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自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之后,华夏民族自此步入了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先后历经了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等大一统王朝(当然,仅占据南方半壁江山的宋朝严格意义上不算大一统王朝)。
虽然这些王朝曾经非常强大过,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上留下了非常深的烙印,甚至引领着中华文明的走向,但一个不争的事实便是:这些或强或弱的王朝无一例外都遁入了“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样的由盛至衰的死循环中,而这个时间历程周期,几乎都是300年,因此,300年周期律成为了王朝绕不过去的“魔咒”。
为何中国古代王朝均逃不过300年周期律?有人解释说是王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导致老百姓破产,生存不下去了只能起来造反,这便是古人常说的“民心丧失”;也有人觉得这是天数,非人力所能改变,故而用“气数已尽”这类很玄乎的词来忽悠世人;还有人另辟蹊径,从气候变化角度给出了原因:唐朝末期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生长不利,流民四起,再加上统治者腐败,自然王朝覆灭。至于明朝覆灭,原因雷同,小冰河期来临,大明王朝顶不住啦……
上述解释都站在了自己假想的角度,有一定的道理,但似乎又不能完全说服众人:说“民心丧失”是主因,唐太宗弑兄杀侄,逼着父皇退位,实属大逆不道,按照封建伦理纲常,必然人心尽失,为何能开创“贞观之治”?说“气数已尽”的,为何有的王朝只有15年的气数,而有的王朝却能达到290年?至于说地理环境颠覆王朝的,就更不值得一驳了。
由此可见,对于中国古代王朝绕不过300年周期律的深层次原因,以上解释都未能触及。
所谓物质决定意识,在我看来,中国古代王朝逃不过300年周期律,与我们这个时空的固化属性有关。
《我亲眼目睹蛟龙盘踞地球》一书在开篇中,就引用牛顿运动定律剖析了我们现存世界的物质属性,并给出了很精准的定位:我们所在的世界,虽然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并且从分布面积上来看,液体远占大多数,但正如“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一样,统领地球物质运转、占据主宰地位的只能是一个“核心”,这个核心便是固体。
为何会是固体呢?《我亲眼目睹蛟龙盘踞地球》的引子篇中说得很到位:牛顿创立的运动定律为何能开启科学之窗,推动人类文明迅猛发展?因为它切中了我们这个世界的要害——抵抗各种作用力。
众所周知,生在地球上,无时无刻不会受到各种力的作用,覆盖面最广、万事万物都逃不掉的就是地球的引力作用,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重力(严格意义上,重力仅是地球引力的一个分力)。因此,地球上的生物要想生存,首先就必须能抵抗得住重力的作用,这样才能立于地球表面,也才能进行接下来的捕食、交配、争斗等各种动作;反之,如果抵抗不了重力的作用会怎么样?那只能平躺在地上等待死亡。
既然抵抗地球上的各种作用力是生存发展的关键,那谁能够角力?很显然除了坚硬的固体之外,软哒哒的液体和喜欢乱跑的气体只能统统靠边站。
牛顿也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因此针对固体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终于提炼出了牛顿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发表在了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当中,不仅确立了固体在抵抗作用力方面的核心地位,更是将固体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用数学公式精确表征了出来。《我亲眼目睹蛟龙盘踞地球》中别出心裁地总结为“直线”特征,显然抓住了关键点。
认知到地球的固化时空属性之后,再来看中国古代王朝不超300年的周期律,就容易解释了。
首先,纵观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传承历程便会发现一个现象:一般都是前期君主都能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从而引导王朝走向盛世,而到了中后期,虽然不乏力挽狂澜、勤政爱民的好皇帝,比如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省吃俭用、勤于政事,但王朝滑向覆灭的深渊却也是谁都挡不住,这是为何?
站在“固化时空”角度则很容易解释。中国古代各封建王朝的建立,以及政权是否稳固,与所谓的“民心”——广大老百姓没一毛钱关系,而与朝中各种势力的角力息息相关,王朝能否延续,靠的就是朝中势力在力作用上的势均力敌,简单而言,就是要维持力的平衡。
东汉时期,就存在宦官、外戚、官僚三大势力,三大势力你争我斗、水火不容。面对如此角力场面,一个合格的皇帝必然是深谙平衡之术,不会轻易支持哪一方,也不会率性搞垮另一方,维持这三方势力地力的均衡,这样于王朝而言是安全的;
反之,听信一方之言将其他一方整垮,平衡便会不再,造成一方独大的场面,这必然会威胁到皇权的稳固。明朝末期,原本太监群体和文臣集团形成了力的均衡之势,但道貌岸然、头脑简单的崇祯皇帝眼瞅着太监早就不爽了,于是一上台就将太监头目魏忠贤扳倒,结果东林党一家独大,将明朝拉入了灭亡的深渊,以至于崇祯皇帝后悔不已,将魏忠贤尸体厚葬以示歉意。
其次,固体除了力的作用显著外,另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便是:固体永远是有边界的,不存在无边无际的固体。认知到了这一点就能认识到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地球上可供人类生存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某一皇族占据了太多的资源,那就会让其他族群无资源可占,便会导致其他族群生存不下去,接下来便会造反,王朝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中国古代,最好的资源就是田地,因此,一旦一姓皇帝登了基,他便会拼了命地圈地。
以明朝为例,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初,他这一朱姓皇族并没有什么人,因为在元朝末期,他的父母、姐姐、大哥全部都饿死了。仅剩下的二哥为了填饱肚子,顾不上脸面入赘有钱人家里,从此杳无音信。也就是说,明朝刚刚建立的时候,能圈地、浪费粮食的,大概也就朱元璋一人了。
因此,虽然大明王朝是在元朝的废墟上建立的,可供耕种的土地不多,粮食产出有限,但因为特权阶层人不多,因此养活大明王朝还是绰绰有余的。但这种好景维持不长,悲剧很快就来了。
朱元璋因为打小乞讨过,险些饿死,加上亲人一个个在他面前死去,对他触动极大,因此当了皇帝的他开始极度爱惜自己的种族。除了继承王位的一个子孙外,其余的都封了王爷。
王爷在古代啥待遇?是一万户,也就是说:一万户农民要供这一个王爷吃饭,这舒服日子不要太好过。因此,这些朱姓王爷开始啥也不干,过起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个个都被养成了大肥猪。
这还不算,这些王爷也没什么事干,在家待着也是闲得慌,于是索性开始了不得造人。人一造出来,按照《大明律》的规定,凡是朱姓皇族子孙都有机会封王,结果这些“猪”王爷越来越多,到了明末,这些猪一样的王爷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00万。不仅如此,这些王爷还很贪婪,王府圈地“皆取之州县中极膏腴田地”,将别人的田地全都占尽了。
固体的田地总面积是有限的,这么多“猪”要养,还把好田地都占尽了,那广大老百姓怎么活?所以明朝末期的李自成振臂一挥,天下百姓群起响应,并且口号就是“吃他娘、穿他娘”,可谓愤怒到了极点。
如此分析,是不是站在“固化时空”角度,中国古代王朝逃不过300年周期律就容易解释了?
当然,这都是基于现有资料的猜测,脑洞确实大开了些,分析得不当的地方还请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