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做过人力招聘的朋友曾经说过,这世上,做事难,做人更难。她说,事情做对了,很少有人会记得做事的这个人的辛苦,事情做错了,这个人则会迎来铺天盖地的指责。做人呢,如果学不会察言观色、左右逢源,不清楚自己的位置,那是寸步难行的。
唐婉的《钗头凤》里曾说“世情薄,人情恶”,当然希望这个世界上都是美好的事物存在,可在一些摸不着、看不见的地方,却有一些人情世故的规则,需要百炼成精才能在其中游刃有余。
人穷别说话
战国时期,秦国名相张仪,在入秦之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的学生,在鬼谷子门下学习。
出师之后,张仪准备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列国,以谋士的身份帮助列国中某一国家强大。可是寒微之时的张仪,仅仅只有鬼谷子学生这个头衔,别的是身无长物。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家学派都想在列国使得自家学派的理念成立,列国也希望通过招贤纳士,实行变革,使自己的国家强大。
这对一心想要在列国中施展自己所长的张仪无疑是提供了一个天然的机会。
原本张仪也是看准了这个趋势,准备前往山东六国,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可是身份寒微的张仪,并没有被山东六国国君和宗室们看重,张仪的口舌之才也没有得到赏识。
在屡次碰壁之后,张仪毅然决定放弃山东六国,投向不拘一格,延揽人才的秦国。
秦国在最开始的时候,综合国力远不如山东六国,经过焕然一新的商鞅变法,秦国跻身战国七雄的强国之列。
山东六国在秦国弱小的时候就一直想瓜分秦国,如今秦国变得已非从前可比,加之历代亲王求贤若渴,张仪觉得入秦会是自己此生做的最正确的选择。
果然,张仪的才能得到了秦惠文王的赏识,他以连横瓦解了山东六国的合纵。山东六国这才悔恨自己错失了张仪这名大才。
后来张仪以秦国国相的身份出使列国,列国无不将其奉为座上之宾,同时对他的才能也很忌惮。
在秦惠文王去世之后,新任秦君与张仪意见相左,张仪也年事渐高,于是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魏国,张仪才名远播,魏王还邀请过张仪出任魏国国相,后来张仪病故于自己的故乡魏国。
通过张仪的发迹史,不难发现,张仪在被秦惠文王这个伯乐发现之前,人微言轻,根本没有人赏识他的一身才学。
张仪在秦国立足之后,他的谋略使得秦国在对外方面无往不利,之前轻视张仪也纷纷重视起他来,就算他离开秦国,都有人请他出任要职,这与早前的张仪简直是天壤之别。
马云曾说过当你成功的时候,你说的所有话都是真理。那么反之,是不是人们还没有成功的时候,所说的话都会被质疑可信度呢?
或者说有人觉得那只是无稽之谈呢?张仪的遭遇就是很好的证明。所以人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不要轻易说话,因为不仅没人听,还会遭到别人的羞辱。
不要去费力地追一只蝴蝶,如果先种下一片花海,来年会有更多更漂亮的蝴蝶在自己的花海翩翩起舞。
位卑莫劝人
纵观历史,不难发现,人们遇到大事,都会去请教德高望重的人,请他们指点迷津。而对于平日里大家公认的地位比较低的人给出的好心劝告往往是半信半疑或者是听而不闻。
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觉得自己做得没有错,尤其是得到比自己地位高的人认可后,人们会更高兴,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有意义。
当和自己地位相同或者略低的人,指出自己的不足,人人往往会当场驳斥,坚信自己做的一定没有错,如果此时一名德高望重的人也指出了自己的错误,人们才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情真的有错漏之处。
为什么同样是被人劝告,人们对待人的差别会这么大呢?一是因为,德高望重的人大多数也是有权有势,家底丰足的人,这类人拥有别人认为的成就,他们的劝告大家自然会听信。
二是因为,大家公认的地位比较低的人大多数也无权无势,极度贫困,这一类人即使是好心劝告别人,别人也不会轻易听信他们的劝告。
很无奈,这是人情事故,也是赤裸裸的现实。
人们大多数只听说过:“人穷别说话、位卑莫劝人”这两句,其实后面还有两句:“力微休负重,遭难莫寻亲。
力微休负重
何为力微休负重呢?就是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他的能力只够开一家小店,开一家小店就能够维持自己的生活,并没有许多外债的负担,安乐一生也是足够的。
可是这个人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真正实力,也不满足于仅仅只开一家小店,他还想要开更多更多的小店。
资金不足怎么办呢?只能借贷,原本他开的一家小店,资金刚好维持这家小店的运转,现在他不顾实际情况,借贷了很多钱,开了多家小店,运营状况参差不齐、人员、账目、货物管理鞭长莫及。
原本一家小店经营优良的水平也受到了影响,最终,生意亏损、信誉受损,借的钱越来越多,还债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呢,最终也崩溃了。如此的恶性循环,真是令人叹息不已。
老祖宗有句话叫知足常乐,知足并不等于安于现状,而是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分量,就不会贸然做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所以人不仅要敢于进取,同时也要学会急流勇退,才会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遭难莫寻亲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人都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时候。前些年流行的一句话是,帮人是情分,不帮人也是本分。
人在落难时,有人看他可怜,会帮扶一把,但也有对其落井下石的人,希望这个人永无翻身之日。
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唐朝大将薛仁贵,在寒微之时,去投靠他的叔父,但叔父嫌他只会舞枪弄棒,别无所长,没有收留他。
薛仁贵后来幸得王氏夫妇的接济,才侥幸活命。时间长了,王氏夫妇觉得,薛仁贵一直寄人篱下不是办法,得找个活儿干,于是薛仁贵去富人家打短工,意外结识了后来的妻子柳金环。
不久之后,赶上朝廷出征渤辽,薛仁贵一身武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只是谁曾想此去从军竟有十多年,柳金环寒窑苦等,终于等回了战功赫赫、封官进爵的薛仁贵。
此时薛仁贵的门前人来人往,连昔年嫌弃他寒酸的叔父也求上门来,薛仁贵不计前嫌的接纳了他。
现实中像薛仁贵一样遭受别人嫌弃的人很多,但还有另一种情况,有人无论大事小情都去找亲戚借钱,久而久之使得亲戚不厌其烦,自然也就会渐渐断绝与那个人的关系。
人情世故和书本上的知识,就像人的左右手,不可或缺,过度的方正锐利有时可以保护自己,但也会伤到别人,过度圆润则会显得滑而不实,不容易让人信任。
外圆内方,有底线、有规则,又不缺圆融,运用得当,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宠辱不惊、心胸开阔才会使心灵不被恶念所侵蚀,留住原本就不可多得的美好。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