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东北一系列城市的区划格局,例如沈阳市、大连市、长春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全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同时也是东北地区的4大城市之一。目前,哈尔滨市下辖了18个区县,那么,18个区县的区划格局,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资料图】
首先,我们聊聊黑龙江省的基本情况。黑龙江省属于我国东北地区的省份之一,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耕地非常肥沃,以黑土地而闻名。黑龙江属于我国的农业大省,粮食产量非常高。例如我国相当一部分大米和大豆,都是黑龙江省生产的。在我国的粮食大省中,河南省是夏粮产量的第一名,黑龙江省则是秋粮产量的第一名。
按照2020年七普统计的数据,黑龙江省总人口3100多万,在人口总量方面,高于相邻的内蒙古和吉林省。2021年,黑龙江省的GDP总量达到了1.48万亿。目前,黑龙江省总计有13个地级区划,包括了12个地级市和1个地区,分别是: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鸡西市、鹤岗市、双鸭山市、大庆市、伊春市、佳木斯市、七台河市、牡丹江市、黑河市、绥化市、大兴安岭地区。
作者有好几位朋友生活在黑龙江省,例如哈尔滨、佳木斯、七台河等几个城市。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是黑龙江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也是东北地区的4大城市之一。截至2021年,哈尔滨市总人口980多万。2021年,哈尔滨市的GDP总量为5350多亿。
目前,哈尔滨市合计下辖了18个区县,分别是:道里区、南岗区、道外区、平房区、松北区、香坊区、呼兰区、阿城区、双城区、尚志市、五常市、依兰县、方正县、宾县、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延寿县。至于哈尔滨市18个区县的区划格局,先后历经了好几个阶段的变迁。
众所周知,我国行省制度起源于元朝。我国内陆各省的基本区划,历经了元明清三朝的不断完善和调整,截至清朝统治中期,已经基本成型。东北地区的情况特殊,清朝把东北地区视为自己的龙兴之地,曾经严禁中原百姓进入东北地区。以至于截至清朝嘉庆皇帝在位时期,东北的总人口只有100余万人。清朝在东北地区,设立了3大辖地将军,分别是:黑龙江将军、盛京将军、吉林将军。
由于缺乏地方区划和各级地方官员,清朝对东北地区的实际控制力很有限。由于人口太少,大量的耕地无人耕种、大量的资源无法开采,对于清朝巩固国防也非常不利。进入清朝统治的后期,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清朝一败再败。东北地区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西方列强纷纷染指东北地区。尤其是沙俄和日本,为了控制东北地区,爆发了日俄战争。
1908年,出于加强对东北地区管理的需要,清朝撤销了三大将军辖地,组建了东北三省,组建了奉天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此时,黑龙江省的省会设立在齐齐哈尔,也就是原黑龙江将军的驻地。同一时期,哈尔滨市正在迅速崛起。随着中东铁路等一系列铁路的逐步完善,再加上几条主要河流在哈尔滨穿过,哈尔滨逐步成为了东北地区的铁路、水路枢纽城市。
1912年,已经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阶段。当时,东北地区在奉系军阀的控制之下。此时的东北地区,已经形成了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几个大城市。1931年9月,日本军队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在半年多时间内,日本军队逐步占领了东北全境,并且扶持了伪政权。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控制,日本军队拆分了东北地区原有的三省区划,先后设立了东北14省、东北19省的格局。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以后,当时的政权重新调整了东北地区的区划,把东北19个省合并压缩为东北9省。1949年,我国调整了东北地区的区划,东北地区形成了6个省的区划。分别是:松江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东省、辽西省、热河省。当时,哈尔滨市是松江省的省会,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的省会。
在建国之初,出于管理大城市的需要,哈尔滨市曾经被临时提升为直辖市,成为了建国初期10多个直辖市之一。1954年,黑龙江省与松江省合并,黑龙江省的省会从齐齐哈尔市,迁往了哈尔滨市。当时,哈尔滨市下辖了12个区,分别是:香坊区、顾乡区、太平区、南岗区、东傅家区、西傅家区、道里区、朝阳区、王岗区、天恒区、松浦区、平房区。
至于外围的各个县,隶属于周边专区管理。1954年之前,哈尔滨市的主城区进行了区划调整,调整为9个区,分别是:道外区、道里区、南岗区、香坊区、太平区、平房区、朝阳区、王岗区、松浦区。1958年,在黑龙江省新一轮的区划变迁中,宾县、阿城县、肇东县和绥化专区的呼兰县,陆续划入了哈尔滨市管理,哈尔滨市的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大。
哈尔滨专区下辖了9个区、4个县,总计13个区县。1960年,松花江专区下辖的通河县、木兰县、巴彦县、五常县、双城县等5个县,陆续划入了哈尔滨市管理。与此同时,哈尔滨市下辖的肇东县,划入了松花江专区管理。此时,哈尔滨市形成了9个区、8个县,合计17个区县。
1965年,松花江专区更名为绥化专区。同时,哈尔滨市外围的8个县,脱离了哈尔滨市的管理,组成了新的松花江专区。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更名为地区以后,松花江专区更名为松花江地区。70年代初期,哈尔滨市的9个区进一步合并,调整成为了7个区,分别是: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动力区、太平区、平房区。
7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各省下辖的各个地区,开始陆续进行各方面的区划调整。同时,各个地级市的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大。1983年10月,松花江地区的阿城县、呼兰县,聊一下划入了哈尔滨市管理。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哈尔滨市的区划格局,基本上稳定下来。
1991年,佳木斯市的依兰县、松花江地区的方正县和宾县,陆续划入了哈尔滨市管理。1996年,松花江地区被撤销,下辖的各个县、县级市,划入了哈尔滨市管理。此时,哈尔滨市下辖了7个区、4个县级市、8个县,总计19个区县。进入21世纪以后,哈尔滨市的城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城区人口进一步增加,区划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2004年,哈尔滨市的太平区被撤销,组建了松北区。呼兰县被撤销,组建了呼兰区。2014年,哈尔滨市的双城县级市被撤销,组建了双城区。截至这一阶段,哈尔滨市9个区、2个县级市、7个县的区划格局,已经彻底形成。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