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雍正在朝堂上,笑眯眯地说:唐文尧,听说你一年到头每顿只吃大白菜,真是廉官啊。唐文尧连忙叩谢。不料,雍正又来了一句:你餐桌上的白菜心,看起来很美味啊。唐文尧吓得满头大汗,跪求饶命。

唐文尧怎么会被吓成这样呢?原来,他知道,这白菜心泄了他的底了。


(相关资料图)

雍正继位以前,便经常走访民间,见识了贪官污吏的恶行。于是,登基之后,雍正便

决心反腐反贪,先后抄了一大批官员的家,一时间,各级官吏都害怕得不行。

在见识到雍正的强硬手段之后,时任两江总督的唐文尧,打算给自己营造一个清贫的形象。

三年以来,唐文尧每顿只吃大白菜,平时穿的,也是打了许多补丁的衣服。

雍正知道以后,对唐文尧大为赞赏,还向全国各地宣传唐文尧的清廉。

一日,雍正用膳时正好吃到了一道白菜,觉得味道不错。一旁的太监说:“ 现在这个季节咱们这没有白菜,这个还是从远处运来的呢。”

正是这句无心之言让雍正起了疑:唐文尧一年四季只吃白菜,可这个季节没有白菜,如果也是从远处运过来的,那必定很贵,他哪来这么多钱?

于是,雍正下了一道密旨,让心腹大臣李卫暗中调查。

李卫乔装打扮,走访了当地的老百姓。大家都夸赞唐文尧是清廉的好官,吃的是大白菜,穿的是大补丁,还经常施粥赠食,救济百姓。

难道唐文尧当真是个大清官?

李卫又去找了当地的菜农,农户说他们确实经常给唐文尧供应大白菜。但奇怪的是,李卫发现唐府的采购量很大,难道他们阖府都只吃大白菜?

于是,李卫亲自去了唐府拜访唐文尧。一进门,李卫便看到了穿着一身破旧补丁衣服的唐文尧。

唐文尧热情地迎接李卫进门,环顾四周,李卫发现唐家的陈设也非常的简朴。

互相问候了几句之后,唐文尧礼貌性地邀请李卫留下来吃饭,没想到李卫还真同意了。

唐文尧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李大人,你知道我平日比较清贫,餐桌上可能只供得上大白菜,你别介意啊。”

李卫摆摆手说:“无妨,大家都知道唐大人是位廉洁的好官。大白菜也很不错,唐大人吃得,李某也吃得。”

很快,家仆便端上来几盘大白菜。李卫一看,竟全都是白菜心,拿起筷子尝了一口,好家伙,他竟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白菜,居然隐隐地尝到了些人参味。

拜别唐文尧之后,李卫觉得这白菜很可疑,于是让手下装扮成奴仆,混入唐府。

几天后,手下带回了惊人的消息。

唐文尧每天吃大白菜不假,但他只吃中间最嫩的那一点白菜心,一盘白菜心就要用掉几十颗大白菜,剩下的菜叶子通通丢掉。而且为了追求口感,竟然用上好的人参一起炖,一次能花费2斤。

唐府后院里有一棵树,树上挂满了铜钱。手下原以为是为了聚财,一问才知,是唐文尧的别出心裁。

原来,唐文尧家的妻妾竟有36人之多,每天晚上他都为去哪个小妾房里睡觉发愁。

一开始,他效仿皇上给后宫的嫔妃翻牌子,后来担心传了出去会被参,于是就在后院里造了一颗摇钱树, 谁揺下来的钱多,他晚上就去谁的房间。

李卫心想,唐文尧这斯可真会做表面文章,于是赶紧写了一封奏章,将调查结果一五一十地向雍正汇报。

雍正大怒,次日,在朝堂上对唐文尧说:听说你一年到头每顿只吃一碟大白菜,大家都夸你是廉洁的清官啊。

唐文尧:谢圣上夸奖,这都是下官应该的。

接着,雍正又严肃地说:你餐桌上的白菜心,看起来很美味啊。

唐文尧一听,顿时满头大汗,他大脑飞速运转,到底是谁泄露了出去,忽然,他想到了李卫。

唐文尧正想开口狡辩,雍正拿出李卫的奏折,把唐文尧的罪状一条一条念了出来。

唐文尧吓得腿脚瘫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连连求饶。

雍正震怒,下旨抄了唐文尧的家,其中搜出上好人参2000余斤,金银财宝无数。

在雍正年间的两江总督一共有九位,却没有一个叫唐文尧的。

唐文尧案其实是民间百姓为了歌颂雍正铁面无私,痛击贪官污吏而编造出来的。

有人说,这个故事是影射雍正的心腹年羹尧,多年来他贪赃枉法累计多达数百万两,尽管他军功赫赫,雍正还是下令将其抄办了。

其实,贪赃枉法的大清官员又何止年羹尧一人。 在康熙的仁治下,大清吏治已腐败到了极限。

康熙年间, 山东巡抚陈锡侵吞“捐谷银”两百万两, 山西巡抚苏克济私吞公款四百万两, 河督赵世显贪污税银四十万两。

以上总总,不过是冰山一角。 雍正继位时,这些官员已经把大清朝糟蹋地“内外府库,无不亏空”的地步。

雍正决心强势治贪,实行反腐倡廉。短短五年间,国库储银就由康熙末年的八百万两增至五千万两。

因此,民间流传这样的说法:“雍正一朝,无官不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