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剑,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年代属于战国时期。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暗纹;剑首向外翻卷作圆箍形,内铸有十一道规整的同心圆。剑格两面分别镶嵌蓝色琉璃和绿松石。剑身近格处刻有两行八字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鸠浅”即勾践。

越王勾践剑,出土时剑插在漆木剑鞘内,出鞘时,剑身仍寒光闪闪,毫无锈蚀,刃薄锋利。经现代仪器分析测定,勾践剑为青铜铸造,其主要成分为铜、锡、铅、铁、镍和硫等,其剑脊部分含铜量高,使剑具有较大的韧性,不易折断,刃部含锡量高,使剑具有较大的硬度,更为锋利,刚柔相济。既坚韧又锋利。


(资料图片)

关于如何做到在同一柄剑上实现不同成分的配比,经过科学仪器分析,结论认为此剑采用了复合金属工艺,即分两次浇铸,使之复合成一体。世界上其他国家直到近代才开始使用这种复合金属工艺,而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运用自如。

根据出土该剑的望山1号墓内的竹简记载,墓主人名为昭固,死时不足30岁,是楚威王或稍后时期的贵族,与楚王室关系密切。对于越国国君之剑为什么会出现在楚国墓葬中,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有学者认为是越女嫁到楚国的陪嫁品,因为文献记载勾践的女儿是楚昭王的宠姬;也有学者认为是楚国缴获的战利品,因为楚威王时越国被楚国所灭。

而历史上,吴、越两国曾进行过长期的争战。公元前496年,吴越开战,吴师战败,吴王阖闾负伤而死。公元前494年,其子夫差替父报仇,带兵伐越,打败越国。越王勾践成为了吴国的人质,被囚禁于吴国。三年后,勾践获释回国。他牢记亡国之耻,发誓报仇雪恨。传说勾践睡觉以柴火为褥,屋内悬挂苦胆,吃饭前先尝苦胆以警示自己。他任用贤士改革国政、振兴经济。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最终灭掉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流传至今,其知耻而后勇和奋发图强的精神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迄今为止,越王剑先后出土20余件,但越王勾践剑的工艺之精美,首屈一指,无与伦比。此剑历经2600多年至今保存完好,毫无锈蚀并且锋利无比;加上剑主人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已成为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写照,故而越王勾践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吴王夫差矛

1983年11月,在距出土越王勾践剑的望山1号墓两公里处的另一座楚墓中,发现了一件吴王夫差的青铜兵器,其状如矛,矛身正面有两行八字错金铭文:“吴王夫差,自作用於。”“於”字经专家考证为矛状兵器。吴王夫差矛的正背两面脊部均铸有血糟,其下端各有一刻纹精细的兽首形穿孔鼻。其铸造之精可与越王勾践剑媲美。

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都出土于楚墓,印证了楚国曾经的强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