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钱去哪儿了?专家详解》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很理解各路专家的心情,看到一个貌似利好的消息,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拼命解读。然而真实的事实是什么?就要看疫情三年,中国人懂得了什么。疫情三年,中国人懂得了三个道理:
(资料图片)
1,经济增长不是永远的,收入增加不是永久的,你是会失业的。疫情三年,经济下滑,结果自然是无数企业破产,无数人失业。所有中国人都看清了一个事实,就是经济增长不是永久的,即便是再厉害的人才也有可能失业之后无法就业,被迫去开滴滴,送外卖。
试想,在你35岁正当年富力强之时,上有老下有小要养,还背着一个月几千几万的房贷,结果突然失业了,是不是等同于灭顶之灾?疫情之前,大量中国人认为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头上,现在不会了。
2,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去年年底到今年初,全国性的集体生病,我相信所有人都不能忘。这次群体性的感染对于每个人中国人都不亚于一次渡劫。不仅自己要忍受新冠的折磨,还要眼看自己的配偶,父母,子女同时生病却无力照顾,大量老人直接就没了。
这种巨大的打击改变了中国人对健康的认知,大量中青年以往认为自己身体好,能打能拼,疾病与自己无缘,现在同样不会了。
3,养老要靠自己。2016年开启房地产涨价去库存。2017年,生育人数开始暴跌。到了2022年,生育人数相比2017年暴跌50%。这个数字太震撼了,太刺激了。这意味着80后90后退休的时候,每年新增的劳动力数量将不足退休人员的人员的一半,而我国给付型养老制度意味着到时候绝对没有足够的养老金来支付退休金。国家也说了,养老不能靠自己。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要在社保之外给自己积攒养老钱,否则日韩老人的现在就是中国8090乃至70后的未来。
那么要化解失业,健康,养老这三大难题,要如何做?
4,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多储蓄,多存钱,少负债。有了足够的钱,才可以在失业的时候不至于挨饿破产。有了足够的钱,才不至于在生一场大病的时候因病致贫,有了足够的钱,才可以让自己安安稳稳的度过晚年。
那么为何本月存款减少了?原因在于存款的形式变了,而非存款本身减少。
去年年底,理财暴雷,大量理财产品历史性的亏损,导致大量理财资金变成储蓄,目前理财收益逐渐企稳,出现回流。这无外乎把无风险,低利息的存款变为了低风险,稍高利息的存款,本质上还是存款。
再有一种就是保险,目前存款利率不断下滑,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不断下滑。但保险预定利率还是3.5没变,套利空间很大,导致大量存款流入保险产品,追求3.5复利无风险收益。比如我在4月,就买了500万的储蓄险,我为银行存款减少就尽了一份力。但是我的储蓄真的减少了吗?没有啊,不过是由一种形式变为另一种形式罢了。
加之疫情几年,人们对风险的认识提升至新高度,社会对保险的接受度大为提高。我们看,一季度财报,A股的几大保险公司的保费大幅增长,中国平安出现8年首次涨停,原因就在于此。
5,无论是失业,还是健康,以及养老,这三大问题,一直以来都摆在那里。只不过以往经济增速很高,老百姓没有注意到。现在人人都想明白了,除非真正解决这三大问题,否则老百姓是不可能放心消费的。
如何解决?首先严格执行劳动法,严格限制加班限制996,人们生活正常了,压力减少了,壮年生大病的概率自然下降了。还要想方设法改变就业歧视,让打工人可以安心长久的就业,而非到了35岁就担心失业。之前都说有恒产有恒心,现在看有稳定就业才有恒心。此外当然还要解决生育的问题,让年轻人看到希望,有生育意愿。
这样,老百姓不用担心壮年过劳生大病,不用担心壮年失业,不用担心晚年凄惨。自然就敢于花钱了,敢于消费了。如果这几个问题解决不了,老百姓这种储蓄求稳的思维就不可能逆转,无外乎把一种存款转移为另外一种存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