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结束后,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怯懦,被迫与法国殖民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中方虽胜犹败。抗法将士义愤填膺,但也只能忍痛班师。


(资料图片)

马秀廷(字文仲,云南师宗人)所部滇军退回云南白马木厂等处屯军,其间奉调富民、禄丰、罗平、丘北等地剿匪,维持治安,日常仍严格操练。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胁迫光绪皇帝逃至西安。各省闻讯后,纷纷主张勤王。

当时已提拔至云南提督(地方最高军事长官)的马秀廷闻讯后,立即亲率部分绿营兵,日夜兼程赶赴北方战场援救。

滇军到达西安时,为振军威,乃敲锣打鼓开道,道路两旁的百姓纷纷拍手称快。不料此事却惊动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急命左右查明缘故。

左右查明后告之,是云南清军官兵赶来勤王保驾。督师之人便是在越南抗御法国侵略者的马文仲,他身先士卒,统领其军队先后转战宣光、临洮,多次大败法军,屡建奇功。慈禧光绪二人听后龙颜大悦。

在早朝议事时,有大臣奏道:马秀廷锣鼓喧天入城,惊吓君臣,有欺君之罪,应立即斩首示众。

众臣立即反驳,有大臣奏道:“马秀廷身为武将,千里勤王,鸣锣击鼓,开道进城,是振我大清军威的武将气魄,应予表彰为宜”。

躲在光绪皇帝身后垂帘听政的慈禧,片刻思绪后,心情愉悦道:“马秀廷在国家外患之际誓死援救,实则难能可贵,武官就应该要有武官这个样子,赐黄马褂一件,赏银三百锭……”

光绪皇帝听罢,也不甘下风,补充说道:“朕闻马爱卿,在越南战场,身先士卒,屡建奇功,多次大败法国红夷,并亲手击毙夷首。为表彰文仲赫赫战功,朕封你为建威将军,听候调遣”。(《清实录·德宗实录》记载)

慈禧太后随后也称赞他,“功劳卓著”,当“为国效忠”。

这皇帝钦封的“建威将军”,光听名称就是威震四方,足够令人胆寒了,那实际上它到底是个什么官职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清朝的另一段历史。

据《清史稿·职官志》的记载,清朝初期对于武职官员“荣誉官职”的封赠,和文职官员一样,加封为“光禄大夫、荣禄大夫”等。

只是,这种封赠有着明显的满汉之分,即“凡八旗一品武职,封光禄大夫;凡绿营一品武职,封荣禄大夫”。

乾隆51年,乾隆皇帝为武职官员制定了新的“荣誉官职”封赠方式,即“武阶”,也就是类似于近代军衔的授予。

“建威将军”其实就是清朝“武阶”中的一个等级。

据《清朝通典·职官十八》中记载:

武职正一品曰建威将军;从一品曰振威将军;正二品曰武显将军;从二品曰武功将军……正九品曰修武校尉;从九品曰修武佐校尉。

也就是说,建威将军是清朝武将“武阶”中的最高等级,其品序为正一品。

就“武阶”而言,建威将军基本等同于今天的上将军衔了;就“品序”而言,建威将军则基本等同于正国级行政级别。

清朝末期主要诰封过二位“建威将军”,除了马文仲之外,另一位便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小儿子李经迈。

正当马秀廷摩拳擦掌,准备与洋鬼子决一雌雄之时,忽然传来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的消息。

马秀廷虽然受封“建威将军”,但却不能在战场上精忠报国。他捶首顿足,仰天长叹,哀叹国家蒙难,山河破碎,铁蹄蹂躏,百姓受苦,却是报国无门。

在寥寥落落中,滇军又奉旨回师云南,马秀廷依旧统领除新军19镇以外的云南巡防五营(因新军的营建,原绿营兵已改称巡防营)。

辛亥革命昆明重九起义中,云南新军中的革命派向反动派发起战斗。

新军第十九镇统制钟麟同被击毙,军事总参谋靳云鹏化妆潜逃,云贵总督李经羲避入法国领事馆,云南革命党军政府建立。

马秀廷所部云南清军巡防营选择中立,实则等于暗助云南革命党一臂之力。

革命成功,云南军政府建立的消息传来,马秀廷抚掌而笑,喃喃自语道:“数十年之郁闷,今日方得舒心。”

随后,他立刻召集云南巡防营各部召开军事会议,慷慨陈词,说服将士,并回电拥护军政府。同时,巡防各营剪辫子、换旗帜,整军以待。

(民国初期的马秀廷将军)

事后,以蔡锷、李根源、唐继尧为首的云南军政府,授任马秀廷普防国民军统领军门等职,仍统帅原巡防六营将士。

在进入民国以后,马秀廷因维持地方秩序有功,曾获三等嘉禾勋章、大总统授国民军陆军少将三等文虎勋章等荣誉。

(后续为您讲述护国战争中的马秀廷将军,欢迎关注与指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