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宋朝的军事给人的印象就是很弱,弱到被辽、金、蒙军队轮番的暴虐,弱到宋朝皇帝对北方政权从称弟到称儿再到称臣。
其实不然,宋朝之所以会被轮番虐,主要还是燕云十六州的缺失。而燕云十六州最重要的就是长城,这涉及攻和守的问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粮草充足且无战略失误的话,守方只需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的兵力就能够抵御敌方的进攻,按照这样来换算的话,既然宋朝可以和辽、金、蒙形成长期对峙,那么宋的军事实力至少是他们的五倍,这样你还会觉得宋朝的军事弱吗?
长城
在没有长城作为北方领土的屏障的情况下,北方游牧民族向南就可以长驱直入,至于黄河天堑,在冬季结冰的情况下就如同平地了。假如长城控制在宋朝的手里,那么北方政权就要用五倍于宋朝军事的力量来组织进攻,试问,北方政权有这样的实力吗?
大家总是诟病宋朝的军事制度与赵光义的阵图,宋朝的军事制度主要是领兵与练兵相分离,造成的后果就是将不知兵兵不识将,虽说这样会影响到军队的战斗力,但是相较于大将拥兵自重造成的危害要小得多。这种制度不也正是现在的军衔制的雏形吗?
至于赵光义的阵图,主要还是受制于赵光义的个人军事能力及当时通讯方式的落后,其实阵图也算是现代军事指挥体系的早期版本,缺的只是高效的通讯工具,致使军事指挥中枢无法及时掌握战场的动态,指挥中枢的指令也无法及时送达到前线。
至于徽钦二帝的被掳与北宋皇室与文武百官的“北狩“,这纯属偶然事件。一是宋徽宗不该在危急时刻禅位,即使有意禅位也应该选在平稳的时期。他当时之所以禅位,主要是被金兵吓破胆了,属于一种逃避责任的表现。由于宋钦宗初掌朝政,对于整个国家与文武百官的掌控还很弱,这势必就会造成行政效率的低下与政令的不畅,而宋徽宗的影响力由于惯性使然依然还很强。更严重的是在关键时刻他不但不全力协助宋钦宗抵御外敌,居然带着心腹逃到南方,更加地影响了军心的稳定,这样就不能使朝形成强大的力量来抵御外部的危机。
二是对于北方政权的最终意图判断失误,北宋朝廷以为只要跟他们谈好条件签订协议后他们就可以退兵,最后才知道是那样一个结局。话说回来,如果他们知道最后结局的话,肯定会作殊死地抵抗,最后的历史或许也会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