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由于历史小说的渲染,大家都熟悉了这么一段话:“金兵有狼牙棒,宋人有天灵盖。”骑马挥舞狼牙棒的金兵,成了今天人们脑海中的一个生动形象。

与此同时,今天人们也会提出疑问——为何同时代的南宋军队不用狼牙棒呢?是不是不会制作,或者体力太弱用不了?

《长安十二时辰》中出现了狼牙槊

狼牙棒,很早就诞生于中原

狼牙棒,是一种头部如枣核的木棒,安装若干铁钉于其上,形似狼牙,故名“狼牙棒”。明朝人认为,狼牙棒这种兵器在宋代以前未见,而宋代以后却非常普遍,因此认为是北方金国传入中原的。但事实上,狼牙棒在隋唐时代就已经在中原出现了。

狼牙棒属于钝击型武器,此类武器主要用来对付刀剑无法击破的铠甲,以重击方式砸伤、砸晕披甲者。而狼牙棒由于带有尖刺,对有无披甲的对手都会造成巨大伤害,所以是一种很有威慑力的冷兵器。

连环画中的金兵

事实上,狼牙棒的起源确实来自于北方。从春秋战国时开始,匈奴、东胡等北方游牧民族就习惯使用蒺藜、骨朵等钝击武器。此类武器有的是青铜制作,有的甚至是石头制作,插在一根坚木的顶端,主要单手使用。这些钝击武器在步战时威力比不过中原的刀剑,但如果由骑兵使用,在高速冲击时击砸下去,则有很好的杀伤效果。

中原其实也有类似的武器,叫做“殳(shū)”,春秋战国时比较流行,被认为是原始社会棍棒和干戚的演变,可用于击砸。从型制上看,像是一个金属箍,以套在木棍上。

曾侯乙殳

随着中原和草原游牧民族的不断融合,这些钝击类武器也经过不断交流和演变,逐渐发展出更多的样式,比如锥、鞭、锏、骨朵、锤等等。大概隋唐时期,出现了一种枣核形的钝击武器,有些表面带有若干凸起,被称之为禹王槊、枣阳槊或狼牙槊。这就是狼牙棒的前身,但狼牙槊源自于槊,前端一般有枪头。

安史之乱以后,内地战乱频繁,随着战争需要,很多制作复杂的兵器为提高生产性进行简化,比如槊简化为枪。这时候,原先的狼牙槊在北方也逐步简化为狼牙棒,强化了击砸效果,受到了游牧民族骑兵的欢迎。

出土的匈奴蒺藜骨朵

金兵惯用狼牙棒,宋军惯用大斧

金兵惯用狼牙棒,其实是北方民族千年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从匈奴时代起,钝击型兵器就是游牧骑兵最主要的武器之一。

除了钝击武器适合骑兵外,制作材料简单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北方游牧民族冶炼技术相对落后,难以大量制造铁制兵器,只能提供一些不高明的青铜制品。这种情况下,青铜制作的不规则铁球,经过简单加工就可以当作骨朵武器使用。甚至,拿石头来制作骨朵也能够派上用场。

连环画中出现的辽军狼牙棒

即使到了隋唐以后,北方民族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大批量锻造刀剑仍然较为困难,成本也不易承担,而对工艺要求不高的钝击武器继续得到发展,并固化为传统。在辽国时,长枪、骨朵和斧头都是辽军御帐亲军、宫卫骑军的必备兵器——“(辽国)每正军一名马三匹……弓四、箭四百、长短枪、骨朵斧钺、小旗……”。金国消灭辽国后,辽国的很多武器传统、习惯性装备也被金国继承。

在这个时候,隋唐时期并不流行的狼牙槊已演变成狼牙棒,由于制作难度不高威力大,很快在金国得到了广泛普及。狼牙棒、骨朵等钝击兵器,都成为了金兵的装备特色。

相比之下,宋军也有自己的优势格斗兵器,这就是长柄大斧。

骨朵是辽军骑兵的制式装备

宋金双方武器差别,在于兵种的不同

金兵使用狼牙棒和骨朵,都有利于对付重甲人员。同样,宋军使用长柄斧,也是为了对付重甲骑兵。两者之所以采取了不同的兵器风格,主要还是兵种的差异。

宋朝自建国以来,骑兵一直处于弱势状态,军队主力长期以步兵为主。到了南宋时期,战马资源进一步丧失,骑兵更加衰退,不得不进一步强调步兵对抗骑兵的战术。长柄斧,一方面可以击破步骑兵的重甲,一方面可以劈砍马腿,有利于步兵在肉搏中战胜骑兵。

连环画中出现的宋军长柄斧

例如大仪镇之战,韩世忠就是以伏兵配备长柄斧,突袭金国骑兵,给东路金军以重创。

著名的顺昌大战,刘锜率军以长枪配合大斧,大破完颜宗弼的精锐铁浮屠,“以枪标去其兜牟,大斧断其臂,碎其首”,打破了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

柘皋之战,刘锜、王德、杨沂中大战完颜宗弼主力,宋军以上万步兵“持长斧奋击”,大败金军,场面极为壮观。

金国重甲骑兵

由此可见,金军的王牌武器是狼牙棒,宋军并非只能拿天灵盖来抵挡,对抗狼牙棒的正是长柄大斧。

事实上即使是宋军,骑兵部队也会配备狼牙棒和骨朵等钝击武器,金军的步骑兵也会使用大斧。双方的武器经常互相取长补短,看到对方出现新武器,学习速度都非常快。比如金军学习宋军的神臂弓,宋军学习金军的震天雷等等。

这些都说明,当时古代中国南北方实际并不存在兵器种类的本质差别,真正的差别在于兵种配置。

图文分享自:博物馆狐狸,作者:陶慕剑

右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欢哪种冷兵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