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马斯克称传统汽车制造商将迎来“柯达时刻”,这一时刻什么时候会到来?》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guan_15728514461402

作为汽车爱好者,我认为你这个论断太过于武断了。什么叫做“除了固有的品牌效应,其他已经完全没有优势可言了”?市场是非常多样化的,我也认为燃油车迟早会淘汰,如你所说基本不会有新增燃油车,因为未来几年的国七排放可能导致最后的燃油车市场被迫混动化。


(相关资料图)

首先,我不认为燃油车“已经完全没有优势了”。不同价位的选择不一样。以目前销量仍然占比很大的低端车型来说。10w出头的电动车和目前七八万的燃油车比,最终的用车成本没有明显优势,底盘和碰撞安全性也没有什么明显优势,有一些网约车上很常见的10w+电动车,恕我直言,底盘是不如一些七八万级别的燃油车的。有些城市的道路是缝缝补补的,平整度不太好,一些网约车甚至坐的我晕乎晕乎的,治好了我的失眠,主要体现在第一横向晃动较多,第二减震动作不干脆,一次晃动还没结束又来第二次晃动。至少我买燃油车的话,我能在七八万价位买到底盘比这些车强一个档次以上的产品。

电池的成本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认为不要想“油电同价”。一个原来五六万价位都没有竞争力的燃油车,拉长一点,然后内饰弄得跟15w的差不多,变成一个12w的电动车,那不叫作油电同价了,那叫做坑人。

第二,燃油车和电动车谁更有优势,与消费者的需求有密切的关系。充电桩有没有?充电放不方便?每年开多少次?长途占比多少? 有一种司机叫做“一年一箱油的司机”,车主要用处就是过年回家用,你说对他们来说燃油车就完全没有优势了吗? 他们如果买电动车,首先就需要考虑一个电池太长时间不充电不使用的维护问题。 还有像我这样喜欢长途驾驶的,虽然说现在几乎各个服务区都有充电桩了,但是客观的说,就目前而言,哪怕我不在春节假期、五一十一假期高峰出行,我也时常注意到服务区充电桩被全部占用的情况。充电排队可不像加油排队那么快。还有一种需求叫做“应急”,半夜孩子突然病了,马上一点火就可以去医院,突然接到一个紧急的电话有业务要处理,马上5分钟加满油就上高速,这个时候,燃油车加油耗时短、技术成熟故障率低的优势就是实实在在的。我为什么现在还是选择燃油车?因为我的需求主要就是长途和应急,这两者皆是燃油车的优势。

第三,插混车型为何一定是过渡产品,就一辆车用5-10年就要换纯电了?纯电在5-10年后真的能达到满足所有人需求的地步吗?国七可能迫使燃油市场转向混动,但是只要充电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混动就不会仅仅是“过渡”,而如果充电问题彻底解决了,那么使用现有的电池、现有的充电制式的纯电车,不也就是个“过渡”吗?而且恐怕淘汰速度不会慢。

最后,汽车是一个涉及很多零部件的非常复杂的工业产品。国产车一路走过来,故障率一开始很高,后来越来越低,想要做好汽车,是需要经验的积累的。现在这么多新兴的品牌,或者燃油车品控做的非常一般的品牌做新能源车,5-10年后故障率如何?值得进一步观察。 混动未来会有很大市场并且因为排放吃掉相当多的燃油市场,但是混动技术目前仍然需要一定的沉淀,现阶段对于求稳的消费者来说选择燃油车,不做小白鼠,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

另外,纯电发展还涉及到消防的问题。如果家家户户都有充电桩,那么纯电很方便。但是现状是很多人固定的车位都没有,车位还需要抢。如果家家户户都有充电桩,消防层面上是否可行?等等。 未来农村我觉得电动或者插混会非常使用,因为自己家里充电很方便,如果需要跑长途那插混也足矣。但是城市的人口密度,等电动车越来越多,充电服务能力的极限在哪里?这个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首先我说的毫无优势可言,是指的消费类的车型,说的也是普通消费者的体验。至少我所在的公司,有着大量的从业20年以上的人员,他们在开过一次纯电车后,无一例外,都不在碰燃油车了。

有人总是提里程焦虑,但你想过停车和充电是同步的吗?对于那些有充电条件的群体,停车=充电,他们几乎不用考虑历程问题,燃油车反而有了焦虑。

你说的底盘问题,我只能说那只是你的个人问题。比如我就对密封性好,动力强的,开起来一脚油门一脚刹车的很容易晕车。而你说的什么左右晃悠的感受,我是没体验过,从物理角度看也不太可能,10万以内级的纯电轿车自重就往往接近2吨了,而普通10万以内的燃油车自重通常都不到1吨,试想自重轻的不晃悠,自重大的范围摇,这个符合物理规律吗?

而且目前的电动车和燃油车根本没有制造技术的差别,尤其是底盘设计,纯电车由于不用考虑运动中的发动机,设计底盘简直不要太从容,具体我就不展开了。也可能你赶上的都是那些野鸡厂生产的缝合怪,那种产品不在我论述的范围。

目前的主流新能源,虽然品牌五花八门,公司都是新势力,但是产品几乎都是传统燃油车在生产,他们的工人,设计人员,测试人员都是清一色的传统车企培养的。比如蔚蓝是和江淮合作,理想是与力帆合作,小鹏是和郑州海马合作,塞力斯是和东风合作,所以新势力根本不存在制造技术问题,他们都是脱胎与传统车企的产品。

另外对于特殊需求和特殊用途,燃油车当然有它的优势,比如军用车辆,目前阶段就还是燃油车更好。

但是你说的充电问题,这不是新能源车本身的问题,配套服务要适配用户数量,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加上近几年对高压电池的开发,目前很多快充可以实现半小时冲80%的电量了,如果还不满意,可以先买插电混啊,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还有你说的充电极限,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是国家电网的布局完整,还是加油站的布局完整?中国最为全球最先进的电网,想充电,搞个充电桩,相比搞个加油站,你觉得那个容易?充电桩可以装在居民区里,加油站可以?

插电混的过渡产品,这是一定的,因为他的出现和定位,就是过渡。民用燃油时代终将结束,混动车型怎么可能不是过渡产品呢?

汽车工业早就不是昨天的工业之花了,至少对于我们已经不是了。我们在短短的20年内,迅速的从学徒到代工到自我研发,今年已经是汽车工业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了。技术早就成熟了。而新能源的技术端并不在汽车制造生产,而在于电池的研发和升级(说白了,那是要看宁王和比亚迪的电池工厂),你要怕当小白鼠当然可以理解,但是未来二手车的,你可别说不好出手。

最后说说你的担心消防问题,知道为啥电动自行车严禁在室内充电,但是电动汽车可以在室内充电吗?

我们看到大量的城市展厅,地下停车场都设有充电桩,都可以使用。住户的充电桩也可以紧挨着居民楼,因为它很安全,电池技术也很稳定,现在可以控制在高速碰撞下不起火,别说充电了。

所以虽然都是电池,但是技术标准相差极大,就不要杞人忧天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