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和周诒端订婚、结婚的问题。左夫人生于1812年,卒于1870年4月8日(同治九年三月八日),享年58周岁。其后,左宗棠写有《亡妻周夫人墓志铭》,其内有这么一句:饬威、宽卜壤湘阴东数十里玉池山外营母葬,虚左穴以待我。

意思是妻子死后,左宗棠要求儿子左孝威、左孝宽在母亲左侧留穴位给他。淡淡的一句话,裹挟着对妻子的爱。作为一名入赘周家的上门女婿,周氏以自己的温柔为贫困、处于人生低谷的左宗棠带去强大的心理慰藉。

左宗棠心里烦闷:九年寄眷住湘潭,庑下栖迟赘客惭

左宗棠在我们的头脑中,是一位意志坚定、性格孤傲的民族英雄。在我们谈到他的时候,往往都是金戈铁马的军事生涯。然而,现实的左宗棠却是多方面的人!

在古代社会,上门女婿的法律地位介于奴仆与主人之间。如果妻家强悍、女婿无能的话,往往会成为妻家的奴仆们的取笑对象。更何况,周家并非没有男儿,左宗棠的“大舅子”坐镇下,上门女婿的地位就更尴尬了。

为此,左宗棠和自己的连襟张生玠(字玉夫)都很苦闷。在此情况下,在落寞的时候,二人聚在一起,喝上几口小酒、畅想未来、舒展情怀。在俗人眼中,恐怕是黄连树下弹琵琶,狗尿苔上吹喇叭,基本是两个“口头书生”吹牛而已。

1833年,他便花钱租下周家的西院,丈母娘也很理解他的心情,后来张玉夫一家也搬到西院。周氏老夫人“租”给他们,表面上也算让他们各自独立门户了。这样做既可以照顾两位女儿——“嫁鸡随鸡”后,如果搬到他处,那么其生活质量必然断崖式下降;又能防止“男丁凋落”下,作为大门大户的周家,少些觊觎者或少些受欺负的机会。

在丈母娘家居住,尽管你是花钱“租”的房子。但在外人看来,仍然是被看作“吃软饭”的人。当然,“吃软饭”对于一些男人并不觉得是耻辱,反而是自己有能耐的表现。但是,左宗棠的1830年代是在160年前。因此,古人对“上门女婿”的心里蔑视,仍给左宗棠带去一种“心理压力”。

正如左宗棠在《二十九岁自题小像》第六首中所说:九年寄眷住湘潭,庑下栖迟赘客惭

也就是说在1841年的时候,左宗棠在“花钱租住”妻子家中时,他仍然为赘客(入赘女婿就好像是客人)的他表示惭愧。直到1843年,左宗棠才把自己一边教书一边写字赚来的几百两银子拿出来,在湘阴东乡柳家冲建了一座“柳庄”。

这座柳庄及其周边附属的土地有70亩,也算是比较大了。左宗棠在那时,才真正的舒了一口气,算是终于独立了。

这11年里,左宗棠三次科举失败,其内心煎熬让妻子很着急。要知道,对于“嫁狗随狗”的女性来说,丈夫是自己一切。虽然,周诒端、周诒蘩姐妹都是很有才学的人,但她们仍是传统女性。姐妹二人对左宗棠、张玉夫都非常支持。

那么,如何规劝呢?二人都是才女,当然是写诗了。以周诒端为例,她的《饰性斋诗集》中存有近体诗135首,其中《咏史》49首。这49位文臣、儒将都是非常正面的儒臣,例如岳武穆。由此可见,儒家思想自北宋成为人们的主体思想后,“儒臣”便成为全国上下学习的楷模。妇女也是如此。因此,面对左宗棠的急躁,周夫人便经常规劝自己的丈夫。

以儒臣为榜样;活到老学到老,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君如乡梦依稀候,应喜家山在眼前

左宗棠与周诒端成亲后,为了明年的会试,于冬日北上。新婚燕尔转瞬分离,周诒端带着忐忑之心等待着丈夫的消息。为此,她曾写过一篇《送外北上》送左宗棠,其文比较豪迈,比较贴合左宗棠的心情,其文曰:

夜半戒征鞍,朦胧晓梦残。马蹄迎月度,霜气扑衣寒。转忆平居乐,从知远别难。澄清舒素志,揽髻不须叹。

然而,不好的消息传来,有人说:左宗棠在路上得了重病。周诒端闻听后,这心呀立刻提到了嗓子眼上都快跳出来了。心中的百般担忧、千种愁绪难排遣,直到第二年左宗棠科考失利归家。

脾气和性格都比较大的左宗棠很幸运,没有遭遇唐伯虎那样的老婆。周诒端对左宗棠的支持是一贯的,夫妻二人继续等待下一次乙未科(1835年)的科考。1834年年底,左宗棠再次北上,临行前周诒端送给他一个枕套。

睡觉可是一个大问题!许多人舒服惯了,换张床就睡不着觉了。熟悉的枕套让人更觉得似乎是在家中。夫妻之间表示爱意,古今都有类似表现。就好像二三十年前,人们都喜欢给自己的爱人织毛衣、织围脖那样。

仅仅是枕套还不够,还有那才学。周诒端绣了“渔村夕照图”并题诗云:“小网轻舠系绿烟,潇湘暮景个中传。君如乡梦依稀候,应喜家山在眼前。”

这首诗将周诒端对左宗棠的思念、寄望写得非常明了。“君如乡梦依稀候,应喜家山在眼前。”“君”字即左宗棠,左宗棠在梦中的混沌中,应该会看到故乡(家山)的山山水水就在眼前。

其中寓情于景中,模拟丈夫“独身在外念家”的思念,以自己的情感展现出来。同时,将自己也放入丈夫的梦中。

夫妻二人诗歌唱和间,周诒端的才情展露无遗。婚后20年的人生低谷期间,周夫人以自己的细腻,让左宗棠的心理得到宽慰。#2022影响力创作者#

左宗棠精神为何没成为主流?性格与自尊,在投降氛围下不合时宜

奕未必比慈禧强:爱新觉罗拼不过叶赫那拉,他只是大号李鸿章

浊气上升清气下降:中法战争下的洋务运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