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十六卷 汉纪八
汉景帝前三年(丁亥,公元前154年)
【原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河间王太傅卫绾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绾以中郎将事文帝,醇谨无他。上为太子时,召文帝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属上曰:“绾长者,善遇之!”故上亦宠任焉。
【译文】
河间王太傅卫绾攻打吴、楚叛军,获得功劳,景帝于是任命他为中尉。卫绾曾经以中郎将的身份侍奉汉文帝,除宽厚谨慎之外,没有其他特长。汉景帝做太子的时候,曾召请文帝的左右侍从来饮酒,而卫绾推脱说身体有病不能参加宴会。文帝临终前,嘱咐景帝说:“卫绾是忠厚的长者,你要好好对待他!”所以,景帝也很宠幸信任他。
【材料解析】
历史对卫绾的评价,总结来说就是没有什么功劳,也没有啥本事,就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可就是这样的人,却能成为汉景帝时期最后一任丞相,汉武帝时期第一任丞相。说心里话,如果一个人真的没啥功劳和本事只是宽厚老实,那他是没有能力一路走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的。
所以可以断定,卫绾是一个极其会隐藏自己实力的老实人,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老实人外表下的玲珑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拒绝太子的拉拢--政治敏感度极强。
上述材料讲,在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卫绾作为汉文帝身边的近臣。汉景帝以喝酒聚会为由来拉拢文帝身边的近臣,卫绾也是拉拢对象之一,这样拉拢的目的就是想在老爹身边有几个人能替自己说好话,传消息。
然而卫绾知道汉景帝的用意,于是称病不能去。因为他知道,皇帝身边的近臣接近大臣、太子、藩王都是皇权大忌,一旦皇帝知道有人背着自己内外勾结,肯定吃不了兜着走。就算正大光明的交往,也容易被猜忌,这是权力安全区,皇帝容不得别人这么搞。
卫绾知道,如果现在答应汉景帝,可以让其开心,但是这会让还在位的汉文帝不爽。到时候汉文帝就误以为卫绾开始为自己谋后路,巴结未来的皇帝,这还得了,立马给办了。
2、隐瞒罪状,谦让功劳不得罪人。
《史记》中记载,“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卫绾在汉文帝手下做中郎将的时候,手下犯了错误,他都把罪状包揽在自己身上,不和其他人争对错,有功劳时,主动让于手下或皇帝。
试想一下,这样的人,怎么会得罪别人?不抓住别人的错误借题发挥搞事情,在利益面前又不与他人争高低,怎么会有仇人跟自己闹矛盾呢?
没有仇人,与人为善,自然就不会有人背后攻击他,皇帝听到的都是“卫绾为人忠厚老实,不搬弄是非,忠诚靠谱。”而卫绾最后能善始善终,未尝不是因为这样为人处世的性格所致。
3、做事谨慎,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
《史记》中还是记录:“及文帝崩,景帝立,岁馀不噍呵绾,绾日以谨力。”汉文帝去世后,汉景帝继位,继位一年后一直没有批评卫绾,但是卫绾却越来越谨慎。这事我认为有两种说法。
其一、卫绾知道自己以前拒绝了汉景帝的邀请,得罪了汉景帝,虽然汉景帝没有报复他,但是不代表汉景帝没想过要收拾他。所以他做事就愈发谨小慎微,确保自己没有把柄被汉景帝抓住。不过这有点难说,毕竟跟领导有矛盾,想要不被收拾是很难的,毕竟人家要想收拾你有的是办法。
其二、汉景帝没有批评卫绾,主要是因为卫绾自己的工作做得好,卫绾内心有一根弦,不能有任何松懈,所以一直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这点我们很多人是做不到的。平时工作很顺利,没毛病时,领导也没说啥,自认为做得很好,于是开始自我放肆,做事懈怠,结果反而搞出事情。所以需要领导时不时出来在管理上抓一抓,搞几次批斗大会。但是卫绾他不需要别人敲打自己,他自己也意识到不能有任何松懈。
【启发】
1、要具备权力敏感性,有些权力是领导专属的,千万不要随意去触碰,更不能做出让他感觉到有权力威胁的事情,比如你嘴巴把控不严,跟某些人称兄道弟又或者不经请示就自作主张。
2、有才华是必须的,但是这个才华要落到实处,不能经常挂在嘴边,尤其是在领导面前,不要自作聪明,体现出比他强的样子。
3、给足领导面子,因为他才是决定你职位薪水高低的人,在公司里你和领导才是利益共同体,跟其他人关系再好,别人给不了你什么。所以要认清事情的本质,领导才是主要矛盾,其他都是次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