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屠戮的功臣中,廖永忠是第一个被除掉的。
廖永忠具备稀缺才能,又立有大功,何以成为第一批登上“黑名单”的人物呢?
大才大功
廖永忠跟着哥哥廖永安投靠朱元璋时,朱元璋问他:你来投奔我,也是想求富贵吗?
廖永忠回答:为圣明的主人效力,扫除群寇,名垂青史,才是我的愿望。
廖永安被俘后,廖永忠统领了哥哥的部队,继承了哥哥的职务,建功立业。
鄱阳湖之战,廖永忠奋勇杀敌,功勋卓著,战后,朱元璋给予了他“功超群将,智迈群师”的评价。
后来,朱元璋以徐达、常遇春北伐,廖永忠则与汤和一起扫荡南方的福建、两广等地。
尽管征南主将是汤和,但其实廖永忠的功劳常常在汤和之上。
在平定明夏的作战中,廖永忠又以副将身份随汤和为西路军。
战后评功,朱元璋有“傅一廖二”之语,即北路军主将傅友德功第一,西路军副将廖永忠第二, 生生把西路军主将汤和比了下去。
如此好用的将领,为何朱元璋要迫不及待地除掉呢?
官方说法:逾制
诛杀廖永忠时,朝廷给的罪名是“逾制”:僭用龙凤。
与其他被处决的功臣一样,这个官方说法是最经不起推敲的。
廖永忠虽出身水贼,但治军理民,都很有一套,绝不是没有分寸的一介武夫。
所以,说廖永忠稀里糊涂,非要僭用龙凤,自寻死路,是不可能的。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个官方说法是最不可信的。
常见说法:杀人灭口
最常见的解释是:杀人灭口。
当初,朱元璋派廖永忠去迎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应天。
可是,途中,韩林儿却沉船而死!
因此,最常见的说法认为:朱元璋密令廖永忠杀死韩林儿,后又怕事情泄露,因此在天下平定后,抓紧时间杀人灭口。
这个说法看起来无懈可击,但其实未必。
首先,正史只明确记载了韩林儿“卒”,对于廖永忠迎接韩林儿一事只是“或曰”,还不一定呢。
再则,朱元璋虽有自立为帝之心,但其实完全没必要以这样的方式除掉韩林儿。
当时的韩林儿,早已是朱元璋的傀儡,没有任何实质威胁。
朱元璋完全可以走一个正常流程,让韩林儿主动让贤,即便非要除掉韩林儿,也可以以更为隐秘的手段,搞一个沉船事故,动作实在太大了一点。
再者,果然要杀人灭口,也应趁早,怎么会非要等到8年后呢?8年时间,该泄露的机密也早该泄露出去了呀!
显然,韩林儿之死,即便是廖永忠早早被除的原因之一,也绝不是唯一原因,甚至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廖永忠之死,更多是与其专业技能有关。
廖永忠的专业技能
在开明诸将中,廖永忠是少有的水军专才。
早在投靠朱元璋之前,廖永忠就与哥哥一起盘踞巢湖,以水战立足。
此后,建功立业、平定天下,尽管廖永忠也参与过一些陆战,甚至还随徐达远征大漠,但是,廖永忠的主要功绩都是在水上建的。
这一专业特点,既成就了廖永忠的功勋,也使他第一批沦为“兔死狗烹”的对象。
第一批成为“兔死狗烹”的对象
朱元璋创业时,主要恶战都是在长江流域与陈友谅、张世诚等人打的。
廖永忠和他的巢湖水军,自然是朱元璋争雄上下游的关键力量。
然而,当盘踞四川的明夏灭亡后,朱元璋对廖永忠的需求已经大大下降了。
此时,唯一对朱元璋构成大威胁的,只有盘踞北方草原的北元了,廖永忠的工作,已经变成出海捕倭寇了···
当然,廖永忠虽擅长水战,但也并不是不能陆战、骑战,他也追随徐达进行过北征。
然而,明初将星闪耀,个个都擅长陆战,廖永忠已不是那么不可或缺了。
大明王朝要捕的兔子还在,但最适合廖永忠捕的兔子已经不太多了。
京城的潜在威胁者
相比之下,廖永忠可能的威胁比其可能的功劳要大得多。
大明王朝的战线已经推到了北方,但大明王朝的都城仍在南京。
对南京安危来说,水师是决定性的。
廖永忠及其兄长本就是巢湖水师的“创始人”,廖永忠又长期统帅水师建功立业,早已在水军众将中建立了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力。
更严重的是:廖永忠还曾与宰相杨宪结党。
要知道,当时,宰相是六部与天子之间的存在,兵部直接对宰相负责!
如果宰相与廖永忠内外串联,其威胁是极大的!
朱元璋在大赏功臣时曾说:按照功劳,廖永忠是可以封公的,但是,他向人打听朕的意思,所以,不得封公!
其实,廖永忠虽有大功,但与徐达、常遇春等人还没有办法比,其排名还在同期封侯的杨和、傅友德等人之后!
所以,朱元璋说廖永忠本能因功封公,不过是“虚言”,重点是敲打廖永忠:不要与宰相等官员私下交往太密!
不敲打别人,专门敲打廖永忠,足见朱元璋对廖永忠的警惕!
难以让人放心的旧怨
朱元璋对廖永忠不放心,与一段旧怨有关。
当初,廖永忠的兄长廖永安为张士诚所擒。
张世诚提出:希望用廖永安来换自己的张士德。
朱元璋不但拒绝了这个要求,还把张士德斩了!
如此,廖永安被囚8年后去世了。
尽管朱元璋追封其为楚国公,多加赞许,然而,不可更改的事实是:朱元璋确实拒绝了换回廖永安的机会。
这事,是朱元璋对不起廖永忠,然而,却有可能成为对廖永忠不放心的原因。
总的来说,廖永忠第一批登上黑名单,主要还是因为他的技能特点所决定的。
廖永忠是最具威望的水师将领。
当大明王朝将战线推至边疆地区时,其对廖永忠的需求已经大幅下降。
相比之下,水军对于南京的直接影响,以及廖永忠结交宰相的经历,都使廖永忠的威胁不容忽视。
如此,廖永忠也提前到了“兔死狗烹”的时刻 。
至于,韩林儿之死、廖永安之死,即便是原因之一,也应不是最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