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南北朝后期,北齐出现了三位名将(段韶、斛律光、高长恭),人称“北齐三杰”。北齐后期国力日衰,几乎是靠“北齐三杰”的威震天下才保住江山的。“北齐三杰”与北齐皇帝都是亲戚,段韶是高欢正妻娄昭君的外甥,斛律光是齐后主的岳父,高长恭是高欢之孙,高澄之子。
按照一般印象,“北齐三杰”功勋显著并且都是北齐皇帝的亲戚,就算不能平周灭陈、一统天下,起码也能生荣死哀、得以善终。然而“北齐三杰”中只有段韶生荣死哀、得以善终,高长恭被高纬赐死,斛律光更是被高纬满门抄斩。那么“北齐三杰”为什么有两位都不得善终呢?
正光四年(523年),六镇起义爆发。起义虽然被镇压,但六镇军就此成为足以左右天下局势的战略力量,高欢和宇文泰都是六镇出身。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时,六镇军也被高欢和宇文泰瓜分。由于各种原因,六分之五的六镇军都落到了高欢手中,宇文泰只有一镇而已。
因为高欢的六镇军远多于宇文泰,所以东魏的国力在很长时间里都强于西魏。六镇军也就成了高欢统治东魏的基本盘,导致高欢的统治政策几乎都是以维护六镇利益为主。维护六镇利益的高欢实行“胡汉分治”政策,将六镇军民安置在晋阳(今太原市)周边并给予各种特权。
于是六镇军在北齐建立后演变为一个影响巨大的军事政治集团——晋阳勋贵集团。晋阳勋贵集团是北齐军队的核心,也是北齐朝堂上影响最大的派系,控制了很多土地人口。更重要的是,凭借自身实力和高欢给予的特权,晋阳勋贵集团能与皇帝分庭抗礼,严重威胁了皇权。
因此东魏北齐历代最高统治者都要制衡晋阳勋贵。高澄、高洋采取的办法是扶持宗室和汉族士人来制衡晋阳勋贵。然而由于北齐皇室与晋阳勋贵的亲戚关系,宗室在高洋死后反而与晋阳勋贵联合对抗皇权,引发“乾明之变”。汉族士人则在“乾明之变”中一蹶不振,基本边缘化。
于是“乾明之变”的最大获利者高湛放弃了扶持宗室和汉族士人制衡晋阳勋贵的方法,转而利用幸臣集团直接打击晋阳勋贵。幸臣集团主要有皇帝的近臣、宦官、乳母、胡商、歌伎乐工组成,这些人唯命是从并且道德水平很低,手段下三滥,是很适合打击晋阳勋贵的“快刀”。
晋阳勋贵虽然实力很强,但终究没有控制皇权,幸臣集团还是依靠皇帝近乎无底线的支持逐渐压过了晋阳勋贵。北齐后主高纬继位后,这位中国历史上都少见的亡国之君已经不满足于压制晋阳勋贵,而是要消灭晋阳勋贵。幸臣集团体会上意,矛头直指晋阳勋贵的领军人物。
晋阳勋贵的领军人物就是“北齐三杰”,而晋阳勋贵与北齐皇权的矛盾注定了“北齐三杰”将以悲剧收场。段韶因为去世时间较早而得以善终,而身体比较健康的斛律光和高长恭就难逃一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