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大量心怀正义,充满友爱的外国友人,从世界各地来到中国,竭尽全力帮助中国人民抵抗侵略,为抗战斗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白求恩、柯隶华等男性外国友人外,还有一位来自德国的女性友人—王安娜。

王安娜原名安娜·利泽,1909年生于德国东普鲁士乡村一个朴实的农村家庭。读大学期间,同龄的年轻人都疯狂崇拜希特勒,而她却显得十分冷静和客观,对希特勒的许多行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为此,她2次被捕入狱,接受强行洗脑,处境十分危险。

恰在此时,安娜·利泽结识了来自中国的留学生王炳南。安娜的刚直不阿、一身正气,让身为我地下组织成员的王炳南特别钦佩。不久,志同道合的两人就走到了一起,正式结为伴侣。1936年初,安娜·利泽毅然离开家乡,跟随王炳南来到中国,改名为王安娜,投身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战行列。

抗战中,王安娜跟随丈夫奔波于上海、西安、武汉、重庆、延安等地,多次深入抗战根据地实地采访,向国外宣传中国抗战的实际情况,宣传八路军的战略方针。同时,她还经常到八路军办事处,协助完成有关联络工作。

王安娜的语言天赋很高,来到中国不长时间,就学会了中国话,乃至四川话、上海话等各地方言。除此,她还会说俄语、法语、意大利语、英语、德语等多国语言。1939年4月,宋庆龄女士从国外筹集到很多贵重的医药品,滞留在越南海防港,需要送到八路军驻地。当时越南还是法国殖民地,有着语言优势的王安娜自然是这次任务的不二人选。

一天,周公将王安娜请到了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将接收药品的重任正式交给了她,并发给她一张八路军军用通行证,任命她为八路军少校军官。王安娜因此成为唯一获得八路军军衔的外籍女军官。接着,王安娜就利用语言优势,打通了法国人关卡,顺利地将医药品运回国内,经昆明、贵州,平安抵达八路军驻地。当八路军首长向王安娜表示感谢时,她自豪地说:“这是我的战场。我与中国老百姓一起浴血奋战!”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大地到处一片欢腾,可王安娜和丈夫的关系却陷入了危机中。据王炳南晚年所撰写的书籍:他们的婚姻危机,来自于王安娜的一次日本之行。

抗战期间,一个夫妇俩在德国的日本同学,出于对王安娜的敬佩,邀请她到日本去了一趟,还劝说她把孩子送到日本念书。王安娜前往日本,主要是出于好奇,也符合她大胆无畏的性格,但这对于王炳南来说,似乎不可理解。由此,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

1947年,王安娜和王炳南正式分手。而后,她一直跟随在宋庆龄身边,继续为中国革命工作,并成为宋庆龄最为信赖的秘书和挚友之一。

1955年,王安娜的母亲过世了。在为中国工作20年之后,她终于决定回国。时年,德国经济尚未复苏,大多数人生活艰辛。好在,王安娜有着突出的语言优势,及丰富的中国经历和知识,很快就在当时柏林很有名的洪堡大学找到了一份教学工作。出于对中国的感情,在她的讲课、演讲和访问中,所有观点都是亲华的。

然而,世事难料。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王安娜因亲华受到了学校的排挤,不得不放弃薪资优厚的工作,移居到了西德,靠着打一点零工艰难度日。1979年3月,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邀请下,王安娜再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她与老战友们欢聚一堂,亲切地拥抱握手,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晚年,王安娜收集了很多材料,一直在写关于中国的书籍,讲述她在中国的故事。在她的心里,早认为自己是个中国人了。

参考资料:《风云特使》《联合时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