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看一篇刊载于漓江出版社《2021中国年度小小说》上的文章。它是我在给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文本时看到的。

文章得以付梓,说明通过了审核。然而一个人,一个作家,能写出这样的故事,可谓毫无良心和人性。一家出版社编辑将之堂而皇之发表出来,是想传播什么价值观,我疑惑不知。

读完。我仅有愤怒。只想大喊一声,无耻!


【资料图】

婴  泣

田洪波

阿布沁河从完达山那丹哈达拉岭的峡谷中奔流而下,汇入滔滔乌苏里江。虽不时拍出惊天涛声,但依然难掩时断时续的婴儿啼哭声。啼哭和着涛声,似奋力争宠,大有誓不罢休之势。

沿着阿布沁河左岸的羊肠小道,在荆棘丛中艰难跋涉行军的抗联七军,每人脸上都挂着焦虑。眼前的形势是,敌军就在身后不远处紧追不舍。

放下地图,将军迎向抱着婴孩的女战士小青,做出要抱孩子的手势。小青见将军眉头锁成“川”字,身体本能地向后缩退。

将军瞪眼,我是他的父亲!

怎么了?小青身旁的将军夫人柔声地问。

将军挥手让小青先走。他看着怀里的婴孩,叹了口气。这样会很快暴露目标的,三百多人的队伍啊,不能让这么一个小家伙儿给毁了,你说呢?

夫人眼里盈泪,那怎么办呢?孩子什么都不懂啊,再说他吃不到奶水,怎么会不闹啊!毕竟才刚刚满月!

将军喉结咕咚了一下,强忍泪花。将军不是不知道,孩子生下来时,是用沟塘水冲炒面喂食的,他根本就吃不饱啊、

将军喊来警卫员。把那个东西给我,说着做出吸烟的姿势。

警卫员犹豫了。那个东西是给受伤做手术的战士们准备的,它可以麻痹人的神经,让人变得安静。

将军眉头的“川”字变得狰狞。怎么,想造反吗?不由分说,将警卫员身上的挎包抢了过去。

踅进茂密的树后,警卫员听到夫人在啜泣。此时小青也赶过去,眼光在警卫员身上睃。得到警卫员肯定,小青狠狠跺了下脚。这已不是第一次给那个小生命尝食那个东西了,他才多大呀,却要经此劫难

重新回到队伍中时,襁褓中的孩子睡得安详。

小青抱着孩子,眼泪奔涌,走了一段路,赌气地质问将军,孩子的名字想好了吗?

满腹心事的将军摇头,还没来得及。

小青想发作,忍了,沉默半晌后说,要不就叫路生吧?反正是在路上生的,有纪念意义。

警卫员提议叫抗生,有人附和叫林生,一时七嘴八舌。最后,被将军制止了。

休息时,将军把孩子又抱过去了,他背靠大树,跟孩子窃窃私语。

夫人嘴唇抖动着说,他挺喜欢孩子呢。小青也红了眼圈,谁说不是呢!该死的鬼子,挨千刀的鬼子!

晚上宿营,夫人抹着泪,从窝棚里走出来了,身后跟着将军。夫人靠在树上轻声啜泣,将军温情地做着解释。这一幕都被警卫和小青看到了,但他们不敢过去,只能远望。将军说了很多,夫人终于点头了。将军似乎信不过,让夫人再次保证。夫人用手捶打将军,一下下捶在将军的胸膛上。警卫员和小青看湿了眼睛。

翌日,队伍接到情报,敌军追兵已迫近队伍,必须加速转移,保存实力。

空气立时紧张起来。率先做出反应的是孩子,他不断哭泣,似乎要把满腔怨气发泄出来。小青怎么哄也不成,一时手忙脚乱,满头大汗。夫人闻声赶来了,左颠右颠,依然无法止住孩子的哭声,泪水就在两个女人脸上纵横。恰在此时,将军大踏步走过来了,将孩子抱入怀里。很奇怪,孩子居然不哭了。将军把脸摩在孩子的小脸上。

将军抱走了孩子,小青想跟着,将军不让,将军赌气似的说,怎么,当父亲的抱一会儿孩子不行吗?夫人说,让他再抱会儿吧,我……已经答应他了。小青惊间答应他什么了,夫人连忙摇头掩饰说,没什么。可是眼泪在她脸上闪烁起来。

小青觉得不好,急忙去追将军。喘着气找了大半天,才在阿布沁河岸边一从深草棵处,寻到将军的身影。

但见将军呢喃着什么,然后大手一推,一个柳条编织的篮筐里,躺着甜甜酣睡的孩子,顺着湍急的河水向下游漂去孩子睡得真香啊。这分明是熏足了那个叫大烟的东西,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啊!对着孩子的嘴和鼻子,将军对他熏了多久?都对他说了什么?他连父母的面孔都没记得牢,就要从此决别了吗?小青发疯似的欲上前,被夫人和警卫员拉住,小青死命咬住了警卫员的手。柳筐渐渐漂远,由于水流的冲击,孩子的布衫已经撕开了一角。

将军高大的身躯站在阿布沁河边,突然,扑通一声,他跪了下去,喊出一声,孩子,爸妈对不起你呀!

阿布沁河涛声阵阵,很快淹没了将军的吸泣,只有柳筐顺着河流越漂越远。

小青狠命地捶打将军,将军雕塑般不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