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之后,历史的车轮继续滚滚向前,当然了,此时驾驶历史之车的,变成了项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摆平刘邦之后,这个世上再无人可以阻止项羽,于是,项羽按照自己心中的蓝图,在中华大地上构建自己的政治格局。
火烧咸阳
无论是站在国家的角度,还是站在私人的角度,项羽都和秦王朝有着刻骨的仇恨。
站在国家的角度,楚国与秦国的恩怨可谓是“源远流长”,从楚王被骗秦国,至死未归,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在楚人心中,秦国人是不可原谅的;站在私人的角度,项燕、项梁都直接或间接地死于秦人之手,所以,对于秦人,项羽没有手软的理由。
就这样,怀着国仇家恨的项羽,进入了咸阳,他屠了咸阳城,杀了秦王子婴,烧了秦帝国的皇宫,大火持续三月不灭,然后将秦的财宝、美女全部装车,满载而归。
正当项羽体验完复仇的快感,拍拍屁股就要走的时候,一个韩国的儒生进谏道:“咸阳这个地方,土地肥沃,又有崤关、函谷关当做屏障,何不建都于此,以图霸业?”
项羽看了看已经烧成灰烬的秦王宫,冷冷地说出了一句令人意想不到的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这完全不是一个霸主所应说的话,反倒是像一个小孩子的嘴里说出来的。
就这一句话,进谏的韩国儒生彻底无语了。
本来事情到此结束就可以了,项羽他爱去哪去哪,关你什么事,可是这个进谏的韩国儒生,偏偏又在背后发了一句牢骚,“都说楚人沐猴而冠,今天一见,果然如此啊!”
项羽听了这话,不禁暴怒,命人将这位韩国儒生抓了起来,二话没说给烹了。
够残忍啊!
这件事也告诉我们,有什么不满,藏心里就是了,不要随口说出来,不然容易招致杀身之祸。
楚怀王应该如何处置
解决了令人讨厌的“韩生”,项羽得意洋洋地走了,在路上,他派了一名使者前去拜见楚怀王,拜见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问问楚怀王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此刻,马背上的项羽,心里非常不舒服,他不明白,明明是我项羽在前方披坚执锐,出生入死,苦战三年才灭了暴秦,你怀王只是在后方安稳坐着,手里搂着美女,嘴里喝着美酒,我却要事事向你汇报请示,凭什么啊?
他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却时刻在想着:“我要找个什么办法把怀王这个累赘去掉呢?”
想着想着,机会来了。
这天上午,阳光明媚,项羽正和诸将召开高级军事会议,正巧派去拜见楚怀王的使者也回来了。
使者带来了楚怀王的回复,只有冷冰冰的两个字,“如约”。
首先,让我们回想一下,这个如约,指的是什么意思。
当年,楚怀王曾向天下宣告“先入关中者王之”,意思就是,谁先打进关中,谁就称关中王。
很显然,现在刘邦应该做这个关中王。
这下项羽彻底愤怒了。
项羽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他从不隐藏自己的情绪。
他当着所有将领的面说:“怀王,是我项家立的,也没有什么功劳,所以,他没有资格做主!”
帐下诸将听了,都不敢作声。
项羽接着又说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话,他说:“当年大家一块反秦,为了名正言顺,才假立诸侯王,但是披坚执锐,战斗在第一线的,可都是诸位将军和我项羽啊!”
众人听了这句话,更不敢说话了。
项羽说的虽然是真话,众人也都知道项羽说的是真话,但是这话却是不能放在明面上说的。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个传统,那就是不管干什么,都讲究一个名正言顺,更何况是造反这种大事了。就连周文王这种众望所归的人,造纣王的反,都得拉一个“天罚”的大旗。
的确,当初为了反秦事业的名正言顺,各方势力纷纷寻找六国宗室的后裔,假立诸侯王,但是项羽也不能说人家一点功劳没有啊,让反秦事业名正言顺,那不就是“楚怀王们”最大的功劳嘛。
你总不能用着他们的时候,拿来用一用,用完了之后就一脚踢开吧?
项羽这事做的,的确有点不地道。
不过还好,项羽接下来还是说了一句人话:“怀王虽然无功,但是也应该封给他一块地,让他继续做王。”
项羽此番演讲,标志着楚怀王的政治生涯彻底结束——他没用了。
唉,这就是手里没兵的下场啊。
于是,项羽宣布,尊楚怀王为义帝,分封在郴这个地方,也就是现在的湖南郴洲。
在秦末,说郴州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可是一点都不过分。
必须困死刘邦
如何处置楚怀王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项羽并没能松一口气,因为他还必须解决另一个重要的人——刘邦。
刘邦率先攻入关中,功劳最大,按约定,应该封关中王,于是项羽决定,遵守约定!
项羽宣布,将刘邦封为汉王,封地是巴、蜀。
不对,遵守约定的话,刘邦不是应该“王关中”么?怎么给封到巴蜀了?
对此,项羽给的答复是,巴蜀也属于关中之地啊!
一个字,绝!
当时说让你刘邦王关中,但是也没明确说是让你王“全部”关中,还是“部分”关中啊,我就问你,巴蜀是不是属于关中?那王巴蜀是不是也算王部分关中?王部分关中是不是也算王关中?
所以,项羽给刘邦整了一套逻辑公式,那就是:
王巴蜀=等于王关中
因为,巴蜀属于关中之地。
总之,你就说巴蜀是不是关中之地吧!
此时的刘邦,被项羽的文字游戏搞得,比吃了苍蝇还难受,可是有啥办法呢,打又打不过,只能忍气吞声去巴蜀了。
项羽可不打算就这样放过刘邦,他还在刘邦家门口放了三条狗。
章邯,封雍王,辖咸阳以西,长史欣,封塞王,辖咸阳以东,董翳,封翟王,辖上郡。
大家如果有地图,可以去看看,这三位秦国降将的封国,正好将刘邦从巴蜀入关中的出路堵的死死的,如果将来刘邦想闹事,就必须先摆平这三位,而这三位,都不是吃素的,章邯和秦军的战斗力可是大家公认的。
按说项羽的这个安排,可谓是水平极高、相当周密的,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项羽绝不会想到,几年之后,有一个叫韩信的小伙子,只用了一招,就轻松破解了这个死局。
项羽的政治蓝图
解决完刘邦的问题,项羽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他认为天下已经没有对手了,他终于可以放开拳脚,绘制自己的政治蓝图了。但是项羽想不到的是,他在绘制政治蓝图时犯下的致命错误,最终会让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一败涂地。
首先,项羽先是封自己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掌控梁、楚九郡。
接着,分封了以下诸侯:
第一批,新封的诸侯王
申阳,封河南王,都洛阳,理由,首先在黄河边迎奉楚军。
司马卬,封殷王,都朝歌,理由,平定河内,战功卓著。
张耳,封常山王,理由,跟随楚军入关。
黥布,封九江王,理由,项羽亲信,有战功。
吴芮,封衡山王,理由,率百越兵帮项羽,跟随楚军入关。
共敖,封临江王,理由,攻南郡时,战功卓著。
臧荼,封燕王,理由,曾追随楚军救赵,跟随楚军入关中。
田都,齐王,理由,曾跟随楚军救赵,跟随楚军入关。
田安,封济北王,理由,项羽巨鹿之战时,率部投降项羽。
第二批,改封的王
改封魏王豹为西魏王,理由,占据梁地,而项羽“欲自取梁地”。
改封赵王歇为代王,理由,占据赵地,而投靠项羽的张耳要封为赵王,所以只能委屈赵王歇了。
改封燕王为辽东王,理由,占据燕地,而投靠项羽的臧荼要封为燕王,所以只能委屈燕王了。
改封齐王田市为胶东王,理由,投靠项羽的田都要做齐王。
田荣,和张耳,因为当初没和项羽一同入关,因此不封。
这次重新大分封,就像是一次分蛋糕,而项羽就是那个拿刀切蛋糕的人。
按常理讲,蛋糕就这么大,应该按照功劳大小来分,才能服众,但是任性的项羽却不管这些。
他讨厌的刘邦,分到了偏远的巴蜀做汉王,得罪过他的田荣,陈馀,不封,魏王、燕王、齐王、赵王这些中间派,往小了封,反而是那些主动投靠项羽的、和项羽关系亲近的人,都封到了好地方。
这种做法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谁都希望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
但是项羽却忽略了搞政治的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利益给到了,朋友转化成敌人,简直不要太容易。
比如曾是项羽铁杆的黥布,后来也因为利益背叛了项羽,投靠了刘邦。
当然了,这是后话,我们还是来看看项羽这次分封犯下的几个大的错误吧。
在项羽的分封里,很明显地把天下诸侯划为两派,一派是自己人,一派不是自己人,所以他将好地方、战略位置重要的地方,都分封给自己人,他以为这样,就可以一直掌控天下,但是他却没有考虑到这些“自己人”的真正实力。
有怨气的刘邦、田荣、陈馀,都不是一般人,这点在反秦作战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一路打穿秦国的刘邦就不必说了,麾下战将、谋士的水平,甚至比项羽还要强。
而田荣也不简单,他曾经灭掉齐王田假,后来又以一己之力赶走了项羽所封的田都、田安,独占三齐,自立为王,非常生猛。
陈馀,也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在赵地很有威望,面对如虎狼般的秦军也不落下风。
而项羽的“自己人中,除了黥布、章邯、司马卬还算能打外,其他的根本就是乌合之众,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战斗力。
而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点,刘邦在韩信的帮助下,轻松拔掉了堵在家门口的“关中三王”,尽略关中之地,田荣则和陈馀合作,搅和的项羽片刻不得安宁。
可以这样说,项羽后来之所以失败,完全是本次大分封犯下了以下三个战略性错误。
第一,分封本来就是逆历史大势而为,难有成效。
第二,分封不按功劳大小,反而按远近亲疏,导致不得人心。
第三,项羽分封的亲信诸侯,能力不够,根本抵挡不住反对势力的进攻。
所以,项羽输的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