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吴每个阵营选出三个最猛统帅的话,魏国应该是:曹老板,张辽,曹仁。
曹老板的指挥能力,毋庸置疑,胜过刘备,更胜过东吴鼠辈孙权。
也许有人会说,司马懿呢?你把司马懿放在哪了?
【资料图】
其实曹老板活着的时候,司马懿是没有多少发挥空间的,根本没有统军作战的机会。
司马懿顶多就是一个幕僚而已,连正式的谋士都算不上。
曹老板死了之后,司马懿才逐渐走向前台。
再看看曹仁跟张辽,这两人,一个是曹魏内姓头号猛将,一个是曹魏外姓头号猛将。
曹魏有四个大兵团统帅,西线的夏侯渊,中线的曹仁,东线的张辽,和坐镇后方的夏侯惇。
这四个人之于曹魏就是关羽之于蜀汉,都具有直接统帅兵马出战的大权。
夏侯惇我就不多说了,常败将军,负责后勤还行,打仗完全是个外行。
夏侯渊呢,本来一直都打得很好,定军山一战折戟沉沙了。
定军山之战,其实夏侯渊也没有太大的失误,而是蜀汉发挥得很出色。
简单说来,蜀汉先是示弱,诱夏侯渊与张郃进击,在山谷里扎营。
然后半夜时放火烧毁对方鹿角,再大举进攻张郃。
张郃战况失利,于是夏侯渊分出一半兵力前去助战。
夏侯渊分兵援助张郃后,自己这边少了一半人马,防守出现漏洞。
于是黄忠居高临下,突袭夏侯渊!
黄忠阵斩夏侯渊,一跃成为蜀汉的“后将军”。
再看曹仁,曹仁一直都是曹老板的左膀右臂,很多时间都坐镇侧面战场。
而且作为曹魏南部战区的总瓢把子,曹仁打的硬仗还是要更多。
毕竟曹仁面对的周瑜、二爷、三爷这些,要比面对孙十万强几个维度了。
曹仁本身实力不俗但是对手是关羽,而且曹仁正赶上南郡有战事的时候找关羽的茬,被武圣暴打一顿也不意外。
张辽不但武艺了得而且都有优秀的统兵意识,而且敢于死磕,敢于以劣势兵力死磕。
白狼山之战,曹魏士卒身陷重围,全军困顿。
危难之时,曹老板把帅旗交给了张辽,由张辽指挥。
结果,张辽率军冲阵,斩了单于踏顿,带来曹魏士卒取得大胜。
逍遥津之战,张辽更是把东吴打得十几年不敢冒犯合肥。
尤其是孙权,差点被张辽活捉,也被张辽戴上了一顶名为“孙十万”的帽子。
曹仁更稳,张辽更勇。
蜀国这边,如果选出三个统帅,基本上也不会有疑问:诸葛亮,刘备,关羽。
如果再往下,就是张飞了,赵云跟黄忠差不多,马超妥妥一个莽夫,类似于秦明李逵。
其实三爷张飞的战绩也还是很不错的,以不算优势的兵力暴打过善用兵的张郃。
长坂坡之战,张飞据水断桥,吓得曹魏大军撤退,因而名震天下。
诸葛亮其实算是被《三国演义》给扭曲了,《三国演义》把他塑造成了“诸葛妖道”。
其实诸葛亮的实力,比《三国演义》那个形象更厉害。
诸葛亮是“武庙十哲”之一,他跟白起、韩信是一个级别的。
别的我就不多说了,司马懿比诸葛亮,差了不止一个级别。
如果同样的资源、兵力,诸葛亮能把司马懿按在地上摩擦,就像魔鬼的步伐。
蜀汉的猛将不多,名将唯羽。
因而镇守荆州这样的重任,只能交给关羽。
襄樊之战,关羽确实以不富裕的家底,打出了非同小可的水准。
关羽先是狠揍曹仁,然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为了击败关羽,曹魏、东吴出动十三位猛将,还背后捅刀子。
刘备刨去晚节不保的夷陵之战,起码在荆州战区,以及益州、汉中这一段时间,整体战绩还是挺亮眼的。
刘备的主要战绩有:速推荆南四郡;以少数兵力攻下益州;定军山之战指挥击败夏侯渊。
刘备打了一辈子仗,属于熟能生巧了。
东吴这边,周瑜,陆逊是毫无疑问的人选。
剩下一位应该在孙坚、孙策、吕蒙和陆抗之间选择。
虽然孙坚也挺能打的,但我还是决定选择孙策,毕竟东吴这一块根基还是他打出来的。
而且,当时孙策年纪还小,兵力不多,就能打下这么大的地盘。
其实单论前三来看,吴国不太好比较,因为孙策跟这些人都没怎么交过手。
魏蜀之间,关羽能以劣势兵力把曹仁打到没有活路,然后于禁、庞德三军驰援也全部吞下。
诸葛亮的整体实力,应该跟曹老板差不多,刘备的实力,应该略弱于张辽。
如果论整体的话,蜀国这边其实比较乏善可陈,绝顶武将太少,远远少于曹魏。
除了诸葛亮和刘备,拿得出手的也就关羽、张飞、魏延、赵云、黄忠、姜维寥寥数人。
反观魏国,诸曹夏侯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将帅人才,后辈里的曹休,曹真也算出色。
外姓将领里早期的五子良将,后期的郭淮、陈泰、邓艾、王基、杜预、羊祜这些,都是顶尖的人才。
论整体的话,魏国武将肯定能力压蜀吴。
关于正史对三国名将的评价,有说服力的当属“武庙七十二将”。
三国时期的名将入选武庙的有:
曹魏张辽、邓艾;蜀汉关羽、张飞(诸葛亮位列武庙十哲);孙吴周瑜、陆逊、吕蒙、陆抗。
按武庙七十二将中看,孙吴是名将最多的,有四位入选,曹魏则是最少的,只有张辽邓艾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