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文坛巨子


(资料图片)

也是爱憎分明的民主战士

将“爱祖国和人民”

视为诗人的最高天赋

青年时期

他写下著名的《七子之歌》

呼唤民众振兴中华

1946年,在悼念李公朴大会上

他发表最后一次演讲

不料返家途中惨遭特务暗杀

年仅47岁

今天是闻一多诞辰123周年

缅怀,致敬!

他想的是中国好

“抗战以还,居恒相约:

非抗战结束,不出国门一步

顷者强虏屈膝

胜利来临也

而毓棠亦适以牛津之邀

而果得挟胜利以远游异域

信乎!

必国家有光荣而后个人乃有光荣也”

这是抗战胜利不久后

闻一多写给好友的临别赠言

当时

时任西南联大

中文系教授的孙毓棠

在闻一多的推荐下

准备前往英国担任牛津大学

皇后学院客座研究员

“非抗战结束,不出国门一步”

“必国家有光荣而后个人乃有光荣也”

一枚小小的印章

既是闻一多对好友深切寄语

也透露出他一生的人生选择

字字句句都是满腔的爱国情怀

闻一多出生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正在清华大学就读的闻一多

手书岳飞的《满江红》

贴于学校饭厅门前

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中

他发表演说,创作新诗

成为“五·四”新文艺园中的拓荒者之一

这期间

他接连收到家中两位哥哥来信

说父亲希望他回乡度假

此时远在湖北老家的父亲

由于无法了解北京真相

出于对爱子的担心

要求他暑假返乡

然而,对于父亲的此番催促

闻一多却没有答应

1919年5月17日

他寄给父母一封长篇家书作为回答

在写给父亲的家书中

闻一多写道:

“男在此为国作事

非谓有男国即不亡

乃国家育养学生

岁糜巨万,一旦有事

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

忠孝二途,本非相悖

尽忠即所以尽孝也”

围绕回乡还是留校

尽孝、还是尽忠等选择

闻一多向父亲袒露心声

在国家、民族利益面前

他毫不犹豫地

选择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二位

信中字字句句

体现着闻一多的抱负

体现着这位爱国民主战士的家国情怀

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

1925年3月

闻一多在美国创作了

《七子之歌·澳门》

1999年作为澳门回归主题曲的

《七子之歌》的歌词

正是改编自闻一多的这首诗

图:青年时期的闻一多

抗战爆发后

闻一多随所任教的清华大学南迁昆明

一路上,国民党贪污腐化的见闻

深深刺痛了他

也使他逐渐坚定了自己的道路选择

在昆明从教的八年

闻一多目睹了国民党反动派的

腐化堕落和对革命者的屠杀

他搞演讲,写杂文

批判反动派的罪行

影响很大

正义是杀不完的

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1946年,李公朴惨遭杀害

闻一多处境极端危险

闻一多之子闻立鹏回忆道:

当时已经有些传闻

40万块钱收买闻一多的头

这些话都有了

最紧张的那几天

我母亲原来就有心脏病

从她的角度来说

更不希望我父亲出去演讲了

闻一多全家在云南昆明住宅前合影

但他置生死于度外

闻一多对妻子说

现在好像是大风浪里一只船

我们这些掌舵的人、划船的人

如果这时候跑了

不出来参加工作

不出来主持民主事业的话

怎么能对得起死者

闻一多参加了

为挚友李公朴举行的追悼会

并慷慨激昂地发表了

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

在最后一次演讲中

闻一多说:

“正义是杀不完的

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我们前脚迈出大门

后脚就不准备迈进大门”

闻立鹏创作的闻一多像

站在讲台上的闻一多

讲出了愤怒的人们心里最想说的话

十几分钟的演讲

数次因为掌声而中断

当天下午5点

忙碌了一天的闻一多

和前来接他的儿子闻立鹤

走在回家的路上

此时,闻一多的夫人和孩子们

也正在家里焦急地等着他们回来

可就在这时

寂静的窗外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

闻一多遇刺的地点

就位于繁华的昆明城内

枪声隔着几条街都听得到

可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

闻一多被乱枪射杀,当场身亡

逃难还是赴难?

还家尽孝尽责还是为国尽忠尽力?

有些选择

从一开始就有迹可循

同时也注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作为学者,闻一多刻苦治学

执着追求民族精神之道

作为革命家,他用鲜血敲醒浑浊的心灵

令侵略者闻风丧胆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

唆使着青年,扫兴中捉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

歌舞和比赛,有力猛如虎

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

销毁了自己!

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这火永不熄灭!

编  辑丨贾昕萍

校  对丨杜一民

校  审丨孟诗琪

值班编委丨汤 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