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在家庭环境的影响和渗透下,他从小习武,武功高强,还精通兵法。

在长达十多年的抗倭斗争当中,他不仅研究出了新型的火器、战车和战船,还摸索出了丽水、台州、义乌以及诸暨,嵊州,萧山等沿海地区士兵的优劣,归纳总结出选兵,练兵和战法的一系列实操经验,写出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重要作品。

不仅如此,戚继光还建立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戚家军”,这支部队军纪严明,武器精良,布阵奇特,具有超强的战斗力,在岑港之战、台州之战、福建之战、兴化之战、仙游之战等多个战役当中所向披靡,很大程度上瓦解了倭寇的主要力量,让沿海一带的倭寇闻风丧胆。


(相关资料图)

历史上任何一位能够成就一番功业的英雄,不出意外的都有“偶然”的贵人或者机缘,但破除所有外在表面的条件和时机,去探究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时,就不难发现,历史和英雄却又都是“必然”的产物。

时代造英雄

明嘉靖年间,“南倭北虏”是边境上的两大隐患,“南倭”主要是指长期流窜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

最初只是沿海走私的商民和海盗与倭寇勾结,干些走私的勾当。史书中曾记载:“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明史》卷三二二《日本传》),这里的“从倭者”就是最初的这些以走私为主的商盗窃勾结。

然而到了后期,即嘉庆三十年(1551年)后,这种勾连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汪直等人与日本倭寇勾结,在东南沿海一带烧杀抢掠,成为明朝政府的边境大患。

“北虏”则是指与明政府公然对敌的北方蒙古族部落。“南倭北虏”两大边患其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但其对于明朝政府的统治威胁却都不容小觑。

嘉庆三十四年,戚继光被任命为浙江都司佥书,第二年担任宁绍台参将,负责东南地区海防事务。嘉靖三十八年,戚继光组建赫赫有名的“戚家军”。

家国土壤育英雄

1、高起点让戚继光迅速崛起

严格来说,戚继光不姓“戚”而应该姓“倪”。元朝后期,一个倪姓的青年农民,入赘到滁州定远县一户戚姓的人家,生有一子,名“戚祥”,此人正是戚继光的七世祖。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朱元璋拉兵立旗抵抗元朝统治。戚祥在这个时期投奔在朱元璋的旗下,冲锋陷阵,英勇作战,很快就从普通士兵高升至“百户”。

“百户”是多大官呢? 据《明史兵志二》载:“天下既定,度地害要,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所设总旗二,小旗十,大小联比以成军。”

百户所设百户1人,正六品,军士编制112人,编成两个总旗,每个总旗又下辖5个小旗。因此百户所相当于现今的连一级,百户相当于现代的连长。

明朝建立初期,虽统治大局已定,但仍需要继续武力瓦解全国各地方的割据政权,同时剿灭残留的元朝余党。1831年冬,在一次与元朝梁王政权的征战中,戚祥不幸阵亡。朱元璋痛心不已,为祭慰戚祥的功勋,特封戚祥之子戚斌为“明威将军”四品官位

要知道戚祥生前的“百户”之职仅相当于六品官位,一下提了两级。这还没完,戚斌还被授予了一个军官职位“登州卫指挥佥事”(登州为今山东蓬莱),也就是登州卫戍区的高级军官,而最重要的是这个职位是“世袭制”,也就是戚家后代的每一代中,都有一人继承该职位。

在戚继光父辈那一代,正是其父戚景通继承了这一官职,并在1554年传给了戚继光,那一年,戚继光年仅16岁。

按照明朝中叶的军队编制,一名普通士兵需要通过训练中的优良表现和作战中的勇猛杀敌来实现一级一级的晋升,当然还得是在保证自己没有战死沙场的前提下,从底层晋升到高级军官,少说也要十年,显然,戚继光赢在了起跑线上。

然而,高起点的环境条件只是戚继光成为民族英雄的助推器之一,真正的内核引擎是抚育其成长的家庭环境。

2、清廉刚正的家风是戚继光成为民族英雄之“必然”

戚继光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其父戚景通的严厉教导对戚继光能成为一代民族英雄起到了极其深远的作用。

据《蓬莱县志》中记载,戚景通先后做过登州卫指挥佥事,在高中武举后被派往江南征收粮草,中年时期去修筑过黄河大堤,进晚年时又被调往北京神机营。

戚景通一生虽未做到多高的官职,但在其在任几十年中间,勤俭廉洁,品格高尚,秉性刚正,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戚景通到北方边境驻防“大宁都司”的时候,朝廷用人,让他推荐人才,有这等机会,一般都是推荐自己的亲戚亲信,而戚景通却毫无私心,以才量人,推荐了一个叫安荣可的胡人,朝廷立刻批准。

事后,安荣可出于对戚景通提拔的感激之情,在戚景通生日之际,掏出一百两银子做礼,仍被戚景通断然拒绝,正色说到:“我推荐你,是因为你有才有德,如今你送钱给我,说明你德行有亏,说明我看错了人”。

戚景通骨子里的刚正与勤俭奠定了戚家的淳朴家风,而这一切都潜移默化的渗透和传承给了少年戚继光。

《蓬莱县志》之《戚景通传》曾记载:“斑白始有子,曰继光。继光綦履过庭,将军大诟曰:‘童子何如!綦履必锦衣,锦衣必肉食。尔父清白,必不尔餍。尔他日将饕卒伍以自封!’”。

戚景通生戚继光的时候比较晚,但即使是老年得子,也没有对其骄纵罔溺。

有一天,戚继光穿了一双绣花的鞋子从庭院经过,戚景通见状厉声喝道:小小年纪,衣衫竟如此奢华,鞋子是用来走路的,舒服结实即可,何以要绣花。少时讲究穿戴,将来必定更甚,奢求锦衣玉食。

为父我一生清廉,俸禄微薄,供不了你这些,汝必定外求,若是将来做了将官,定是要克扣军饷,从士兵身上捞钱,一世毁已。

戚景通这样的家教,在我们现代看来未免过于严苛,但也正是如此严厉的家教环境和作为父亲树立的优秀榜样,才让戚继光从小就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的抗倭战争中,奋勇杀敌,即使献出宝贵生命也在所不惜。

3、“偶然”的游戏场为戚家军扬威战场埋下伏笔

在抗倭战斗中火器的重要应用是成就戚继光抗倭伟业的一项“偶然”因素。文章前面提到,在戚景通晚年的时候,被调任到北京神机营。

永乐时期,明成祖朱棣将京营扩编“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其中神机营就是当时北京禁卫军中的火器部队,营地里堆积着大量火药。

借着父亲工作的调动,戚继光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优势,早早就接触火药,他经常偷偷跑到火药库去玩耍,有一次还因为淘气点燃了火药,引发火药库爆炸,幸好戚继光提前离开,才免于受伤。

戚继光玩火药,研究火药,后面又配合行兵布阵进行实践,使得火器的应用在其抗倭和剿虏战斗中为戚家军的恢弘战绩增色不少。

戚家军将火器广泛应用于陆战和海战当中,以海战为例。水军战船的编制从高到低分为部、司、哨和船,每一级编制的战船配备因级而异的人员。不同规格的船分别以号码1-8进行编排,例如一号船设置有八队士兵,二号有六队士兵。

每队士兵又分成队长、长枪手、牌手、射手和钯手几个岗位,其中除了牌手和射手以外,其余成员都要使用火器作战。由此可见,戚家军水军的火器配置和使用程度都不算低。

另外,戚家水军所配备的火器类型也五花八门,有针对远距离打击作战的鸟铳,佛朗机铳,也有针对近敌的佛郎机手掷火药等投掷火器,火桶、喷筒等能形成近距离较大面积伤害的火器等,各种火器相互配合,灵活使用。

在平日的水军训练中,戚继光充分考虑战斗中敌我距离形势,利用不同火器威力特点进行布阵和演练,对敌军士兵和舰船都形成了强有力的火力压制,赢得战斗的主动权。

是偶然 更是必然!

正如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在总结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败的历史教训时写下的警世名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治国如此,为人亦是如此。一代英雄和伟人的长成绝不是偶然超凡的奇思妙想,更不是碰巧打赢了几场仗。

回顾其平生,往往都能从其成长的环境和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中找到看似偶然的“必然性”,这或许也同时印证了佛家的“因果”。后世在敬仰戚继光这位抗倭英雄丰功伟绩的同时,想必也能从其成长的必然性中得到些许启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