缴很多曹操的兵器,独独关羽一无所获。在听说关羽解释自己私放曹操的原因后,诸葛亮要把关羽斩首,幸亏刘备劝说,才放过关羽一马。
华容道
《三国演义》对关羽放曹操过华容道的描写很到位:""云长思起五关斩将放他之恩,如何不动心?于是把马头勒回,与众军曰:"四散摆开。"""""云长大喝一声,众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见了,亦动故旧之心,长叹一声,并皆放之。""《三国演义》里这种""情感描述""很少,读来让人感动,对关羽的""大情大义""肃然起敬。但在这里有一个疑问,以诸葛亮的智慧,他不是不知道关羽仁义的性格,也不是不知道关羽曾与曹操有恩义,为何还要他去把守华容道?
关羽
原因有二。
第一:达到对关羽的掌控和驾驭
诸葛亮城府很深。除了刘备能与他唱红白脸外,关羽和张飞在智力上绝对不是他的对手。但倘若他们用蛮力,也是诸葛亮所忌惮的。尤其是关羽,大义凛然,以""道义""为最高行事准则,天下没有什么人他能看在眼里,即便是同为结拜兄弟的刘备,也经常受到关羽的责备,就更不用说作为""儒士""的诸葛亮了。因此,如何驾驭关羽,能够指挥得动他,是诸葛亮面临的一个难题。他知道关羽与曹操有恩情,所以故意让关羽立下军令状,去守华容道,放曹操一马,关羽违背军令状按理要杀头,但在刘备说情之下,诸葛亮放过关羽,这样就让关羽觉得亏欠诸葛亮莫大情分,你想,关羽被诸葛亮拿住了小辫子,以后能不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吗?
关羽大仁大义
第二:诸葛亮很明白,曹操的命不该绝,魏国无法攻破,只有鼎足三分对刘备才是最有利的
人都有恻隐之心。刘备曾有机会杀死曹操,但都被他放过。这是关羽经常埋怨刘备之处:""倘若过去听我的话,何苦现在面临这种情况?""但诸葛亮很明白:魏蜀吴三方的命运是相互依存的,曹操虽然经历赤壁之战的大败,根基没有毁灭,未来三家势利谁能""一统华夏""还未可定,诸葛亮尤其明白刘备这一方的力量,与曹操孙权相比实在太弱。如果不给曹操留一线生机,必定会遭到曹操这一方的致命打击,孙权不可能一再出手相助,到时候刘备就更加危险了。
关羽光明磊落
鲁迅评价《三国演义》时,认为罗贯中描写人物有失败之处,比如为了显示刘备忠厚,把他描写的很虚伪;为了显示诸葛亮智慧,把他描写得像妖怪;唯有对关羽描写地很""正常"",给人大义凛然的感觉。诸葛亮与关羽相比运用智谋太深,因此鲁迅先生给他一个评价是:""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