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听一位清华毕业生讲述自己的高考故事,他说在进入高三之后,成绩不断下降,已经到了全校300多名。
在高考前100天的模拟考试中,他的数学才考了90分。
我们都知道,数学满分是150分,90分只不过是刚刚及格。
这样的成绩,想考清华无异于痴人说梦。
怎么办,他想了一个险招。
他觉得自己的英语和语文已经非常稳定,没有太大的提升空间,于是去和这两科老师谈判,要求不再上英语和语文课。
得到老师的同意后,他利用每次上英语和语文的时间,去学校专门的自习室去刷数学和理综的卷子。
100天的时间,他大概刷了180多套题,终于补齐了数学和理综的漏洞,高考时,数学考了146分,如愿考入清华。
02
之所以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是因为故事中主人公的成绩和儿子当年非常像。
儿子上高中的时候,也是语文和英语成绩非常好且非常稳定,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提升的空间。
而理综和数学的成绩相对较差,随着一轮又一轮地复习,高考前这两科成绩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高。
只不过,我明显感觉得到,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当时他上的是全寄宿学校,学校的时间安排得特别紧,自习课也大多分给了各科老师,没有太多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也曾经有过让他利用语文和英语课专攻理科的想法,但觉得还是有些冒险,也不容易操作,只好作罢。
如果高考能够晚一个月,或者孩子是走读,晚上在家里专攻一下薄弱知识点,可能最后成绩会更好一些。
到现在,我的心里还是有一点点遗憾。
03
当然,这样做对于学生个体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一个只是适合相对偏科的同学。
那几科考试科目,个别科目水平已经定型而且相当高,另一些科目则提升空间较大。
比如,英语已经接近满分,语文也能考到140来分,再复习也差不太多。
但理科如果某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只要有针对性地去学,学会了那个知识点的分就能拿到。
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这些科目上,可能“性价比”更高一些。
二是学生必须有强大的自制力。
对于学习来讲,环境非常重要。
打个比方说,我们在考试的时候,2个小时就能答完一套试卷,但在家里自己做,很可能2个小时只做了一半。
环境不同,学习的投入程度不同,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也不同,当然学习效率也就有差别。
如果抵制不住诱惑,很可能把宝贵的时间用来玩,反倒不如跟全班一起复习。
04
老师带领大家共同复习的优点在于,老师们有多年形成的备考节奏,会按部就班帮助你梳理知识。
其缺点在于,老师只能面向整体,不能特意照顾到所有的个体。
对于个别同学来说,某些科目可能作用不大。
客观地说,我觉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在学校和同学们一起跟老师复习更好。
但那位清华同学的例子,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思路。
现在离高考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你在某个学科存在知识漏洞,而其他学科已经定型,那么不妨开开小灶,有意识地在这些科目上多分配一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