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远
丹阳历史文化行·珥陵
(资料图)
根据目前的考古工作,可以推测为吴国都城的有葛城、阖闾城和姑苏城。
——张敏《吴国都城初探》(2009)
吴国历史
《史记》“世家”第一篇即吴泰伯世家。先秦吴国自前1140年吴泰伯立国,至夫差为越所灭,存世600余年。共历25位吴王。
其间最为人称道的,是泰伯、仲雍、季札的让国之举。
中兴之主寿梦时,国势日益强大,参与会盟诸侯。
鼎盛时期的阖闾父子,曾争霸中原,成春秋霸主。
寿梦为中兴之主。考古发掘的七棺二椁,漆皮上有兽纹,礼法只有天子配用。墓主为寿梦。其雄霸野心早在登位之初即现:北上拜见周天子,感叹周礼。朱方大地(丹阳)出土的西周凤纹尊,专家指出其上铸有一个小小龟鳖形象,与周天子家族族徽天鼋非常相似。这都表明吴王寿梦非同一般的霸图雄心。
寿梦棺椁兽纹漆皮碎片
丹阳出土西周凤纹尊
凤纹尊上龟鳖形象
寿梦发展生产力,从当时吴国青铜镰刀的科学实用可见一斑:较之北方镰刀多了一道篦齿,可割可锯,越用越锋利,大大提高了功效,因而农业也发达起来,以至于当时出现了以粮食陪葬这种北国绝对没有的现象。
寿梦戈
“寿梦初霸,始用兵车。”在原有水兵、步兵基础上,寿梦开始训练被比作军中坦克的兵车。
寿梦欲传位贤幼子季札,临终令四子“兄终及弟”。季札坚决不受。勾吴上演了阖闾谋杀堂弟吴王僚的惨剧。
阖闾父子时期,吴国盛极而亡。
阖闾其人
“勋阖梦生,少离散亡。何壮武历,能流厥严?”
屈原在《天问》中曾对吴楚之间100多年的战争向苍天和历史追问:为什么阖闾能够英武奋发、威名远扬?在吴国和楚国的长期争战中,为什么吴国常常大胜楚国呢?
其实这也是后人的共同疑问。
世上从来没有无原因之事。阖闾成为春秋霸主,有其必然性。
霸主雄心,严格自律。史书记载,他日常饮食起居十分清贫,即使女儿出嫁,铸鼎也是少一件好一件,在他看来,所有的青铜矿都要用到铸造农具、兵器上。有着这样做法的国度,它的发展是疯狂的。何况吴国矿产丰富,铸造技艺高超。至今流传下来的春秋青铜剑,与吴国相比,他国无不黯然失色。剑背与刃,中原各国均用同种合金,吴则分别加入铅,使不易折断,加入锡,使锋利无比。2500年后,中科院研究员殷玮璋曾亲做实验,最后比对炉渣中的剩铜,仍然达不到当初吴国千分之七的水准。
吴钩霜雪明:湖北、河南出土夫差剑
虚怀若谷,善用人才。齐桓、晋文、秦穆……圣君都少不了贤士辅佐。阖闾亦有伍员、孙武。关键更在于善于纳谏。之前阖闾想攻入楚国郢都,孙武劝止尚不可,阖闾听从。换了夫差就做不到。孙武操练,杀领队妃子,阖闾求情,最终仍然依从孙武。
孙武领兵,常年以3万精兵,胜数倍敌兵。经典战役柏举(今湖北麻城)之战中,楚军兵多,却绝无包围聚歼之可能,因吴军在孙武指挥下,飘忽不定,形同鬼魅。楚将绞尽脑汁,不明其意。
吴军分兵种作战。3000疾行者,一昼夜百里,是希腊马拉松速度。诱敌军入密林,弓箭兵发起突袭,步兵则在密林中追杀,500“多力者”(大力士)充分发挥作用,个个手握吴钩短剑,令楚军长兵器无计可施。楚溃退,吴穷追,其间又成功发起3次阻击战……
柏举之战,被范文澜称为东周第一战。吴军终于攻入郢都,撼动中原。此战,孙武尽用伐谋、伐交、伐兵、攻城之法,打破所有军事教条,开创全新战争局面。
吴国曾大规模交兵楚、秦、越。未遭吴入侵的齐国,亦惶恐远嫁公主,以示臣服 。
錞(chún)于、勾鑃(diào),为吴军作战前必吹奏之军乐器。当阖闾钟爱的此音奏起,整个中原都笼罩在沉闷的气氛中。前496年,是阖闾最后一次闻听此乐声。这年的“槜(zuì)李之战”中,越军连败3局,忽而上演一出“兵不厌诈”小戏,反败为胜。阖闾受伤,不治而亡。
勾鑃
城池变迁
近年研究,主要有2种新观点:
一、泰伯、仲雍自中原南迁,沿宁镇至于太湖。纠正了一直以来认为的泰伯、仲雍首到无锡梅里,后一支迁往镇江,而终点为苏州城区之说。
认为最先到达之处应为皖苏之交的小丹阳梅里一带。这里的梅里是正宗,无锡梅里是小丹阳梅里人南迁后沿用原地名,一如山东兰陵人南迁,称南兰陵。
而苏州城区,最早的建城考古证据是战国晚期,即初属秦国会稽郡。真正春秋晚期的,是在木渎,那里也是夫差都城,吴国亡国之所。
勾吴立国迁都大致历程为:
皖苏交界小丹阳梅里镇江丹徒朱方城、丹阳葛城常州武进淹城常州雪堰与无锡胡埭阖闾城苏州木渎古城
二、从吴王的王名及句吴的国号来看,句吴在商周时期是一个有别于中原文化系统的土著方国,泰伯、仲雍奔吴的故事与句吴的历史文化无关。
从考古学文化来看,句吴的先祖有可能来自淮水流域的淮夷,渡江南下后,以今宁镇丘陵地区为活动中心,进入春秋时期后,开始向东南的太湖流域发展,与越人发生冲突,最终被越人击败。鸠兹、姑孰、湖熟、葛城、朱方、淹城、阖闾城、姑苏,这些地名连成的线,应该是句吴迁徙的路线,其中的大多数地点也是句吴迁徙过程中某一个时期的政治中心,比较明确的是,阖闾城可能是吴王阖闾时期的都城,木渎古城可能是吴王夫差时期的吴都,而淹城、葛城等遗址则极有可能是诸樊之前的吴都。
(有关葛城的内容,见拙作《丹阳历史文化行 · 珥陵》。)
吴人迁徙图
1956年公布为江苏省文保单位的常锡阖闾城遗址,2007—2008年又作了新的考古发掘。它位于常州市雪堰镇城里村与无锡市胡埭镇湖山村之间。考古为春秋晚期。
阖闾城卫星地图
西小城
阖闾城遗址的发现,还原了历史文献中有关"子胥筑城"的记载。伍子胥在阖闾城选址时,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巧妙利用山水形制,筑城池,设守备,依山临湖,宜攻易守,充分体现了当时都城的建造特点。作为一座都城,阖闾城内有东、西两座小城。城中有陆门、水门多个,据文献记载,其中三座门筑有城楼。东、西两座小城之间有城门连通。西城,为阖闾王宫所在;东城,则驻扎军队、存放军备给养。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联合考古队《苏州木渎古城考古的主要收获》:
自2009年秋季至2011年春季,联合考古队在苏州西部山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
初步认定苏州西南部山区木渎、胥口一带山间盆地内存在一处大型遗址,其性质应是一座春秋晚期具有都邑性质的城址。
木渎古城范围
张学锋《吴国历史的再思考》:木渎古城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是目前所知春秋时期最大的古城遗址。
专家解读:分段式堆筑
灵岩山姑苏台
周章认祖,寿梦称王。季札挂剑,阖闾雄霸。兵家至圣,江海涛神。
肇建吴都,东周一战。跨江越海,黄池会盟。由卑趋强,盛极而亡。
勾吴文化,世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