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稳皇太孙之位后,朱允炆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开始了“告状、挑唆、求情、挑刺”等一系列行云流水又茶里茶气的表演。

一番操作下来,燕王妃带着孩子们进京了、七位成年藩王马不停蹄地就了藩、蓝玉被灭了族、还牵连了一公十三侯。

——燕王妃进京,名义上是皇帝想孙子了,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朱元璋的用意是为了牵制羽翼已丰的朱棣;

——七位亲王在毫无征兆的前提下全部就藩,同样是为了钳制燕王。因为他们当中有七个人的封地在北平的四周,而随着他们就藩的还有一道圣旨,那就是各位藩王就地接管属地兵权。

不但分了燕王的兵权,还对他形成了包围之势;

——蓝玉死了,淮西贵族剩下的一公十三侯也死了。也就是说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第一代,以及像蓝玉这样的1.5代,全军覆没。放眼整个朝堂,已经没有武将能对朱允炆形成威胁了。

朱元璋觉得为孙子拔除这些荆条上的刺之后,他的孙子就算是躺平,也能安生地做一个太平皇帝。

朱允炆则认为,他的威胁去了大半,剩下的二代们如李景隆和徐辉祖这样的世家子弟已经尽归他用,其他的也自然会为他马首是瞻,以后即便是燕王有不臣之心,也不是这些人的对手。

他可以高枕无忧了。

事实却是,朱允炆连错了两招,一步步把自己逼向了不可挽回的绝境。

燕王妃和谭渊说了什么?

朱允炆的北平之旅很不开心,他看到了沿边将士对朱棣的敬仰和尊重,看到了燕王管辖下的强壮的兵马、惊人的战斗力。

最让他感到畏惧的是,这些人当着他的面对燕王掩饰不住的服从。

这种可以无视他这个未来君王的、发自内心的服从最可怕。

于是,齐泰等人的奏章开始弹劾燕王,朱允炆自己则把心里的真实想法说给了朱元璋听——北平的将士只知燕王,不知朝廷。

听了他的告状之后,朱元璋下令燕王妃带着三个儿子来京城居住。

按规定,燕王妃入京的第一天的行程是进宫看望朱元璋这个老公公。

只不过她顺带见了见在宫中做女官的海别,给她捎去了乃儿不花的礼物。作为回报,海别告诉她有人在查蓝玉。

燕王妃当场让马和去找了谭渊。

马和去传什么话?

——燕王妃让他放开手查蓝玉,最好是找出致命的证据来。

追剧到现在,想必大家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蓝玉和燕王不对付。

是的,无论是第六次北征蓝玉被削去军职,还是第七次北征蓝玉让燕王骑马,燕王却说帝王的马他先骑不符合规矩、燕王想打乃儿不花,蓝玉坚决反对等等,两个人的理念早就分道扬镳了。

而放在帝王之家,这种分道扬镳往往是致命的。一旦燕王称帝,第一个要杀的肯定是蓝玉,如果是别的皇子皇孙继位,蓝玉都会是对付燕王的一把最锋利的剑。

在朱允炆因为忌惮而鼓动皇上拿燕王孩子老婆当人质的时候,聪明如燕王妃得知锦衣卫在调查蓝玉之后,怎么可能袖手旁观?

——她一定要借机帮丈夫除掉潜在的、最厉害的对手,要不然他们全家很快就成了别人砧板上的鱼肉了。

朱允炆是故意让蓝玉死的吗?

朱允炆从来就不喜欢蓝玉,奈何他是父亲留下的托孤重臣,才不得不咬牙迁就一下。

可是,当听说蓝玉竟然干涉姐姐的婚事,忍无可忍的朱允炆觉得应该敲打一下这个居功自傲、目中无人的家伙。

他一边假意让锦衣卫的心腹偷偷调查蓝玉,一边让齐泰和黄子澄找到了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可惜在两个人表达出了敲打蓝玉的意思之后,蒋瓛huan掀桌子走人了。

然而,让蒋瓛意外的是,他把手底下的人查蓝玉的事告诉皇上之后,得到的竟是继续调查的旨意。更意外的是,谭渊很快就搜集到了蓝玉的九大罪状。

蒋瓛一下子懵了,他知道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是箭在弦上了,就算自己再不愿意趟这趟浑水,蓝玉的事也逃避不了了。

很快,蓝玉以某犯罪被关进了昭狱。

朱允炆自以为计谋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就是让蓝玉乖乖送命了。

他让心腹太监以表达关心的名义来到了大牢,并说皇太孙殿下授意让他随便攀咬,闹得越大越好。

如醍醐灌顶的蓝玉,把好不容易躲过胡惟庸,又躲过李善长牵连的淮西勋贵们全部咬了出来。

说他们全是自己的同党。

朱元璋自然很清楚这里的水分有多大,但为了孙子能够坐稳皇位,他不得不下了狠手。

怕爷爷会动恻隐之心,朱允炆还特地跑到朱元璋跟前,痛哭流涕地磕头为蓝玉求情,额头都给磕青了。

而听说这件事的燕王妃,只给了他一句话的评价:“皇太孙就那么想让蓝玉死吗”?

是啊,朱元璋最怕的就是孙子太软弱,管不了强势如蓝玉之类的有功之臣,在看到磕头求情的孙子之后,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

朱允炆自以为终于铲除了心腹大患,顺便还除掉了爷爷一辈,父亲一辈有可能不受自己管制的人。却没有想到,这些人都是有战斗力的公侯,失去这些人后,他最顾忌的燕王要是谋反的话,谁来做他的大将军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