斡离不以这样一种给予有限自由的方式,将马扩“软禁”在了真定城内,见暂时不会有什么问题,这才放心地率兵离开真定,继续北上。
斡离不或许以为自己有的是时间,先把押送太上皇等宋俘北上这件要事办妥了,今后再找时间再找机会劝降马扩不迟。
【资料图】
可是,上天真的有不测风云,这年六月二十一日(己卯),强壮如牛的斡离不冒暑打毬,而以凉水浇沃胸背,意外得了伤寒病,不治身亡,终究没有再见到马扩。
1、马扩的潜逃计划
马扩在得到极为有限的自由后,一个新的问题接踵而来。
他现在不是孤身一人,他需要养活一家老小好几口人,这经济来源如何解决呢?耕种的田地是有了,但种子下地、庄稼生长得有时日方能收获,而一家人眼面前的生计又如何解决?
马扩不得已只好去请求斡离不,道:
“耕田收获需要时间,不可能马上就有吃的。希望你能让我开一家酒肆,如此则有点小本生意,也可自己养活自己了。”
马扩的这个要求尽管仍包含了自食其力、不与妥协的意思,但也是合情合理的。对此,斡离不几乎没有多加考虑就很大方地答应了。
斡离不离开真定府之后,马扩就开始实施一个极为秘密的潜逃计划。
他利用酒肆这一来往人多且杂的特点作掩护,暗中物色靠得住的人,作为自己与外界联络的传信人。这年入冬以后,在真定府西南方向不远的五马山上,有位接受宋朝武翼大夫之衔的义士赵邦杰,聚集了一批忠义乡兵,安营立寨,抗击金军。
马扩通过广泛结交往来于酒肆的客人,终于同五马山寨通上了音讯,里外相应,准备逃亡。他们很有耐心地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还在马扩被俘后的不久,在这年的五月一日(庚寅),徽宗第九子赵构即位(后称宋高宗)于南京(河南商丘),将这年改元“建炎”,历史也由此跨入了南宋时期。
建炎二年(1128)二月二十七日(辛巳),时逢寒食节,这在宋朝时也是一个放假祭扫先茔的时节。
经过事前的周密策划,利用寒食节出城扫墓人众的机会,也利用看守金军的一时疏忽,马扩假装跟随城里一户大姓人家出城送殡,成功逃出了真定城。
当时随同一起逃离真定城的还有他的亲属和挚友一共十三人,他们在赵邦杰义军的接应下,直奔五马山寨安身。
2、拥戴信王榛
马扩“复奔”五马山寨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附近各山寨义军的极大反响,众人欣喜雀跃,并再次一起推举马扩为众山寨的首领。
假如当初马扩第一次被推举为各路山寨义军首领,是因为其出众的军事之才使然的话,那么,这次他再度众望所归,被共推为附近众山寨首领,则应该缘于他曾经血战金军的光荣故事。
然而,马扩并未沾沾自喜于这种被认可和被拥戴,他知道自己远没有号召天下的资格和影响力,聚集河北豪杰义士共同抗金,需要有更具权威的人物来主持。
恰在此时,他获悉了一个重要情报:
民间传闻,太上皇第十八子信王赵榛与父兄一起被押北上,途径庆源府时从金营中逃脱,隐匿在真定府一带,据说他自称姓梁,在某地以“点茶”为生。马扩闻讯后,当机立断,选择了一个风高月黑的晚上,亲率一支义军突然劫了金军的营寨,赶到赵榛的暂住地,将其“夺迎以归”。
之后,马扩和赵邦杰在五马山郑重推举赵榛为山寨领袖,一是“总制诸寨”,二是“倡义举兵”。
马扩这一极具政治思考的举措收到了显著效果,赵榛以信王名义大集抗金义士,“两河忠义闻风响应,受旗榜者约数十万人”。
《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当时接受标有信王榛名号旗榜的人数约数十万众,固然有点夸大其词,但信王名号广播两河地区,举兵响应者“甚众”,或者如《宋史》所称为“十余万”,应该是事实。
3、南下扬州求援
马扩和信王榛在五马山寨住了一个多月后,虽然远近义士响应日众,力与敌抗,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让人越来越感到“底气”不足。马扩和赵邦杰此间“累与金战,皆获小捷”,但是义军缺乏必要的营帐之具,河北的早春二月正是春寒料峭之际,数万义军却“昼夜暴露”,苦不堪言。
作为战斗最基本的武器装备也十分匮乏,严重影响了义军的战斗力。加上丁壮从军,田地抛荒,“民事失时”,今后粮食也是个大问题。此外,赵榛虽然头上顶着一个“信王”的帽子,可他却没有为有功之人加官晋爵的权力,这也就意味着山寨只能靠一时的忠义激情凝聚人气,而缺乏有效手段来长久稳固人心。
这些困难已经严重制约了义军的发展,倘或不能尽快解决的话,五马山寨等一大片抗金据点最终被金军攻破消灭,恐怕只是时间问题。
为此,经过一番斟酌,信王决定还是由马扩率兵亲自前往扬州。
马扩本人曾经是朝廷命官,这点绝对是货真价实的,远比派一名要让朝廷连其身份都要狐疑猜测一番的陌生人去要强得多。另外,信王特意亲笔写了两件文书让马扩带上,其一是封作蜡丸以为今后呈送高宗和朝廷的正式奏本。
三月初的一天,马扩带上山寨为他挑选的五百名随从出发了。临行之际,信王亲自相送至山下,作别时再次握住马扩的手,先是仰天叹息,继而泪流涕下,泣道:
“惟天知公忠义,无以家属为念,勉力此行!”
这种生离死别之情又夹杂了些许无可奈何之意,让人感慨不已。
就这样,马扩作别了五马山,告别了亲属家人,往南而行…一路上,马扩尽可能避开金军控制的州城和官道,而走“大盗”据守的险要之地。
在沿途各路忠义豪杰的帮助下,马扩终于来到了宋军实际控制区,在三月十日前回到了故都东京城。
靖康二年七月,东京留守宗泽“入京师治事”,募兵守城,沿河筑垒,积极筹备,力图恢复。宗泽还派人联络两河义军(如太行山王彦“八字军”),彼此呼应,互通声气,抗金形势顿显起色。
眼下马扩突然归来,带来了信王和五马山寨的消息,引起了宗泽的高度重视。宗泽之后在三月十日(甲午)写给其家属的一封信上曾提到,跟随马扩一起来的承节郎刘晟向他递交了一丸信王的“蜡封奏状”,以及信王写给自己的一封《咨目》,他看了《咨目》后,即刻就决定派遣其儿子机宜宗颖携带这封蜡书,“恭诣行在投进”。
在宗泽的一手安排下,马扩一行人和宗颖一起,从东京进抵扬州。此时,马扩清点从五马山寨带来的随从,已经“不满百人矣!”
由此可见,马扩一路上与金军多有拼杀,在付出了沉重代价之后,才得以回归本朝。而宗泽和宗颖父子则是马扩重返本朝的关键人物,因为他们的引领,马扩才得以面见高宗,而更重要的是,马扩当初在真定“勾结金人”的重罪就此不了了之。
4、马扩的“任命”
抵达扬州后,在宗颖的协助下,马扩很快就得以入朝觐见高宗,呈上了信王托付的“蜡书”,然后又向高宗报告了自己的遭遇和经历。
很快,马扩就等到了圣旨的宣判,乃是:“除信王河外兵马都元帅。”马扩被特授拱卫大夫、利州观察使、枢密副都承旨、河外兵马都元帅府马步军都总管,节制应援军马使,俾将兵应援。
根据高宗原先的旨意,马扩将以河外兵马都元帅府马步军都总管、节制应援军马使的身份,亲领军马北上渡河,应援五马山寨。但是,枢密院拨付给马扩的军马却是数队“乌合之兵”。马扩是职业军人,这种敷衍之举岂能瞒得过他,争辩在所难免。
于是,高宗干脆再下一道旨令,在一批从洺州(河北永年东南)弃城逃到泗州(江苏泗洪东南)的军士和民兵中,拨了五百人随马扩前往河北应援信王,就算是给马扩解决了应援军马的问题。
马扩正自烦闷,忽然又意外地收到了一件密旨,称信王有反叛之相,要他马扩暗中加以防备,并稽查其反叛事实。这不但是无中生有的一派胡言,更是居心叵测别有用心。高宗能够下达这样一个需要“脑筋急转弯”的密旨,其阴暗心理、荒谬做派,真是无愧于徽宗皇帝的“孝子贤孙”。
更多荒谬的事接踵而来。马扩勉勉强强整出一支人马,出发后还没有走到黄河边,又有络绎不绝的诏旨赶来,一会儿严令马扩军马“一人一骑不得渡河”,一会儿又要求马扩必须“听诸路帅臣节制”。高宗当初对马扩的委任,对马扩有关“四事”奏呈“皆从之”的从谏如流,以及答应马扩“过河得便宜从事”等等给人的良好印象,现在突然被这些诏旨彻底颠覆。
事到如今,早些天还被高宗亲口称作忠义之士的马扩,竟然也成了高宗君臣“左忌右疑”的对象,他们以一种“十羊九牧”式的多头领导和多方命令,牵制马扩,让他无所适从。
这一切异象都非常清楚明白地向马扩传达了一个意思:
用兵河北的大门已经关闭,悬崖勒马,就此打住!
假如对防范和稽查信王反叛之事的密旨,马扩还可以让自己“便宜行事”,甚至阳奉阴违地打个马虎眼,但眼下这道令他:
“一人一骑不得渡河”的诏旨,却可谓是断了他的一切念头。深深陷入掣肘困境的马扩,禁不住对着浊流滚滚的黄河发一声浩叹:“不可以成事矣!”
五月二日(乙酉),高宗忽然下诏,声称要返还东京。
奇怪的是,从去年五月高宗即位后没有多久,宗泽就有《乞回銮疏》上奏,到今年四月为止,在十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前后居然多达二十次恳请高宗返还东京,而高宗(还应包括他的左右手黄潜善和汪伯彦)均漠然视之,无动于衷。
这次毫无征兆地突然宣称要回东京了,真是蹊跷!莫非高宗终于为宗泽的耿耿忠心所感动,忽然觉悟了?很遗憾,宗泽最后第二十四次奏请高宗回京,直到为此忧愤成疾而死,高宗都不曾心动过一次!
这次下诏说要回东京,其直接的也是唯一的原因竟然是一条空穴来风的消息,当时“或言榛有渡河入京城之谋”,这才有了五月二日的还京之诏。
原来高宗的还京仅仅是为了提防和堵截信王的还京,高宗的还京之举是为了压制和打消信王的还京之念。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要采取一切积极手段,阻止信王这位众多难兄难弟中唯一的“漏网之鱼”另立中央,和自己唱对台戏。
不久,在搞明白了这的确是一场“虚惊”之后,高宗也就再次恢复其铁石心肠,再也不提返回东京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情。
5、功亏一篑的抗金大业
马扩的大军还没有踏上河北的土地,金军已经再次大举南下。五月八日(辛卯),来自陕西和京东诸路以及东京和北京留守发来的警报雪片似地飞向扬州行在,俱称“金人分道渡河”。高宗闻报后急忙诏令韩世忠和宗泽等人率部“逆战”。
高宗下达“逆战”诏令,对于立志恢复旧山河的宗泽和马扩来说是求之不得,这绝对是一个进兵河北的好机会。这次,马扩得到了宗泽的大力支持,或者说宗泽也得到了马扩的一臂之力,反正最后马扩合法地在宗泽的“节制”下,斗胆将军队渡过了黄河,屯兵大名府(在河北大名东),准备由此进兵,直取洺州、赵州(河北赵县)和真定府。
当时,按照宗泽的筹划和部署,除了马扩一军之外,还有王彦一军自滑州(河南滑县东)渡河,进取怀州(河南沁阳)、卫州(河南汲县)、浚州(在河南浚县东)和相州(河南安阳)等处,王再兴一军自郑州(今属河南)进兵西京(河南洛阳),入卫陵寝,另外还有杨进、王善、丁进和李贵等诸军头领各率所部,分路并进。
宗泽预料,各路大军一齐过河之后,则两河一带各路山寨的忠义之民“相应者不啻百万”,那些金军阵营里的契丹人和汉儿“亦必同心抵御金人”,整个抗金形势将呈现一片大好的局面。
然而,宗泽将这番苦心经营写进奏折,并第二十四次恳请高宗还京时,高宗依然坚定不移地再次将这道奏折漠视为废纸一张。宗泽壮志难酬,忧郁成疾,不幸一病而故,并且导致两河战事群龙无首,将士离散,人心瓦解,原本大有希望的两河抗金形势,陡然间一个一百八十度急转而下。宋朝再次自毁长城,坐失收复故地之良机。
金军这次南下,起初并无特别的战略目的和战略目标,所以其主攻方向一直是多头的。
从建炎二年正月间最初的战事来看,兀术(完颜宗弼)破宋郑宗孟军于青州(山东益都),银术可取邓州(河南邓县),萨谋鲁入襄阳(今属湖北),拔离速入均州(在湖北均县西北),马五取房州(湖北房县),阇母克潍州(山东潍坊),撒离喝败宋军于河上,窝里嗢(完颜宗辅)击败宋将马括于乐安(在山东广饶北)等等,战争的烽烟似乎在山东、湖北、河南等地全面燃烧,但均未取得全局性和决定性的胜利。
之后从二月至六月间,金军又频繁在河南和陕西等地用兵,攻城拔寨,多有破获,给予宋军以极大地打击,兵锋再次威胁到黄河以南地区,以致七月二十三日(乙已),“宋主遣使奉表请和”。
然而,金朝到此时已经渐渐明确了战略主攻方向,就是挥戈扬州,要将刚刚即位、屁股都没有坐暖的高宗连带其小朝廷彻底铲除。于是,金太宗不但强横地拒绝了宋朝的请和,而且下诏“进兵伐之”,又一次把对宋朝的战争作了升级。
6、喋血五马山
然而在七月份,一件发生在金人肘腋之地的事件,将金军南下扬州的时间表整整拖后了半年之久。
七月二十二日(甲辰),金人意外地发现,真定府获鹿县知县张龚和燕山府潞县知县杨浩,正在暗中纠合约集五马山马扩、玉田县僧一行、中山府刘买忙等抗金力量,准备谋攻真定、燕山、易州和中山等府州。
金军最初获得的情报说杨浩正在暗中约集五马山寨首领马扩,应该是将人搞错了,因为当时马扩早已去了扬州请援,还没有领军向五马山进兵,其大军最多也就在大名府一带驻扎。
但是后来五马山寨内部出现了问题,有叛逃的汉奸向金人和盘托出了马扩的南行请援之举,所以金军很快就意识到先前情报的不准确,以及马扩南下请援之举可能在两河地区产生对金人极为不利的影响。
所以,驻守真定府的同知韩庆和、女真副都统韶合,急忙将这一重要情报报告于东路元帅府右副元帅窝里嗢和左监军挞懒(完颜昌),金军东路元帅府自从斡离不病逝后,暂由窝里嗢统掌帅印,他对马扩已经南下请援的情报极为重视,担心有朝一日马扩率军再上五马山寨,那时,整个河北局势将难以逆料,所以,他赶紧将这份情报又转达在云中西路元帅府的粘罕,并建议粘罕尽快派兵南下,一起围攻五马山寨。
与此同时,以东路元帅府之令大集窝里嗢、挞懒、阇母等三部人马,不等粘罕西路大军赶到,即开始全力进攻五马山义军诸寨,“以绝扩之内应,以夺扩之归心”。
这场战役打得非常激烈。起初,三部金军多方进攻,均未得手。可是天不照应,时逢秋旱少雨,各处山寨“多无井取水”,只好汲于山涧溪流,但偏偏那个关键的汲道又为金军所断,数万义军顿时陷入了困境。
最终,占尽优势的金军以断水之招,一举攻陷了五马山上的朝天寨和铁壁寨。战事结束后,众所瞩目的信王“不知所在”,也“不知存亡”。同为五马山首领的赵邦杰,他的命运也无人知晓。唯有马扩留在山寨的母亲和妻子再次落入了金人之手,被韩庆和抓获。
随着后来马扩北援五马山的失败,从此,马扩与其母亲和妻子南北相望,天各一方。如同当时千千万万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宋人一样,国破之灾也为马扩带来了家破之难、离散之苦,而且,这种难以挽回的境遇,也更增添了马扩此生的悲剧色彩。
7、五马山为何陷落?
从军事这个层面检讨五马山寨陷落的原因,除了客观上因遭遇旱季而被金军抓住“缺水”这个软肋,导致山寨失守之外,最大的问题出在了山寨与马扩之间讯息的阻隔。
金军从七八月间开始向五马山寨发起大规模进攻,而负责北上应援的马扩却毫不知情,仍然滞留在大名府一带,以至两相缺乏协同作战,金军得以全力以赴强攻五马山,而山寨却处在了孤立无援的困境。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层次原因则是高宗朝廷对马扩北上应援的阻挠。
按照马扩原先的步调,如果五月间能够起兵北援的话,一个月时间即可赶到五马山。如果是这样的话,马扩的援军恰好在金军到来之前与五马山寨的义军构成犄角之势,绝不会出现山寨陷于重围、孤军作战的困境。
然而,高宗朝廷发出的种种诏令却羁绊了马扩的手脚,使他不能放手一搏,直到五马山寨被攻陷时,马扩之军才进抵与五马山直线距离还有一百五十公里左右的馆陶(河北馆陶县),坐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