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是现代历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两个类似事件的比较,能从中得出结论,厘清史实。大陆封锁体系,是大陆国家制裁海洋国家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国明朝和法国拿破仑时期,都使用过这种方法对待邻近的岛国。实施封锁体系时两国国情相似,都是在自己世界里的大哥,手下有一群小弟。但封锁体系结局不同,中国换得了日本的称臣纳贡,应该说封锁体系取得了成功,而法国的拿破仑帝国则因此而灭亡。

拿破仑

一、日本不臣

日本对中国东亚霸主地位的挑战缘起较早,自隋唐时期,日本初露苗头,即为人所知的东天子、西天子;东天皇、西皇帝事件。因白江之战,日本惨败,美梦算是破裂了,再不敢明确地对中国亮倭刀了。

日本武士

可内心深处,日本还是不愿放弃替代中国的美梦。关起门来之后,日本自己也称孤道寡,将北海道虾夷人、九州南部海岛上的野人称为“狄蛮”,让他们向自己进贡一些树枝、树叶、几张动物皮,以满足自己的天朝心态。对朝鲜更是狂的没边,701年,日本修成的《大宝令》中,在朝贡格式中有邻国和藩国两条,邻国只有中国,和日本地位平等,中国来使要隆重对待;藩国就是除中国以外所有已知国家,都是日本的藩国。这时候日本还要点脸,没把中国也列为藩国,但到了江户时代的《大日本史》,就直接把中国列到了“藩部”条。这种阿Q精神文史君也是醉了。

二、明朝对日封锁

元师征日失败后,日本对中国宗主国地位的挑战已经进入了试探阶段。明朝立国,明太祖恢复了传统王朝统治,对日也派出了使者。

朱元璋

1369年,明朝第一次赴日使者被日本九州怀良亲王所监禁。1370年,明太祖又派了第二次使者,依旧不得要领,反而被怀良羞辱,怀良告诉明太祖“惟中华而有主,岂夷狄而无君”,“顺之未必得生,逆之未必其死”,表示自己要和太祖平起平坐,如果天兵讨伐,那日本兵还要反攻,“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

这种无知和自大的回书让明太祖极为恼怒,尤其是因日本南北战乱而流浪中国沿海的倭寇,成了大明立国后的一大痼疾,明朝几次昭喻日本禁止倭寇,日本就是不为所动,这让太祖脸上无光。明朝对日交往自此处于冷淡期。

倭寇

洪武十二年(1379年),胡惟庸案案发。十六年(1383年),明朝确立了勘合朝贡体系,给海外藩国(占城、爪哇等)发出了第一批勘合(来华朝贡贸易的信物),但就是不给日本。洪武十九年(1386年),胡惟庸勾结日本之事曝光,太祖对日恼怒至极,遂将日本列为“不庭之国”,即明朝不攻、不管、不让日本朝贡,不和日本交流,让他自生自灭。

胡惟庸


(相关资料图)

在当时的东亚世界,海外诸藩都唯中国马首是瞻,中国封锁日本,海外诸藩只能闻风而动,至少官面上都得一致对日封锁。如此日本实际成了国际孤儿,日本的唐物(中国物品)来源彻底断绝。当时日本医学用汉方,但很多草药日本根本不产,所以医学上日本遭受打击;而且日本贵族以唐物为尊,但因封锁,唐物的传来也极度减少(因为有走私),所以物价极高。而这一切都不符合日本的利益。

至1403年,即永乐元年,足利义满给中国的国书中终于明确日本国王臣源道义(就是足利义满)向中国称臣纳贡。中国的大陆封锁体系应该说得到了预期效果。

足利义满

三、法国对英国的封锁

1795年,拿破仑因为在巴黎镇压王党复辟,成功进入了法国高层。1799年,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夺取了中央大权。1800年,在拿破仑主导下击败了第二次反法同盟。1804年,拿破仑称帝,随即在欧陆战争中屡战屡胜,到1806年,欧陆除俄国外,基本被置于拿破仑的绝对控制之下。可英国仍是海外反法势力的大本营,对此拿破仑也想一举灭亡英国。

早在1805年,拿破仑就已经在布伦设置了海军基地,他组成了海军联合舰队(只有法国和西班牙两国海军),可当年法西联合舰队被英国海军灭了,拿破仑武力灭英计划失败。为了使英国臣服,拿破仑发挥了人多力量大的做法,开始带着小弟们大陆封锁英国。

1806年11月21日,拿破仑颁布了《柏林敕令》,宣布断绝欧陆和英伦岛屿的一切通讯和通商;在法国和法国盟国之内只要发现英国人,一律视为俘虏;允许法国和盟国肆意抢夺英国人财货;在海上发现英国船只可任意掠夺;不允许英国船只靠近法国、盟国和其殖民地的任何港口。1807年,拿破仑又接连发布了《米兰敕令》和《枫丹白露敕令》,强化了封锁体系。

拿破仑的封锁体系之初真可谓欧陆联动,西欧、南欧就不必说了,拿破仑的绝对控制区,就连奥地利、北欧、东欧的俄国都迫于拿破仑权威暂时加入了封锁。

拿破仑帝国(紫色为直辖,浅绿色为附庸,橙黄色为结盟)

可是好景不长,英国对其进行了反封锁,英国也封锁这些国家,即英国也禁止给欧陆国家提供英国从殖民地运来的咖啡、茶叶、橡胶等物资;英国下辖的船只在海上看到欧陆国家船只也能肆意掠夺。在强大的英国海上能力面前,俄国、北欧等国经济陷入困境。英国再发挥传统艺能,大肆发展走私贸易,沟通俄国、北欧,对其进行拉拢,结果使得法国封锁体系漏洞百出,彻底失败。

可法国却依旧顽固地执行封锁制度,引发欧陆盟国不满,结果诱发了1809年第五次反法同盟,拿破仑势力退出了西班牙。再几年,拿破仑因俄国不听话和英国走私,开始远征俄国,结果惨败,这次失败成了压垮拿破仑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此来看,拿破仑帝国灭亡的根因之一,即在于封锁体系。

英法大海战

文史君说

通过中、法两国分别对日、英岛国的封锁,从表象上来看,中国对海外诸藩的领导是有限的,控制力甚至不如法国控制欧陆,外海诸藩对明朝也是阳奉阴违,对日走私也不少,但中法的封锁却产生了相反的结果,中国不严格的封锁逼得日本臣服;法国严厉的封锁却埋下了拿破仑帝国灭亡的种子。

原因何在?只能说中法两国国情不同。

中国地大物博,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是当时东亚世界绝对的第一,日本经济远远落后于中国,中国根本不指望日本的朝贡。而且日本物资匮乏,经济落后之下,基本生活物资甚至都不能满足,比如日本治病秉持的是汉方中药,但中药中许多草药日本根本不产,只能求助于中国的贸易;日本达官显贵们所需要的奢侈品皆来自中国“唐物”,中日交往一断,“唐物”进口也就断绝了。日本经济发展急需铜钱,但日本的铜产量极少,如果翻翻史书就会发现宋明两代经常有日本上书中国祈求中国施舍铜钱的记载。

贫穷的足利义满

而法国呢,经济上比英国弱,法国封锁体系一设立,欧陆国家对英交易就得断绝,但法国的生产力又无法取代英国以满足欧陆国家的需要,欧陆国家经济发展就会陷入停滞,这就引发了欧陆国家的不满,所以法国的封锁体系失败是必然的。

参考文献

《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

王向荣:《中世纪的中日关系》,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

施京吾:《大陆封锁的失败及其教训》,《江海学刊》2014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