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朝代更替通常伴随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清末民初,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是影响最大的一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起义的根本原因。
虽然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但他们在历史的扉页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无疑是成功的。洪秀全从几百人发展到几百万人,足以撼动整个清朝。
(相关资料图)
同样是农民运动,但是水浒起义没那么有声有色。大多数人都知道历史上因为水浒传有过这次起义。其实真正的水浒没那么豪迈宏大,结局也挺悲剧的。
《水浒传》中,我们了解了梁山好汉的聚义目标和过程。梁山好汉108个,各有千秋。他们本着“义”的原则聚集在梁山上,在宋江的带领下,拿下了很多城守。
不过很多书迷也很惋惜水浒的结局,因为宋江带着大家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投降。其实我们都知道,就算不拉拢他,梁山也不会长久。
刚招安完,梁山好汉的结局太悲剧了。死亡和受伤的死亡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团队。也许宋江没想到这个结果,但是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水浒传》虽然是小说,里面很多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但故事的蓝本却是真实存在的。水浒起义是历史上的小规模农民起义,属于那种掀起风浪前被更大的浪打死在沙滩上的。
真正的梁山泊起义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领导者是宋江。当时英雄不是108个,只有36个。而且在整个起义过程中,他们并没有扩大队伍。自始至终,36个人都很努力。
虽然人数很少,但不妨碍他们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当年朝廷要征梁山泊,他们这群人基本靠梁山泊渔业为生。朝廷这样做,彻底断了宋江等人的生路。
于是宋江等人总结了一下,决定发动起义,开始做那件事。这群人怒不可遏,《西游记》接连攻占几座城池,沿途杀富济贫,惩治贪官,深受百姓欢迎。
三十六勇者从山东转战河南,再南下江苏,引起朝廷关注。宋徽宗也对这些叛乱分子感到头疼。北方有不安定的金军,南方有方腊起义军,现在梁山泊很多。
梁山泊叛军一路南下与方腊作战,因兵力薄弱而失败。但这让宋徽宗看到了希望。他派人招安梁山泊,然后派人攻打方腊,以此来消灭叛军。
关于真正的梁山泊起义结局,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是宋江接受招安,去攻方腊。但是,结局也很悲伤。当他们失去利用价值的时候,36个人都在农历年被处决了。
但也有其他说法,认为宋江根本没有接受招安,而是在与朝廷对抗的过程中,因为失去了力量而被杀。但无论哪种,结局都是一样的悲惨。
所以真正的水浒起义并没有小说中描写的那么宏大,他们甚至比不上方腊起义军。而且他们的起义没有核心理念,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
在小说中,宋江的死结束了梁山起义,给读者留下了许多遗憾。但正史上,水浒并没有因为宋江而终结,而是有了后续。一个叫史宾的人在陕西发动了农民起义。他原本是宋江的部下。
看过《水浒传》的人可能都知道,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史进”。这样安排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史进”的原型是梁山起义第二波领袖史宾。
史宾集结叛军进攻时,北宋都城已被大金占领。后来历史上出现了靖康之辱的惨剧,然后宋高宗的赵构在商丘登基建立了南宋。
此时,动荡仍未结束。史宾率领起义军攻城略地,但也干了不少实事。但是他太自满了,有了一点点成绩,就开始骄傲起来,称帝建国。
史斌所说的人,都是底层的普通人。他们被朝廷和战争碾压,动弹不得。所以迫切需要有人带领他们走向新的生活。所以一开始在大家的支持下,史宾很快拿下了星州。
而星州守将叫子冲听到史宾的马蹄声,拔腿就跑,于是直接向史宾呈上双手。占领星州后,史宾开始计划从关中入蜀,但朝廷没给他机会。
当自己的实力无法和南宋朝廷抗衡的时候,选择当皇帝,就相当于把自己和南宋放在了对立面。南宋虽然当时被大金所羁绊,但是收拾一支义军绰绰有余。
宋高宗立即派著名的吴军去镇压叛乱。面对朝廷的正规军,这些分散的将领根本不是对手,所以没费多大力气。吴军全部没收,史斌也被抓获。
按照当时的法律,史宾是以叛国罪处理的,最后在农历年被处死。至此,梁山泊37人全部过完年。
同属于水浒农民起义的太平天国,从广西出发,一路向东,横扫半个中国,把清军打得落花流水。这场起义运动曾经辉煌一时,一路上很多人,结婚生子,加入了这个组织。
最后,他们征服了南京,并在这里建立了政权。腐败的清廷不得不请曾国藩这种老将来打。事实上,在整个过程中,太平天国的实力与清廷几乎不相上下,只是他们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败下阵来。
但是太平军里有很多好兵,比如冯云山,石达开,陈玉成。太平天国和水浒相比,大而正式。太平军最后被清军打败,留下了很多遗憾,但同时也是悲壮的。
被清军俘虏后,石达开慷慨激昂,始终不投降。最后,他在这一年被处死。但在被执行死刑时,他保持沉默,表现出高尚的气节。
其他人不是病死,就是战死。他们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虚度一生。所以相比之下,水浒的结局真的很惨,因为他们在真正拥有之前就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