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字文和,三国之首,易中天称他为“三国第一智者”。这辈子,贾诩奇计百出,从来没有失手过。而他的每一招,都能让自家主公大获全胜。但临死之前,他竟然说出了一个让曹丕都觉得不可思议的“馊主意”。

编辑搜图


(相关资料图)

贾诩是董卓麾下的凉州人。董卓一死,王允就发誓要将凉州百姓全部斩尽杀绝,贾诩听了消息,立刻阻止了李榷和郭汜这两个从凉州逃出来的人,撺掇他们返回长安,这才造成了李贽和郭汜的叛乱。

后来贾诩看到李傕和郭汜的残暴,又使出一招,将被擒的皇帝汉献帝解救出来。后来贾诩到了宛城,和他的老乡张绣结盟。

贾诩在张绣处,曾两度协助主公击败曹操,并杀死曹操之子曹昂,与其宠臣典韦。但官渡之役,贾诩却出乎意料地向张绣提出了向曹操投降的建议。最后的结果,果然不出贾诩所料,曹操对于张绣杀了他儿子的事情,并没有放在心上,反而把张绣、贾诩两人,都安排在了他的身边。

编辑搜图

与曹操结盟后,贾诩还协助曹军攻打关西,利用马超与韩遂之间的隔阂。后来,贾诩跟随夏侯渊,在“虎步关中”的时候,将当地的军阀和胡人统统剿灭。

可以说,贾诩一直在为自己的主公出谋划策,为自己的主公打败敌人。但贾诩在吴国与蜀汉两国的关系上,一反常态,十分被动。

比如曹操在荆州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一鼓作气的准备,要将江东一网打尽。曹操向贾诩请教。贾诩说:“明公昔灭袁氏,如今入汉,声望赫赫,兵强马壮。若能借旧楚之恩,宴请群臣,抚安百姓,安居乐业,江东便可安居乐业。”

曹操已经征服了荆襄,应该借此机会,安抚民众,让他们安居乐业。如此一来,江东也就不用再打了。但曹操心高气傲,根本不听周瑜的劝告,在赤壁之战中落败。江东非但未能平息,反倒是荆州被孙刘两家瓜分。

赤壁之战之后,曹操痛心疾首地说:“郭嘉不死,我就不会到这里来。”曹操其实是对贾诩的消极态度表示了不满。论起心机,贾诩明显不在郭嘉之下,可为什么他一声不吭?

曹丕在曹操去世后继承了王位。贾诩为曹丕的登基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正是因为这一句话,曹操才会下定决心,让曹丕继承自己的王位,而不是袁本初和刘景升。曹丕为了回报贾诩,破例提拔他为三公,连孙权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曹丕在贾诩死之前,向他请教如何攻打蜀吴。那时吴蜀两国的关系已不复存在,孙权虽然表面上是曹魏的附庸。所以,曹丕认为,这是最好的机会,将这两个国家一网打尽。但曹丕也不知道,究竟该先灭蜀,还是先灭吴国。

编辑搜图

贾诩说:“攻城之人,有兵权之人,德化之人。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不难。吴蜀虽蕞尔,但山川险峻,刘备才华横溢,诸葛亮治国有方,孙权深谙军事之道,陆议之兵,仗之以险,游于江湖,都是难缠之辈。用兵之道,必先胜后战,以量敌以将,所以不会有任何遗漏。臣窃取朝臣,无备无权,虽有天威,却不能保证万无一失。昔舜舞干而有苗,臣以为今日宜先文后武。”

简而言之,吴国、蜀两国,虽是蕞尔之地,但地理位置优越,防御极强。刘备是蜀国的英雄,诸葛亮是治理国家的高手,孙权是懂得虚实的人,陆逊明的是军队。所以,这两个国家都不好对付。而能打败刘备和孙权的,至今为止,还没有。所以贾诩认为,偃武修文、发展经济、培养人才,是当务之急。

不过,在曹丕的眼中,贾诩的这个主意实在是太蠢了。现在吴蜀之战,正是一统天下的大好时机,怎么可能错过。于是,他不顾贾诩的劝告,在吴国取得夷陵之役后,率领几十万大军,向吴国进发。但吴国早已提防着魏人的入侵。孙权立即调集夷陵军队,在河岸布防,使曹丕无功而返。

编辑搜图

而这一次的失利,也使得孙权这个一度“恭顺”的人,公开地站到了曹魏的对立面。而蜀汉在曹魏的巨大压力下,也就放弃了夷陵之争,与东吴结盟。

贾诩这个“笨办法”哪里高明了?首先,东吴敢于和蜀国开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曹丕册封孙权为大魏吴王,从而使两国结成同盟。没有了曹魏的压迫,东吴就可以放心地与蜀开战。

吴蜀之争,曹魏最好的策略,就是在一旁冷眼旁观,看着吴蜀两败俱伤。毕竟曹魏拥有七分之地,无论是经济、人口、人才,都远胜于他们。只要能维持住自己的经济,吴蜀就不是他的对手。

只是曹丕过于急功近利,在夷陵之战后,突然袭击东吴,造成了不小的轰动。所以吴国才会和蜀汉联合。吴蜀联军,在诸葛亮和孙权的统帅下,依山傍水,固若金汤。贾诩这一招看似笨手笨脚,却极有智慧,可以轻而易举地击垮吴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