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历史真的挺有趣的,与汉朝、唐朝和明朝那些宦官比起来,宋朝的宦官似乎有点拿不出手,除了童贯恶名在外,基本没啥叫得出名号的。事实上这个印象是完全错误的,宋朝的宦官们其实比明朝还凶猛,而且他们的名声还很好。张茂则就是宋朝有名的宦官,在《宋史》中都有为其列传。正史上张茂则历经五朝,在“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宋朝,武臣在文臣面前要低一头。宋朝吸取唐朝藩镇和宦官弄权的教训,重文臣轻武将,朝政更无需宦官沾边,在这样的情况下,张茂则五朝侍奉四位帝王,称得上宋朝“大太监”。

张茂则字平甫,河南开封人。他的生年不详,根据生平推测他应该是少年净身入宫的,而且是从基层小黄门做起。张茂则做事极有分寸,为人也非常谦和、低调,所以他在入宫后,很快从小黄门历内侍黄门、内侍高班、内侍高品、内侍殿头,升迁为西头供奉官、勾当内东门。


(相关资料图)

内东门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署,主管宫禁人员、物品的出入、机密文件的转交以及宫廷的其他内部事务。内东门司的主官称为勾当官,一般设置四人。张茂则即为内东门司的主官之一,深受仁宗赵祯和曹皇后的信任。

赵祯

庆历八年(1048年)正月的一个深夜,崇政殿侍从官颜秀谋逆,率人冲入仁宗赵祯寝殿福宁殿附近的延和殿。正值侍寝的曹皇后临危不乱,指挥宫女及内侍扑灭乱兵的纵火,保卫仁宗赵祯。在场护驾的张茂则率领几名内侍前往颜秀等人所在的延和殿,捉拿乱兵。张茂则首当其中,冲入延和殿,并在与乱兵的交战中负伤。

在颜秀之乱平息后,当时在乱中护驾的宫女及内侍都得到了赏赐,张茂则冒死冲入延和殿缉拿乱兵,为平息作乱立下大功,因此被升迁为领御药院。领御药院即为皇帝的医药馆,主管皇帝的医方和药剂等。此职事关皇帝的人身健康,一般由皇帝信任的心腹内侍充任。

后来仁宗生了重病,半夜里把张茂则叫了过去,“中夜促召,茂则趋入扶卫,左右或欲掩宫门,茂则曰:‘事无可虑,何至使中外生疑耶?’帝疾间,欲处以押班,恳求补外,转宫苑使、果州团练使,为永兴路兵马钤辖。”

在波诡云谲的皇宫,想要争得一席之地,赢得皇后的信任是必须的。历史上,仁宗赵祯确实冷落曹皇后,宠爱张贵妃,甚至张贵妃去世,不顾曹皇后还在世,就追封张贵妃为“温成皇后”。

仁宗虽不爱曹皇后,但是很尊敬她,她的中宫地位不容置疑,张茂则事事关心帮助曹皇后,赢得了曹皇后的信任。仁宗发现他非常忠于皇后,就开始疏离张茂则。

范仲淹

张茂则在医药院任职时,学会了针灸,而且技艺高超。嘉祐元年(1056年)仁宗突然昏厥,苏醒后又神志不清,语无伦次。曹皇后召张茂则为仁宗针灸,正准备施针,仁宗突然冲出门去,大喊:“曹氏与张茂则谋大逆。”张茂则为自证清白,选择自缢,被人发现救下来,范仲淹等人劝其不要寻死,否则皇后如何证明自己的清白。

关于谋大逆指的是什么?谋反?不太可能,曹皇后是不理政治,而且相当循规蹈矩,对政治很保守。有私情?不可信,在群臣的开导下,张茂则又为仁宗治病,并且大好转,仁宗欲给他升迁,但是被张茂则拒绝了,请求外派。从仁宗的行为来看,是对曹皇后与张茂则之间建立的信任产生嫉妒。

嘉祐八年(1063年)仁宗赵祯驾崩,宋英宗赵曙继位,曹皇后辅政,召其回宫,不顾群臣反对,升为副都知,因为当时张茂则年龄不够。

宋神宗年间继续给他升官,和司马光一起外出巡视,后升都知。元丰二年(1079年),曹皇后去世,张茂则知道已经没了靠山,向宋哲宗请求辞官,宋哲宗拒绝了他的请求,升他为宁国军留后、两省都都知,于79岁病逝任上。

张茂则一生还算顺遂,死后却被司马光牵连,宋徽宗年间,奸相蔡京,为打击异己,列司马光等309人为奸党,称“元祐党人”,张茂则就在名单上,追贬为左监门卫将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