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5月,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处于对峙状态,有了坚固的坑道工事,前沿的战士们再也不怕敌人的炮火报复了,战线上顿时枪声四起。开创这种运动战先例的,是40军出名的愣头青副连长徐世祯。
徐世祯在黄鸡山前沿阵地看见对面英军士兵在阵地上唱歌跳舞,对着我方阵地撒尿,这位副连长恶从心头生,决意非犯回“不随意开枪”的纪律不可。端起苏制“水连珠”步枪,“砰砰砰”一天就打死七个英军,吓得他们比兔子还老实。
上级首肯了徐世祯的做法,这下不得了,志愿军中那些枪法准的战士们纷纷端起枪干了起来。
当时最有名的狙击战士当属24军一个名叫张桃芳的战士,他在上甘岭战场上一鸣惊人。到了前线后张桃芳非常羡慕老战士胸前的奖章,开始苦练射击本领,当时部队正在开展争当“杀敌百名狙击手”的活动。张桃芳来劲了,连长喊吃饭都不下来,整天趴在射击台上。18天时间下来,只用225发子弹要了71名敌人的性命。差不多每3发子弹枪毙一个,平均每天3至4人被狙击。张桃芳同时也创造了朝鲜前线我军冷枪杀敌的最高记录:仅用436发子弹,在32天时间里就击毙214名敌军。
据第十二军统计,从7月下旬到10月底,第十二军全军狙击歼敌2 506 名,消耗步枪子弹5 843发,狙击手伤亡11名,对100米内目标射击命中率普遍达到 80%。第十五军守备的五圣山地区狙击活动也很热闹。第四十五师第一三五团守备的上甘岭537.7北山阵地,9个月冷枪歼敌达3 558人,而全军歼敌19 921人,其中40%以上是冷枪造成的。而同时期的第十五军仅伤亡35人。敌我伤亡比例为569:1。这买卖实在太划算了。
到了1952年8月,根据战场情况的变化,志愿军总部在充分肯定冷枪运动的同时,要求炮兵部队也积极行动起来,全面开展冷炮运动。
由于火炮目标大,转移慢,比步兵更易遭到火力报复。因此,游动炮的阵地一般选择在炮兵主阵地的侧方或前方300米以外,以野战工事为主。每门炮要有两个以上阵地,呈前后配置。炮阵地伪装每日更新。
一个名叫彭良义的19岁迫击炮手用86发炮弹击毙121名敌人,他每天一早就扛炮上山,只要敌人暴露目标,马上就有一发炮弹打过去。他不但想办法消灭敌人,还时刻想办法消耗敌人的军火。他在手榴弹上盖上草木灰,弹弦栓根长长的绳子,打一炮后就拉响颗炸得草木四扬的手榴弹,不但保护好自己的炮位,还消耗敌军的炮弹。用这个办法,他曾在一天内打死18个敌人,消耗敌军400发大口径炮弹。
志愿军29军仅在1952年8月下旬,他们集中81毫米迫击炮以上大口径火炮42门吗,实施狙击作战298次,发射炮弹4247枚,击毁击伤敌军坦克44辆,汽车45辆,开路机1辆,火炮5门,破坏地堡74座,毙伤敌军853名。
冷枪冷炮运动中,在“三八线”200多公里长的阵地上,活跃着成百上千个志愿军狙击小组,打出了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狙击作战。据不完全统计,从1952年5月到1953年7月,志愿军冷枪冷炮运动共毙伤“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5.2万余人,有效争取主动,巩固了我前沿阵地。
昔日嚣张无比的美国大兵再也不敢在阵地上露头。不仅夜间戒备森严,白天也是死寂无人。
官兵们整日龟缩在地堡和掩蔽部中不敢露头,连大小便也不敢出来,只能用罐头盒接着,然后随手向外一扔,搞得其阵地上臭气熏天。
一次志愿军小分队夜袭美军地堡,唯一一个值勤的美国士兵把枪架在地堡枪眼上,头却埋得低低的,当然被一锅端,
问他为什么不观察外面,那美国兵说:
“
不能抬头。
”
一名投诚的士兵交待
:“我是新兵,老兵告诉我,没事就乖乖蹲在工事里,别到外面乱跑,志愿军冷枪厉害,说打你的头就不会打到你的脖子上!”
凭着中国人的智慧,志愿军用着各种已落伍的兵器,用着最聪明、最有效的战术,演出了一幕世界战争史上最匪夷所思的狙击作战。它无法决定战争的进程,但却为志愿军夺取战场主动权,进而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