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今天的国人来说,立冬时节,地不分南北,人不论老幼,一碗饺子似乎就象征着冬季的开始。作为一个北方人,我也对饺子情有独钟。平时或在家自己做,或到街面上,总能在想念时吃上一碗饺子。但是立冬时节的这碗饺子所蕴含的意义却格外不同。里面包裹着思念,寄托着乡愁,满满的人间烟火之气。
家里的小朋友也爱吃饺子,近日在忙碌着为小家伙们准备饺子的时候,忽然脑子里蹦出两个大大的问题来。饺子和馄饨做法极为类似,那么到底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呢?北方有馄饨,南方也有馄饨,那么馄饨到底是源于南方还是源于北方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了弄清楚这两个包含着文化,历史和地域三大因素的问题,我决定好好研究一番,找到终极答案。
起源先后
传说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河南邓州人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但奇怪的是,即然东汉已经出现了饺子,但在史料或文人墨客的文学作品中却基本找不到饺子的说法。但后世的考证给出的说法是,虽然当时出现了跟现代饺子形态相同的食品,但是它在那个时期并不叫饺子,这就是为什么找不到史料记载。历史上很多文学大家本身就是美食大家,像白居易,苏轼,都是有名的老饕,对于饺子这样一种注定会红遍全球的食物不可能不知道,所以当时的饺子不肯定不叫“饺子”这个名儿。
那么饺子和馄饨又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呢?谁先出现,谁后出现呢?
通过查阅资料,结果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作为一名道地的北方人,我一直认饺子为先,馄饨为后。为什么呢?因为据传饺子的出现与女娲造人有关。相传女娲造人时,天气寒冷,黄土捏成的小人,耳朵很容易冻掉,把耳朵固定住,女娲用一根细线穿过耳朵,然后把另一端放在小黄土人的嘴里咬着以便于固定。为了纪念女娲造人,小黄土人的后代们就包饺子,以面为皮,以耳为形,内装馅(线)料,用嘴咬着吃。这个传说有鼻子有眼儿,说得很是合乎理解。所以我一直以为饺子最起码在春秋战国时就出现了。
可是根据史料一查,发现饺子是由馄饨发展而来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饺子的叫法名目众多,有叫“牢丸”的,有叫“扁食”的(这种说法现在仍在北方很多地方流行),有叫“饺饵”的,还有叫“粉角”的,反正就是没有叫饺子的。
三国时期出现了一种叫“月牙馄饨”的食物,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到了宋代有“角子”这种说法出现,到了元代和明代称为“扁食”,这基本上就和现代称呼一样了。而“饺子”的叫法正式出现在清代。
如此一说,想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就一目了然了。弟弟如今早已红遍全球,而弟弟貌似影响力要低一些,不过也不差,不论南北,无问西东,早餐桌上一碗热气腾腾,鲜香可口的薄皮大馄饨,谁又能说这不是最美的人间烟火味呢?
“馄饨”传奇
说到馄饨,还真是名如其“食”啊,馄饨的起源真的很混沌。不仅最早出现的时间无法确定,连起源自哪里也是无法确定的。总的来说,大致有下面三个版本。
其一,馄饨是北方汉族抵抗匈奴寇边产物。宋程大昌《演繁露》中说:“世言馄饨,是虏中浑沌氏为之。”意思是民间所说的馄饨是指胡虏中的浑沌氏,至于更详细的信息,却是一丁点儿也找不到。民间倒是有这样一个传说。汉代(估计说的是西汉),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十分痛恨匈奴。当时匈奴部落中有两个首领,分别为浑氏和屯氏。这两个首领十分恶毒,边疆百姓对他们又恨又怕。于是暗地里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的谐音,称之为“馄饨”,意思是,把这“浑屯氏”吃掉,让他们再也无法做恶。
其二,西施做馄饨说。相传战国时,夫差打败越国之后,俘虏越王勾践,为了打败吴国,范蠡向吴王夫差进献美女西施(他也真够舍得的)。夫差沉迷于西施的美色,终日不理朝政。一年冬至时节,吴王忽觉没胃口,什么样的山珍海味难以下咽。西施亲自下厨,做了一碗食物,夫差一看,瞬间被吸引住了,这种食物外表晶莹透亮,里面肉馅饱满,搭配新鲜汤料,味美不腻,爽口好吃。吴王品尝之后十分欣喜,问道:“这是何物,如此美味?”西施暗中冷笑:“这个昏君,成天浑浑噩噩,真是混沌不开。”于是随口应道:“混沌。”江浙一带的人日常都爱吃馄饨。影视剧里,小贩挑着一个挑子,走街串巷,售卖馄饨的场景还是很写实的。冬日里昏黄的马灯,清冷的街道,冒着热气的馄饨摊位,让人从心底感到温暖,感到踏实。
其三,道教起源说,冬至时节,各大道观会举行盛大法会。道士唪经、上表,庆贺元始天尊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所以民间有吃馄饨的习俗。《燕京岁时记》中说:“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馄饨”与“混沌”谐音,民间将吃馄饨引申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这个起源挺吉祥的,跟抵抗匈奴无关,跟西施委身救国无关。纯粹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中国人吃馄饨的历史,到底是从什么时代开始的呢,如果从西施做馄饨一说,那至少战国时馄饨就出现了,并且南方是起源地,但如果从抵抗匈奴一说,则表明馄饨源自汉代,且北方是起源地。但有史料可查的历史,则是从三国时期开始,当时叫做“月牙馄饨”。今天看来,馄饨的起源似乎已经是一个永远无法破解的谜团。
传承
民以食为天,一碗馄饨的历史竟然如此久远。而由食物所展现出来的文化,历史内容又是如此丰富。不管是馄饨的发展变迁,还是饺子的起源,都令人感到温暖和感动。历史的久远可以抹去很多人间风物,但扎根于生活细节中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却是历久弥新,始终如一。大概这就是所谓的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