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晋、尹昉主演的《天下长河》,以治理黄河为主线,讲述了康熙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第一次看到以治理黄河为主题的历史剧,让我们对母亲河,又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这次的康熙,多少跟以往正剧里的不一样,罗晋演得很好,演出了另一种感觉的康熙, 皇帝不一定是一脸严肃脸,时刻都是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罗晋把这个康熙,演得鲜活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电视剧要好看,除了主角之外,配角也很重要,可以说这部剧里的配角,演得都非常好,甚至有些时候,配角飙起来,就没主角什么事了。
剧中有个人物于振甲,可能一两年之后,提起这部电视剧,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个人了,这个于振甲真的是能把人气到心梗的那种人。
于振甲为什么会升官
于振甲是自诩为清官的那种人,在他的心里,自己为官清正廉洁,在当时至少已经超越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员。
还有就是非常孝顺母亲,典型的完全按照儒家圣人所说的那样去生活,一日三省吾身,总之是各种儒家圣人要求做的,于振甲他都做了,自以为自己正在朝着人格完美的路上迈进。
本来在那个贪腐横行的时代,大家觉得于振甲还是很不错的一个官员,但是一场洪水的到来,让于振甲彻底失去了观众缘,简直能把人气到心梗。
脑子一根筋的于振甲,在面对洪水的时候,因为自己的母亲不方便走,而且脑子里只有自己的桃源县,就是死活不同意在这里泄洪。
结果导致下游三个省被淹没,死伤无数,而且他还振振有词,死不悔改,把皇上都气到不行,这样的官员,恨不得立马就把他砍头,才解心头之恨。
但偏偏于振甲升官了,皇帝让他去巡查灾情,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职务,作为皇帝派出去的代表,这完全就是重用呀,为什么于振甲明明做错了事,还会升官呢?
普通人看于振甲,气得要心梗,但是官僚体制看于振甲,他只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作为桃源县的县令,为什么要对其他地方负责。
康熙之前还说过,哪个地方敢决堤,以丢失城池罪论处,古代的县官有守城的职责,哪怕他只是文官,丢城只有一个后果,斩。
于振甲保自己的县,这个没有错,知县官自己的县,知州负责自己的州,巡抚负责自己的省,总督负责自己的辖区,中枢内阁负责全国,皇帝要做最后的决定。
于振甲做到了孔子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并没有错,错的是他的上司,站在官僚制度的立场上,他不应该为其他三省的人负责,但是站在人性的角度上,他肯定是错了,而且后面他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先进的荒政
于振甲被派去勘查灾情,其实是朝廷荒政的一部分,那个时代的中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荒政系统,在当时至少领先西方100多年。
最早的荒政书籍出现在宋朝,那个时代西方还是一片蛮荒时代,就不说了,就算是已经到了清朝,中国在荒政方面,依然是领先西方100多年。
荒政这次,容易让人误会,他不是指的政治荒废,荒指的是灾荒,政指的是政务,荒政的意思是,在灾荒期间,朝廷处理灾荒的行为。
清朝有完备的荒政体系,当时出现了一大批荒政书籍,像《荒政琐言》《荒政摘要》《荒政辑要》等等,名字都带着荒政两字。
大量书籍的出现,一方面说明灾难频繁,另一方面说明,朝廷在积极救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国家处在盛世至少是治世,再会有大量荒政的记载。
如果说朝廷没有能力,可能就只剩下文学作品反映灾荒了,比如曹操的《蒿里行》,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惨状可想而知。
灾难之后都惨,但是有没有救治,这差别还是很大的,救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灾情信息系统、勘察认定灾情规模、制定赈济标准和救济筹措、转运与发放粮食、价格调控和灾后重建等几方面。
清朝政府在这些方面,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就说这个勘察认定灾情,于振甲下去巡查,本质上干的就是在这个。
而且康熙还用了密折制度,确保信息不被截留,确保了信息的准确,密折制度是在雍正时期正式确立的,作为全面铺开的制度,并不意味这康熙朝就完全没有密折这种行为。
密折制度,全面开启了皇权独大,告密盛行,奴才思维严重等恶劣的后果,但是作为一种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密折制度,在救灾方面,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最快的密折传递,可以做到八百里加急,也就是一天时间跑八百里,这已经是古代马匹人力想配合,所能达到的极限了。
通过高效的信息传递,清朝政府才能对灾情做进一步的部署,这是个系统工程,其中有个小细节,还是很能体现人性的,那就是施粥。
当时规定,施粥必须在当地,避免体力差的人,饿死在路途上,而是民间施粥的,朝廷还有相应的奖励。
当时规定,施粥30到49担的,知县题写牌匾褒奖,施粥150到399担的,巡抚题写牌匾,施粥400担以上的,授予八品官员顶戴。
那如果再高呢,再高也就八品了,这也是为了保持官僚制度的稳定性,通过各种措施,能够确保在灾后,不出现大规模饿死人的情况。
当然了,防止灾害,最好的办法还是把黄河治理好,这方面,靳辅陈潢功劳非常大,尤其是这个靳辅,对于黄河治理,功劳非常大。
我们看看他死后待遇就知道了,雍正八年,建贤良祠,首批入祠者,十三阿哥居首,其余满汉大臣各5人,看过电视剧的都知道,十三阿哥对于雍正来说,有多重要。
其他九个人,看看他们的,你就明白靳辅的功劳了,图海平三藩的主将;赖塔,灭明将领,平三藩主将;张英,康熙朝重臣,儿子是大名鼎鼎的张廷玉。
顾八代,平三藩将领;马尔汉,康熙时期满洲大臣;赵申乔,康熙时期的清廉官员;齐苏勒,满洲治河名臣;杨宗仁,康熙雍正朝湖广总督;陈瑸,曾主政台湾,闽浙总督。
这是第一批,足见靳辅在当时的功劳和地位,再后来才轮到范文程、张玉书、李光地、于成龙、施琅以及其他满洲大臣。
真心办事的,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至于说这个把人气到心梗的于振甲,对于他的评价,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