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原名杨玉环,蒲州永乐(今陕西华阴县)人,她的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亲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去世后,杨玉环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
杨玉环天生丽质,性格温婉,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并善弹琵琶。她一开始为玄宗的儿子寿王的妃子,而后被赐道号“玉真”,然后被玄宗封为贵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杨玉环自入宫以来,从不过问朝廷政治,更不插手权力之争,只是以自己的妩媚温顺与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唐玄宗的百般宠爱。杨玉环的三个姐姐分别被封为韩国、虢国、秦国夫人,哥哥杨国忠也因此被封为宰相。
安禄山造反,以讨伐杨国忠为借口,而且公开指出杨贵妃及杨家诸姨的罪恶。玄宗想命皇太子监抚军国之事,借此禅让帝位。诸杨大惊失色,哭于朝廷。杨国忠入宫禀告贵妃,贵妃口衔土块请死,玄宗心情沮丧,才终止这样做。
待潼关失守,玄宗一行逃到了马嵬驿这个地方,随从的将士因为饥饿疲劳,心中怨恨愤怒。龙武将军陈玄礼认为天下大乱都是杨国忠一手造成的,想杀掉他,于是就让东宫宦官李辅国转告太子,太子犹豫不决。这时有吐蕃使节二十余人拦住杨国忠的马,向他诉说没有吃的,杨国忠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士卒们就喊道:“杨国忠与胡人谋反!”有人用箭射击,射中了杨国忠坐骑的马鞍。杨国忠急忙逃命,逃至马嵬驿西门内,被士兵追上杀死,并肢解了他的尸体,把头颅挂在矛上插于西门外示众。御史大夫魏方进说:“你们胆大妄为,竟敢谋害宰相!”士兵们又把他杀了。韦见素听见外面大乱,跑出驿门查看,被乱兵用鞭子抽打得头破血流。众人喊道:“不要伤了韦相公。”韦见素才免于一死。士兵们又包围了驿站,玄宗听见外面的喧哗之声,就问是什么事,左右侍从回答说是杨国忠谋反。玄宗走出驿门,慰劳军士,命令他们撤走,但军士不答应。玄宗又让高力士去问话,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被诛,杨贵妃不应该再侍奉陛下,愿陛下能够割爱,把杨贵妃处死。”玄宗说:“这件事由我自行处置。”然后进入驿站,拄着拐杖侧首而立。过了一会儿,京兆司录参军韦谔上前说道:“现在众怒难犯,形势十分危急,安危在片刻之间,希望陛下赶快作出决断!”说着不断地跪下叩头,以至血流满面。玄宗说:“杨贵妃居住在戒备森严的宫中,不与外人交结,怎么能知道杨国忠谋反呢?”高力士说:“杨贵妃确实是没有罪,但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而杨贵妃还在陛下的左右侍奉,他们怎么能够安心呢!希望陛下好好地考虑一下,将士安宁陛下就会安全。”玄宗这才命令高力士把杨贵妃引到佛堂内,用绳子勒死了她。然后把尸体抬到驿站的庭中,召陈玄礼等人入驿站察看。陈玄礼等人脱去甲胄,叩头谢罪,玄宗安慰他们,并命令告谕其他的军士。陈玄礼等都高喊万岁,拜了两拜而出,然后整顿军队准备继续行进。贵妃时年三十八岁。
事后玄宗从蜀地返回,路经其处,派遣中使祭奠,而且下诏将其改葬。礼部侍郎李揆说:“龙武将士因杨国忠辜负皇恩招致祸乱,为天下人杀之。如今要安葬贵妃,恐怕会导致将士们疑虑不安。”玄宗只好作罢。暗派宦官备办棺椁将她重新下葬。挖开贵妃的坟墓,贵妃从前所佩的香囊还在,宦官将它献给玄宗,玄宗视之,百感交集,泪流不止,便命画工画下贵妃的画像挂于别殿,早晚前去看望,每次都要哽咽抽泣。
官方说法都是杨贵妃死于马嵬坡,还有一些民间说法。
一种观点是:杨贵妃死于乱军之中。诗圣杜甫在安禄山占据着的长安做了一首《哀江头》的诗,其中有一句:“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诗人李益也曾写过“太真血染马蹄尽”的诗句。这些诗句描写杨贵妃之死时都有着浓重的血腥味。
还有人说杨贵妃既不是被勒死的,也不是死于乱军之中,而是吞金而死。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马嵬行》一诗中:“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军家诛戚族,天子舍妖姬……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当年马嵬坡被缢死的是一个侍女,大将陈玄礼见贵妃貌美,不忍心杀死,便和高力士密谋以侍女代之。此计成功后,陈玄礼又派亲信护送贵妃扬帆出海,东渡日本并在那里终享天年。日本山口县还有一座杨贵妃墓。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也曾说自己是杨贵妃的后裔。
这些传说并没有发现特别有力的证据,能够证明它们的真实性,从而取代“杨贵妃被缢死”的这种主流的说法。
可怜一代佳人,香消玉殒。一个弱女子,如何能抵抗过时代的洪流呢?人们只看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后飞黄腾达的显赫,却忽略了位高权重、骄纵妄为后的灭族隐患。此当为今人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