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刻薄寡恩,将皇太极的曾孙延信囚禁而死,全家降为“红带子”。延信知道雍正太多的秘密,虽然没犯大错,雍正也要收拾他。

延信,肃亲王豪格的孙子,清太宗皇太极的曾孙。从辈分上看,延信跟雍正平级,属于族兄弟。

1648年,豪格班师回朝,被劲敌多尔衮投入监狱,旋即暴毙,家族衰落。1651年,顺治清算多尔衮,给兄长豪格平反。


(资料图片)

豪格这一脉传到延信时,已经属于“远支”,子孙人才凋零,只有延信能力强悍,有望重振家族荣耀,却被雍正打回原形。

1688年,延信袭封奉国将军。光看文字,延信很霸气,“奉国将军”赫赫有名,实则很差。清代宗室12等爵位,奉国将军倒数第二,打发宗室用的。

皇子皇孙一大窝,传了几代之后,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许多人过得很憋屈。想要出人头地,只能靠能力,借助战功,延信就是如此。

延信能力强悍,作战勇猛,有谋略,又善于管理八旗事务,且做事勤勤恳恳,很快就被康熙重用,得以担任满洲正蓝旗都统。

1718年,准噶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派大将大策棱敦多布率6千兵马入侵青藏,杀了拉藏汗,惹怒了康熙大帝。

皇十四子胤禵率十几万大军西征,延信充当他的副手。延信骁勇善战,他采取长途奔袭战术,八旗铁骑踏过人迹罕至的高原,准噶尔骑兵猝不及防,一败涂地。

快速挫败策妄阿拉布坦的阴谋,胤禵、延信的威望高涨。康熙看到捷报,欣欣若狂,当即封延信为辅国公,在12等爵位中属于中上。

1722年,康熙病逝,传位雍正,舆论哗然,因为谁都想不到是一向低调的雍正会被康熙选中。

康熙末年,“九子夺嫡”斗争激烈,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深得人心。尤其是文官集团的支持,大家都认为皇位属于“八爷集团”,现实却打脸了。

雍正地位不稳,尤其是胤禵手握重兵,坐镇西北,八爷胤禩在朝中影响力又很大,让雍正寝食难安。如此,雍正必须收拾胤禵,剥夺他们的兵权,以防不测。

延信能力强,跟西北军团关系很好,雍正派他去接管。为了拉拢延信,雍正不惜打破清朝惯例,一个月不到就把延信送上“贝勒”宝座,成为仅次于王爷的存在。

1723年,延信受封贝勒,担任西安将军,是一品大员,封疆大吏。但是,这只是雍正的阴谋罢了,延信很快就倒了大霉。

延信出发前,雍正告诉他:“你到任后,把十四阿哥与康熙往来的奏折、家书全部收缴,不要让他带回京师,也要注意其家属动向。”

雍正心虚,害怕胤禵,故而出此下策。延信并不知道,他只是奉命行事,无形中卷入了“九子夺嫡”大战。

延信与回京奔丧的胤禵(雍正让他回来)在榆林相遇。得知胤禵的家属已经提前几天出发回京,便赶紧给雍正写奏折,告知她们可能行走的路线,以便派兵拦截。

胤禵得知此事,非常恼火,他痛恨这位同母兄长雍正。胤禵进入寿殿,没有给雍正下跪,也不看一眼,兄弟恩断义绝,怒目而视。

胤禵与康熙往来的奏折、家书都被雍正收缴起来,康熙究竟跟十四爷说了什么,只有雍正自己知道了。如此,也难怪民间传言,雍正篡改遗诏,来路不正。

延信帮雍正干活,尽到臣子的本分,却知道了其中太多的秘密,而且许多都涉及到雍正的软肋。如此,刻薄寡恩的雍正,自然容不下他。

1725年,雍正坐稳皇位,开始清理那些知道他秘密的亲信大臣,年羹尧、隆科多、李绂等封疆大吏都被“整顿”,日子很不好过。

直隶总督李绂清正廉洁,身无分文,一贫如洗。雍正“整死”劲敌九爷胤禟,也是李绂帮他操作,无形中知道一些秘密。

李绂几次被判处死刑,抄没全家,却啥都没有。如此,雍正才放了李绂一条活路,实在找不出理由要杀他。

延信在雍正心目中,地位不如年羹尧、隆科多、李绂,算不算是“自己人”,又知道太多秘密,下场很惨。

1727年,雍正逮捕延信,刑部议定大罪21条,其中一条是“与胤禵勾结”,按律当斩杀,着实搞笑。

《清史稿》记载:“以上各罪案,延信俱自认不讳。请按律斩决。以彰国法。妻子发往右卫。财产入官。”

雍正假装“宽恕”,延信被投入监狱,心力憔悴,被折磨而死。延信的子孙后代由“黄带子”降为“红带子”,一夜回到“原始状态”。

延信是个悲剧人物,他只是帮上司办事而已,却无形中卷入“九子夺嫡”,也是倒了大霉。

如果延信没啥能力,不参与西征准噶尔,而是在京城好好生活,吃喝拉撒,虽说没留下足迹,但能善终。

参考书目:《清史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