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宁市以西20公里的地方,左江与右江相汇,形成了广西首府南宁的母亲河:邕江。三条江水环抱着一座半岛,而就在这并不起眼的岛上,人们无意间“挖”出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相关资料图)
位于汇流要地的同江村三江坡中心,有一处显眼的小丘,小丘上的一棵榕树茂密繁盛,这就是当地村民皆知的“皇姑坟”。清代的《南宁府志》中称之为“兴陵”,葬的是“桂王妃”(清·《南宁府志》:兴陵,在县西合江镇宋村,葬桂王妃)。这位鲜为人知的“桂王妃”是什么人?又为何葬在南宁?这与明王朝的一段末路逃亡有关。
1644年,随着李自成攻占北京,清军入关,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纷纷迁往南方,在淮河以南建立了多个割据政权,史称南明。1646年,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堂弟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将父亲朱常瀛尊为端皇帝,嫡母王氏尊为慈圣皇太后,年号永历。可登基不久,就遭清兵攻入广东,朱由榔只得逃亡广西,在南宁驻跸。
明代学者徐霞客来广西时,也曾到访这处三江汇流之地,他在游记中写道:“前临左江,后崎右江,乃两江中央脊尽处也。其东有村曰宋村,聚落颇盛,而无市肆”。宋村,即是今天的同江村三江坡,在当时已是“聚落颇盛”。
(南宁同江村三江坡村民 作家 宋多河)
宋多河是土生土长的三江坡村民,对从小就听着皇姑坟故事长大的他来说,皇姑坟是安葬“皇帝娘娘”的地方,而这位“皇帝娘娘”正是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的嫡母太后王氏。关于皇姑这一名称的由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宋氏先祖“子贤公”随永历皇帝迁入南宁,在三江口地区定居。传说,太后王氏在此生活期间,为人慈善仁厚,受到居民们喜爱,太后王氏对宋子贤的孩子更是以姑侄相称。
宋多河介绍:“皇太后她就把(村里的)小孩称呼为‘阿侄’,是侄儿的意思 当地的小孩就把王太后就叫成阿姑,皇太后姓王,又是皇家的,所以三江口周边的民众后来就跟着叫“皇姑”了。”
为了逃离清兵的进攻,永历皇帝与他的家族,在广西多次转移。南明永历五年(1651年)四月,皇太后王氏在流亡到田州(今田东)后不久病逝,她的棺木顺右江而下,随后归葬在南宁,(清初学者邵廷采《西南纪事》“大清八年夏四月皇太后王氏崩。秋七月十八日葬孝正王太后于两江之宋村山。”)永历皇帝命宋子贤为皇陵司主事,负责修建兴陵。
在古代,只有皇帝的陵寝能够称为“陵”,朱由榔的父亲,明万历皇帝的第七子朱常瀛在1645年刚刚逃往梧州后不久就病逝(《明史·卷一百二十·列传第八》桂端王常瀛,神宗第七子……大清顺治二年,薨于苍梧。),这时,朱由榔还没有称帝,也还没有逃往南宁,从时间上看,不大可能与1651年去世的皇后王氏一同葬在“兴陵”。那么,三江坡的这一处墓葬,为何被古人记载为“兴陵”呢?
2003年,为了确认皇姑坟是否就是史料记载中的“兴陵”,南宁市博物馆、广西区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皇姑坟进行调查和试掘,试掘面积约50平方米。在封土的正前方,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长5米,宽2.1米的长方形祭祀建筑遗迹,在古代称之为“拜亭”,它以青砖砌筑,四角用青砖方柱支撑,顶部覆瓦,使用瓦当、滴水等构件装饰。在封土左侧,发现一处仓促回填的灰浆池,池中还残存有大量的灰浆。“兴陵”所使用的砖石与三江口左江沿岸的明代窑址生产的本地青砖类似。
三江坡考古调查负责人黎文宗认为:有几点可以确认:一是(皇姑坟)墓葬的等级是相当高的;二是它的修建时间非常仓促。根据这两点,再结合史料上对于兴陵的一些记载,基本上可以推测,皇姑坟里面葬了很有可能就是史料上记载的永历嫡母王太后。
(时任三江坡考古调查负责人 黎文宗)
在皇姑坟的封土覆盖之下,考古人员还偶然发现了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的一座民间砖室墓,葬着一位叫陈翼阳的人。其中有一块买地券,上书十六个字:“吉人卜兆 合江宋村 真龙正穴 万代昌荣”。根据碑文,这座墓葬的下葬时间,在清军入关、朱氏宗族逃往南方的半个多世纪前,墓主人陈氏,选中这块“真龙正穴”永眠,而后来者的朱由榔贵为皇帝,竟然没有对其进行清理,就在陈氏墓上方草草修建“兴陵”。
修建陵墓,历来是封建帝王的“国之大事”,种种迹象表明,当时的永历皇帝,在逃亡之中已无力顾及。
“兴陵”建成的1651年底,清军经柳州南下,攻占南宁。永历皇帝仓惶逃出南宁后,落居云贵等地。到永历十三年(1659年)清军又攻占昆明,永历帝再次流亡缅甸。三年后,朱由榔被缅甸王莽白作为献礼送给吴三桂,不久便被绞死于昆明,代表着南明政权的灭亡。
与亲父、嫡母分葬的永历帝朱由榔,作为另一位鲜为人知的末代皇帝,最终没能逃脱历史车轮的碾压。今天的三江坡中心,大榕树依旧繁盛,只有一处石碑述说着小丘的往事。
其实,南宁三江口积淀的历史,远比人们想象的久远。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正在进行,南宁市博物馆的考古专家租用了一艘小船,在同江村三江坡调查时,偶然发现当地荒郊附近的沟渠中,有许多残存的陶片和瓦片,具有典型的汉代特征,其中一些板瓦、瓦当等建筑构件,在当时是官署才能使用的。专家们当即判断,这里应该是一处汉代遗址。
然而在汉代的记载中,找不到南宁三江口汉城的痕迹;在南宁市市区范围内,至今也没有发现过可以确证的汉代城址,三江口宋村的汉代城址,会是史料与考古中双双缺失的“汉代南宁城”吗?
这一可能的重大发现,让考古专家高度重视。在2012年到2013年间,考古专家两次对遗址进行试掘,揭露了残存的三江坡汉城遗址一隅,在城址外围发现了汉代的水井,而最初发现陶瓦的“沟渠”,实际上是在汉代人为开凿而成、具有防御目的的“壕沟”。
三江坡汉城遗址西北、东南有两条依附丘陵改造而成的壕沟,北临宽阔的右江江面,三处险地合围成一个高起的三角形地带,遗址就位于这块三角形地带的地势最高处。
通过比对,专家们发现,三江坡汉城遗址中发现的板瓦造型与纹饰,与广州南越王宫署中发现的基本一致,这座城址应该是西汉时,控制岭南地区的南越国所建。这成为了南宁市区范围内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个可以确证的汉代城址。
沧海桑田,青史悠悠,左右江奔袭千里汇于邕,哺育了古今南宁的邕江起点,也沉积着邕水先民的悠远故事,三江坡埋藏的失落传奇,正静静等待着后人揭示。
更多精彩请关注
本周六(8月20日)21:20
广西卫视播出的
《广西故事・邕水之源 三江寻古》
编辑丨骆泽聪
责编丨汤麦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