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分封制大家会想到什么?恐怕就是中央和地方或者地方各藩王之间的战争吧。周朝的春秋战国,西汉的异姓诸侯王之乱和七国之乱,晋朝的八王之乱,蒙古四大汗国的斗争,明朝的靖难之役、朱高煦之乱、宁王之乱和清朝的三藩之乱。

明朝之前的这些朝代实行分封制造成的弊端对于明朝开国皇帝来说想必都是比较熟悉的,那他为什么还要重蹈周汉晋的覆辙呢?这就得从明初的形势说起。郡县制的确能够强化中央集权,但这种强化有一个过程,并不是说新朝一建立,整个天下便匍匐在皇帝的脚下,而需要一步步来推进。在这种时候,分封制反而能起到奇效。在古代的交通和信息传递极其不便,中央不能迅速掌控边境,而边境却必须布置重兵防范内外威胁。但明朝初立,朱元璋又出身底层,皇位并不稳固,武将拥兵自重的威胁很大。

如果把统兵将领换成自己的儿子,那威胁就大大降低了,还能极大地强化皇室威望,加大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还能平衡中央的大臣势力,避免出现权臣凌主的现象,起到拱卫中央的作用。


(资料图片)

明初藩王封地

事实的确如此,洪武一朝,朱元璋一共分封了十九个儿子,其中十七个出镇(两位因年幼未就藩),他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齐、鲁、周、唐、伊这些坐落在国内南北经济动脉上的,另一类是燕、宁、辽、谷、代、秦、肃、晋、庆这些直接坐落在边境上的,他们的藩镇甚至比后来的九边重镇还要靠北一些。

这两类亲王的职责不同,前者主要负责恢复经济、战时运粮,比如坐镇开封府的周王就曾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奉旨赶赴北平府援送粮草;后者主要负责领兵作战、镇守边疆,比如晋王和燕王率兵北伐、秦王出征甘肃等。

这时期,因为诸王在军事民政上的职能作用,花钱也如流水一般,中央拨给的钱粮颇多,但作用也大。

不过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一两代过后,国内经济情况好转,边防压力减轻,诸藩王与皇帝的血缘关系变淡,藩王就成了削弱中央集权的因素了。

朱元璋

朱元璋对此也是有防范的,他知道汉初的诸侯王军政民生一把抓,权力极大,最中央的威胁也很大,所以他制定各种条条框框,剥夺了诸王的治权,只给军权,而且还是临时的,除了王府的护卫,地方驻军要有中央授命方可指挥,洪武末期还把亲王俸禄由五万石以上减至一万石,极大地降低藩王造反的可能性。

在朱元璋的心目中,中央跟藩王的关系大概是中央出钱、藩王出力,共同建设朱家天下。然而这个设想太过理想化了,中央放心不下藩王手握军权,藩王即便不敢觊觎皇权,但在驻地横行不法,则是常有的事,中央与藩王的矛盾只会与日俱增,最后爆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