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氏带着汝阳王妃大闹程府婚宴的剧情,看着太解气了——她以为老王妃都亲自发难了,这一次程少商怎么着也得掉层皮。
却没有想到最后吃大亏的竟然是自己。
【资料图】
文帝、宣后、越妃都来为少商撑腰,她胜券在握得来,能灰溜溜地走出去,已经是万幸了。
只不过从此之后她就不能进宫,也不能走出家门了。
太解气了!
淳于氏让人讨厌的原因,除了总是出来干涉凌不疑和程少商的婚约,最主要的还是十六年前的上位手段。
——趁表嫂流落在外,爬上表哥的床,就应经很龌龊了,何况表嫂在家的时候,一直和这个寄人篱下的寡妇情同姐妹姐妹呢?
关于这件事,都城中流传这样一个版本,当年霍君华带着儿子凌不疑辗转回到家里,发现淳于氏已经越俎代庖,成了凌侯夫人。
霍君华非常气愤,吵闹一番后,在凌益的百般哀求下,她还是坚持绝了婚,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去了杏花别院。
不久后,她就疯了。
知情的人提到这件往事,无不唏嘘,私底下议论时的说辞无外乎霍君华太没道理,夫君身在侯位,家里多一个妾室,有什么了不起的,非得把自己搞得疯疯癫癫的,惹人笑话不说,自己也没有好过到哪里去。
没有人质疑传闻究竟是不是真相,却对凌益时常去杏花别院送东西,以及对儿子的喜欢和炫耀,津津乐道。
怎么看,他都不像是一个铁了心要抛妻弃子的人。
事实上,事情的真相,远比都城人看到的、听到的,要复杂得多。
揭开它的是凌不疑。
新婚前夜,凌不疑把凌侯全家骗到城外过大寿,趁机报了杀父灭族之仇。
原来,他是霍家的血脉,十六年前在书房的暗格里,亲眼看见假装给霍将军疗伤的凌益,用匕首割断了对方的喉咙。
凌不疑在霍君华的帮助下,有幸活了下来。
仇恨的种子也在那时种在了心里,他一直在寻找当年的真相,一直在等待复仇的时机。
在确定凌益通敌卖国之后,他一刻也等不下去了,已经错过最好复仇时机的凌不疑,怕事情耽搁下去,等到凌益和都城的王公贵族们联姻之后,再想报仇雪恨,就会在面对盘根错节的姻亲关系时,无从下手。
虽然他很清楚后果有多严重。
凌益一家死于非命,三皇子正在苦于没有证据为凌不疑脱罪时,程少商给他提了一个醒,凌益通敌的证据会不会在淳于夫人手里。
三皇子何其聪明,他马上就想到淳于氏会把东西放在唯一有交情的汝阳王妃那里。
果然,三皇子在汝阳王妃屋里的一尊佛像里搜出了凌益通敌卖国的信件,这些书信足以证明,当面孤城一役,霍氏全族就是死在凌益的手中。
对于罪魁祸首来说,这么重要的证据,在一切风平浪静之后,急着销毁还来不及呢,怎么会交给别人?
他不怕被人发现?
凌益还没有那么傻。
合理的解释就是,淳于氏手里的证据,是她自己找到的。
她之所以十数年如一日地把证据保存得那么好,是因为私心私欲。
而她的私心早就昭然若揭了——想嫁给青梅竹马的表哥,奈何表哥眼里只有表嫂,无奈之下,她不得不动用点小手段了。
于是,凌益的书信就到了这个有心人手里。
战事结束之后,她以此要挟,成了凌侯夫人。
而霍君华坚持绝婚,除了被拿了把柄的凌益不敢让淳于氏做妾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她亲眼看见凌益的人对他的娘家人开了杀戒。
更重要的是,她要保护凌不疑,这个霍家唯一的血脉。
是的,当初孤城混战,霍君华出来找儿子的时候亲眼目睹了惨剧,发现了侄子之后,她二话不说把对方抱在了怀里,因为阿狰和阿狸长的很像,没有人怀疑凌不疑的身份。
凌不疑逃过一劫。
霍君华却再也不敢回凌府了,她怕凌益认出侄子。
如果不是执着的崔侯在偏僻乡下找到他们姑侄俩,恐怕凌不疑长大成人后,很难像现在这样一举报了家仇。
回到都城后,霍君华并不稀罕凌益又娶了谁,她心里想的只是如何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把霍家唯一的子嗣养大成人。
她利用了淳于氏上位这件事,闹了个沸沸扬扬、人尽皆知,然后趁机离开了凌益的视线。
起初,霍君华的脑子是清醒的。
但,在始终忘不掉娘家人惨死在自己郎婿刀下这个事实的折磨下,渐渐地真疯了。
淳于夫人几次三番挑衅凌不疑,干涉他和程少商的婚事,甚至还多次搬出汝阳王妃,凌益都不敢声张的原因看,自然是因为她手里的证据。
一个死了女人,靠爬床上位可耻,但至少从根本上说,那个愿意让他爬床的男人,总归是默许的。
但,如果靠可以置对方于死地的手段,逼他娶自己呢?
还有何感情可言?
怪不得,她要把证据藏在汝阳王妃那里,如果藏在家里,凌益就算是挖地三尺也一定会找出来,真到那个时候她能不能有名或者都是个未知数。
用这样的手段得来的丈夫,香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