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分别是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三国同盟的成员是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包括英国、法国、俄国。可是到了一战爆发时,原属于同盟国的意大利却临阵倒戈,加入了协约国集团,并且对德国、奥匈帝国开战。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相关资料图)
一、“被迫”入盟
意大利在实现统一后,也走向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它的目标是与西西里岛隔海相望的突尼斯。然而,法国也想占领突尼斯,这样一来,法国、意大利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德国首相俾斯麦为把转移法国的视线,支持法国占领突尼斯。但是,他也暗中支持意大利。俾斯麦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挑起法国、意大利之间的矛盾,让意大利向德国靠拢。
1881年,法国派兵实现了对突尼斯的占领,彻底激化了法国、意大利之间的矛盾。意大利的亲法内阁被迫下台,但是意大利的实力很弱,根本无法与法国抗衡,它只能向德国求援。在这种情况下,俾斯麦表示从罗马到柏林的道路要经过维也纳。原来,意大利与奥匈帝国之间的关系很差,出于对付法国的考虑, 意大利“被迫”于1882年参加“三国同盟”。
二、离心离德
与德国、奥匈帝国结盟后,意大利又开始进行扩张,这次将目标对准了埃塞俄比亚。然而,意大利在与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中遭到惨败,在这个过程中却没有得到德国、奥匈帝国的援助,它开始重新考量与法国的关系。1902年,意大利、法国签订协议,意大利表示在法国遭受进攻时,会保持中立的态度,自此,意、法之间的关系开始缓和。
与此同时,意大利与奥匈帝国的矛盾开始激化,意大利在亚得里亚海、巴尔干地区的扩张,引起了奥匈帝国的不满,双方的斗争十分激烈。1909年,意大利与俄国签订《拉匡尼基协定》,两国共同抵制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扩张。此时,三国同盟已经名存实亡,因为意大利已经与法国、俄国改善关系。
三、见风使舵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意大利直到8月3日,才发表官方声明,表示采取中立的态度。当时的局势还不明朗,意大利在看好协约国的同时,依然保留着三国同盟的身份。在这个过程中,意大利既同英国、法国谈判,同时,还与德国、奥匈帝国保持沟通。在宣布中立的第二天,意大利就向英国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意大利希望得到特伦提诺地区,在亚德里亚海获得优势地区,还要求得到阿尔巴尼亚的发罗拉地区。到了1915年2月,意大利与德、奥的谈判彻底破裂。同年4月,英国满足了意大利的绝大多数要求,双方签订了《伦敦秘密条约》。至此,意大利彻底撕毁三国同盟条约,加入协约国集团,并且对奥匈帝国宣战。
参考资料:1.《意大利近代史》;2.《国际关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