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上的元帝国仅指忽必烈统治的中原王朝,广义上的元帝国可认为是蒙古帝国的延续,它包含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四大汗国,蒙古人几乎征服了小半个世界。

无论是狭义上的元帝国还是广义上的元帝国,其所统治的疆土面积都非常大,忽必烈的元帝国几乎占据了整个东亚地区,于公元1271年建立元朝。


(资料图片)

然而,元朝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强大的蒙古骑兵之外,就是它那短暂的国祚,从开国到灭亡只有98年的生涯,但却先后有11位皇帝登基称帝。

那么,强大的元朝为何国祚会如此短暂呢?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元朝的经济制度,尤其纸币经济的发展变迁从根本上影响着元朝政治的稳定。

一、元朝纸币出现的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北宋的纸币“交子”虽然流通范围比较狭小,但却是财政政策一次跨越性的进展,改变了金银流通的局限性。

不过,真正在全国范围内把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还要数元朝,元朝的纸币甚至一度流传到了东南亚、南亚地区,影响力和辉煌程度可见一斑。

早期的蒙古帝国游牧民族,在农业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他们很重视商业交流,成吉思汗时期蒙古人就曾派遣商队向西与花剌子模等国家建立商业贸易。

多年之后,蒙古人灭掉了西辽、花剌子模、西夏、金国、南宋和中亚、欧洲一些国家,如此以来蒙古人所控制的疆域非常广袤,若是再用沉重的金银作为商品交换的工具会严重限制商业的发展。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虽然蒙古帝国四分五裂,但作为“黄金家族”延续的元朝依然是宗主国,欧亚大陆上蒙古人建立的贸易圈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解决携带不便、运输成本高的问题,中统年间忽必烈决定采用发行成本低、携带方便的纸币作为商品贸易的交换工具,中统钞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

二、元朝纸币的辉煌

1.忽必烈的中统钞与至元钞

中统钞的发行和流通标志着元代纸币制度的建立,最初它以“丝本位”为基础,后来又变成了“金、银本位”,因中统钞的价值几乎与金银同价,所以纸币流传的速度、被大众接受的速度都比较快。

最初忽必烈以强权政治推行中统钞,即若是有人抗拒使用纸币则会被判处死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发现“中统钞与金银无差别”,全国人民就开始使用这一种货币。

中统钞的稳定除了建立在强权政治之下,与它币值稳定、整体运行良好有很大的关系,亦或者忽必烈对纸币的货币政策把控非常地到位。

忽必烈统治前期因对外战争不断,战争消耗虽然很大但战争所带来的金银收益也很多,金银可作为中统钞的本位货币极大地增加了纸币的稳定性:“将随路各处金银,尽数起赴大都”。

另外自成吉思汗后蒙古人就十分看重商业,忽必烈不断减少商人的税收,最低的时候商人的税收是六十税一,一度把元朝的商业推向了整个欧亚大陆。

商业带动了市场贸易的发展,更带动了民间百姓生活的交流与经济交换,纸币的价值稳定、纸币的需求旺盛打造了中统钞的盛世与辉煌。

马可波罗于忽必烈执政时期来到元朝,他所看到的盛世辉煌正是建立纸币政策下,根据一些历史资料的记载中统钞一度出现在东南亚等多国。

至元年间元朝的货币政策出现过波动,元朝对外扩张停止战争中的黄金、白银收益减少,与此同时元朝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财政赤字频频出现。

在这样的情况下元朝不得不增发“中统钞”,甚至于还在至元二十四年增发了一次“至元钞”,这两种纸币进入共同市场流通,使得纸币的价值不断下滑。

不过,流通二十多年的中统钞信誉良好,再加上忽必烈统治下的元朝政治稳定、商业繁荣,货币的增发对市场的影响不大,总的来说忽必烈时期堪称元朝纸币政策的黄金阶段。

2.忽必烈完善的纸币监管政策

元朝忽必烈年间,朝廷有着一整套的货币管理体系和监督政策,纸钞的印刷、纸钞的储藏、纸钞的防伪兑换、纸钞的销毁等皆被纳入立法范畴内。

马可波罗游历元朝时期曾说过这样一番话“区区一小块纸片,竟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足可见元朝纸币的稳定性,而这种稳定便建立在多种政策之下。

以防伪、打假为例,在防伪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制造纸币相对容易,然而元朝对打击制造伪钞的手段十分严厉,凡是涉及其中的人无论主犯、从犯一律死刑,甚至于连案发地相应的管理人员都会受到惩罚。

若百姓在使用纸币的过程中发现了伪钞,这一部分损失也不会由老百姓来承担,元政府会用新钞与老百姓兑换,而后者只需要支付少许的成本即可。

从纸币的印刷到流通再到最后的监督,忽必烈一系列的政策都比较人性化,再加上元朝繁荣贸易对纸币的需求,金银本位币储量也足够大且稳定,中统钞、至元钞才得以从元朝流向世界。

三、忽必烈之后,纸币政策的崩溃

公元1294年忽必烈去世,元朝一共存于世为98年忽必烈一人占据20多年,若是从中统年间来算近40年(年号与元朝建立的时间存在偏差),随着他的去世元朝的纸币政策一点点走向崩溃。

1.肆意滥纸钞

忽必烈执政末期因军事停滞、财政之处大所以增发了一部分纸币,但增发的前提是准备金在合理范围内,而且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都比较稳定,但忽必烈之后的皇帝对纸币政策的应用非常混乱。

武宗年间朝廷增发“至大银钞”以改变低迷的经济和不堪的财政,但增发的纸币却使市场上的货币贬值,权臣富商从中谋取巨额的利益,使得老百姓的财富被收割大半。

有的权臣甚至盗取朝廷的印钞版“盗用钞版”,再加上“多剧贼,造伪钞”, 白银、黄金等硬通货开始禁止买卖,一切的商品交易只能用纸币进行。

市场经济开始出现恐慌,纸币的价值越来越低、物价的价格越来越高,根据一些历史的记载武宗你那里的大米、盐等生活用品涨了十倍不止。

及至元朝末年,纸币的购买力、信誉几乎到了冰点,以至正十九年为例子当时一斗大米的价格相当于忽必烈时期的两千多倍(以纸币来结算)。

2.经济政治的不稳定,纸币最终走向崩溃

经济状况是货币繁荣的一种反应,而货币又建立在经济、政治稳定的基础上,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上述提到元朝历史上一共有11位皇帝,除了忽必烈在位时间长,其余的皇帝在位时间极其短。

与此同时,蒙古皇位的继承几乎不存在“嫡长子继承制度”一说,这也就造成了每一届新皇登基必然伴随着政治冲突,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宫廷政变。

内部战争必伴随着财政消耗,政治混乱导致元朝国库经常入不敷出,如何解决这一个问题成为了元朝皇帝的头等大事,而商品贸易低迷农业经济则成为替代物。

元朝末年的乱世导致民间经济濒临崩溃,元朝财政收入更是陷入全面低迷,不得不提高各领域的税赋,有的地方政府甚至把税赋的经营权出售给富商、各级官吏,这也就导致了元末乱世。

剥削和压迫制造了各地百姓揭竿而起,元朝最终在农民起义的烽火狼烟下走向灭亡,伴随着元帝国的灭亡元朝纸币政策也走向终结成为一段传奇历史。

总的来说,忽必烈时期元朝的纸币政策比较完善,从纸币的印刷、流通、市场监督等都有一套完善的体系,白银、黄金准备金充足、纸币的信誉良好、政治经济稳定打造了中统钞的辉煌。

可是,忽必烈之后元朝的历代皇帝却不懂纸币政策如何管理,穷兵黩武、肆意滥发、增加税赋,繁荣的经济被破坏安稳的政治走向混乱,纸币赖以生存的土壤不在了最终灭亡也在情理之中。

参考文献:《元史》、《大元通制》、《马可波罗游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