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关羽:一开始跟最好的2个兄弟开了1家公司,招了几个骨干(简、孙、赵)。又在最困难的时候得了一批赞助(糜氏兄弟)。那么你们7人就成了这个公司的创业元老。
可商海浮沉,你们公司只能在诸多豪强中苟延残喘。有时会被一些大集团收购(灭吕投曹),有时也能扩大一把经营(入主徐州),但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而被打回原形。
(资料图片)
快20年了,公司没一点起色。创业之初的7人骨干也不时的分分合合,诸如赵云回家奔丧,你也被迫在“央企”当过临时高管(土山降曹)等等。但最后8个人还是能重新聚在一起,不离不弃。
然后,大哥摸头彩聘了一位能力强有眼界还累不死的总监(诸葛亮),在这个总监手把手地策划下,借着一个转型期,陡然成了全国排行第三的大集团。那么在这个时候,你们7个和新来的这位总监苦尽甘来,一起享受个荣华富贵没问题吧?
可就在此时此刻,你看见公司忽然冒出来2个新高管,1个是任职于之前被直接收购的1家公司,1个老头,在原东家也没干成过什么事(黄忠)。
1个是另外1家公司的富二代,老爸死后,没几天就把家产折腾没了,仗着自己的名声到处求职,左右横跳到走投无路才来了你们这儿(马超)。现在,大哥要让他俩进董事会跟你平起平坐,而且比初始班底里的一些骨干还高,你服还是不服?
算个鸟?是个社会人也会这么说吧?只不过普通人最多发发牢骚,而关羽把态度摆脸上。理所当然的,关羽当然要“鄙视黄忠、瞧不起马超”。原文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还要折腾个啥?
赵云一开始为先主主骑。相当于刘备的心腹内卫。董事长“五易其主”的时候,估计公司欠薪是普遍性问题,也从来没有在乎过。
有一次董事长夫人和公子快要被扯票了,是他一人留在后面保“妻子”(虽然夫人不在了,毕竟骨血留存)。那时候可没有能管住曹大老板的警察可以去投诉。
像这样的一位兄弟,关羽还能说啥?对比一下在万军中杀过颜良,有什么理由、有什么资格对同样悍勇的赵云有意见?
至于魏延。你以为汉中太守是个多了不起的职务吗?不好意思,跟关羽完全不是一个世界。镇北将军而已。关羽呢?前将军:杂号也敢跟重号比?
说刘备对魏延另眼相看的,扒一扒魏延在汉中的“丰功伟绩”吧。
也就是说,从219年到227年这8年时间里,可不是魏延1人负责汉中防务。还安排了马超和吴懿,是3人一起分担了西北压力。而且马超还是骠骑将军兼假节,官职地位比魏延高多了。你说谁是谁的负责人?
马超是快4年之后(222年)才病逝的,而国舅爷一直都在。到了227年诸葛亮准备北伐入主汉中,防务问题就更没魏延什么事了。有了这样的配置,领导问我有没有信心?我也会说3个有,10万人小菜一碟吹牛谁不会?
期间,诸葛亮先后派吕乂等文官到汉中去负责钱粮税政等工作。也就是说,魏延在汉中也就是个单纯的军事管理者,其他完全不用操心。这和关羽在荆州的军政全抓不可同日而语。
事实就是:刘备从没觉得魏延有独当一面的能力。相当于同时期越级提拔了李恢、费观当了个庲降、江州都督的意思(李恢也持了节而魏延那时也没有)。关羽在荆州是集团高管,怎么会为一个部门经理魏延的提拔而有意见?
在正史里,关羽的确对黄忠的任命很有意见。
为此事诸葛亮还向刘备表态:我和马超、翼德都“亲见其功”。意思是,黄忠的提拔问题几个老伙计也表示认可。但如何让关羽对黄忠的功绩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这是个问题。毕竟千里之遥也没有视频会议。因此,最后还是刘备委派使者转达的任命。
那么,黄忠到底立了个什么功呢?不妨和同时期入职的魏延做个比较吧。
你好好对比一下,这能叫旗鼓相当吗?《三国志》虽说惜墨如金,但这是褒奖一个武将最出彩,最具赞誉意义的一段。魏延厉害吗?厉害。但为什么最后是黄忠当了重号?那只能是因为黄忠太厉害了。
“阵斩夏侯渊”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张郃在祁山砍了诸葛亮的脑袋,廖化在夷陵砍了陆逊的脑袋。如此大功,关羽才明白这是论功行赏,而不是搞亲亲疏疏。你照魏延的功劳提拔他当个后将军试试?约摸关羽能从荆州反上成都讨说法去。
其实啊,看地摊真不如看看《演义》:
罗贯中不分析得挺好的吗?现在一堆煞有介事的翻案风,装什么深度理解人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