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坟起火,这句话我最早在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里看到。对这句话印象深刻,且觉得非常有趣。
原文大意是这样的。讲的是连中三元。必须保证全省考第一,其次会试考第一,然后殿试里皇帝也要给第一。这三个第一整个明朝也只有几个人可以拿到。当年明月说,要得到这样的称号,是需要很大运气的。这种何止是祖坟冒青烟,简直是要喷火。
(相关资料图)
很显然,我家祖坟别说喷火,青烟都没冒一点...深为憾事。
这里讲一个清朝官员祖坟喷火的事。这个故事首见于野史,但唐浩明在《曾国藩》中引用了。真假先不论,有趣好看就行。
而且最重要一点,我相信是真的。毕竟很多人的发迹,除了用祖坟起火之外,很难有科学解释。总之,天雷滚滚,风云际会。
话说当年的慈禧太后还是一个少女。父亲本是官员,可是不幸过世。而此时,皇帝(咸丰)向全国下达选秀女的诏命,15-17岁的少女全部如京城候选。
慈禧他爹比较清廉。当时官场流行一句话,死了太太,吊丧的压断街,死了老爷,无人问津。就是说老爷都死了,也就没有继续走动的价值了。人心自古都是如此现实。
慈禧一家三口带着微薄的盘缠带着父亲的灵柩进京。正值暮冬,一家三口想到家道从此中落,于是一起痛哭。哭声很是惨烈,闻着无不动容。
突然一个穿着整齐的男子来到岸边高喊,请问这是运灵柩去京城的吗?
对头,船老大赶紧答话。
那人踏过跳板,对着慈禧三人鞠躬,说我家老爷和过世老爷是故交,今夜有事不能亲临。特吩咐我来送三百两银子(特意查了下相当于25W人民币),并请节哀。
一路上饱尝人间冷暖的慈禧母女三人,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正为盘缠发愁,居然还有人送钱。很是激动,恨不得一起唱人间自有真情在...
那人说我现在要回去复命,你们写张收据给我吧。
于是带着收据回去复命。吴棠(大男主)一看收据,气得喷一口老血。谁送给陌生人25W人民币也要喷血,说混账玩意,这钱是送给殷老爷的,你怎么送给陌生人了?并且你都不问清楚呢?
当差的也很委屈。说您吩咐的就是送给灵柩运往京城的啊,我听到哭声,也问了是不是送到京师的,我哪里想到这么多呢?
这当差的绝对是大贵人,堪比天使那种。
吴棠很生气,说你送钱给人家,人家肯定要了。何况25W人民币啊,你个憨货。决定命令天使大贵人去把钱给要回来。
所以什么叫祖坟起火,那是因为点火的人不止一个啊,火苗正要被吹灭的时候,第二个点火的出场了。闪亮登场,头带天使光环。
慢着。侧门走出吴棠的师爷来。师爷说,我刚从江边回来,知道一些情况。听我细细为你分析。
师爷说收银子的是一家满人,这次进京一是运灵柩回去,另外是送女儿进京选秀女。然后说这秀女进京日后的前途神仙也料不到。倘若被皇帝看中,飞黄腾达,大人你就是想巴结也没机会。25W人民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不假啊)对老爷也算不上一回事,但对这寡妇孤女来说就是天大的恩情。既然已经阴错阳差了,不然再进一步把人情做到位,大人您就以故人的身份亲自去船上一趟,为今后预留。
师爷高,读到这段的时候肃然起敬。这也充分说明了一点雪中送炭到底有多么重大伟大的意义!识于微时和显赫之后的相交岂可比拟?
到这里就完事了吗?显然没有。祖坟的第三把火开始了,这次由吴棠本人带着巨大的火把上场了。吴先生嘴角带着微笑,从容的上场。只需要手轻轻一掷。
设身处地,我肯定不听,感觉师爷在忽悠我。25W人民币,就是贪,也是需要勇气需要承担风险的,对不对。怎么能就这样丢水里了。何况几千上万人选秀,能够选中也是幸运。选中还能被皇上看中那更是堪比中特等奖了。这种完全小概率的事,我不愿意做。
我这么想,只能充分证明我没贪官的才华。当然,特意查了下吴棠的口碑很好,算得上清廉...总之贪官有的这种抓住机会的敏锐度我没有。
吴老爷显然没和我一样,他听了师爷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不就25W吗?25W投资一个未来的超级独角兽,怎么也是划算。
我觉得吴老爷的这投资在后世,只有当年的王刚投资滴滴70W可以媲美,那个时候滴滴还只是一个概念,王刚说投,梭哈。后面据说个人持股价值达到70亿。不过如果仔细算算,如此造富神话似乎还能举出不少例子。看来祖坟起火的不是孤例,只是我的视野过于浅薄,此处自我检讨三分钟。
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这个小女孩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作为一个女人,她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其政治手腕整个历史能和其相比的都不多,当然卖国此处不批判。
如果要说结论,这个结论兴许不具备普世意义。毕竟要每个人拿25W去投资一个目前处于起点甚至看不到丝毫胜算的年轻人,这风险太大了。存款没个2500W,都不够折腾的。
但是我们不能把投资仅仅看做金钱。这种投资有时候兴许就是一句良言,一句温暖且鼓励的话。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冲破风雨穿破时间一定可以成长为家庭以及民族的中流砥柱,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是请相信我,你需要的是时间。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红利,不需要沮丧更不需要妄自菲薄。
还是孔子说的好啊。我们都知道那句耳熟能详的话,焉知来者不如今也?这句话在我年幼的时候有过短暂片刻鼓励了我(当然我本愚钝)。更妙的是后半句。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孔子接着说,假设谩骂羞辱你的人已经40多50多,且没做出啥成就,你就不用鸟他了,他说啥当放屁就行了。
可惜我只记住了前半句,后半句很多年后才读到。
所以别迷茫了,不如静下心来多读书。人生的那些道理,你所经历的低谷也好坎坷也好,历史上的很多人都经历甚至更为惨烈。不如看看人家是怎么熬过去的。这不比刷下抖音看点肥皂剧有意义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