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史话》今年四月曾以《邗东殷氏族谱》为题介绍了居住在江都宜陵之南殷家岔殷氏一族的族谱信息。该族谱记载了殷氏姓氏的源流为:“稽帝喾之妃简狄吞燕卵而生契,历十三传至汤,奄有天下,亦越盘庚始迁于殷,而其后分封,遂以国姓,故有殷氏,北殷氏。此二氏者,姓殷氏之所由来欤”。
(相关资料图)
殷家岔这一支殷氏始迁祖为皋公,本籍姑苏,因元末明初兵燹扰乱,复迁维扬东乡宜陵之南殷家岔而居。
而本文介绍的殷氏,则是居大桥花荡坤平的殷氏。他们与宜陵之南殷家岔殷氏虽同姓,但系不同支派。
据该《殷氏宗谱》“叙”记载:“吾族,眀初由崑山迁扬,世居江都宜陵之北河北殷家庄,耕读传家历有年,所迨后,生齿繁衍,遗产不足自给,不得已舍本逐末,轻去其乡,有徒城南者,有居各乡镇者”,直到清朝初,“扬郡兵燹之余,吾宗百余家荡然无存。吾高祖避乱大桥东乡,爱其风俗淳朴,遂立家焉”。
这一支殷氏家族,自明初从崑山迁到宜陵之北殷家庄后,至少又经历了二次劫难。一次是在明代,由于天灾人祸,遭遇破产,只得流离失所,各自为生,流落他乡。一次是在明清鼎革之时,又有百余殷氏人家在兵燹中丧身。只有避居大桥东乡的这一支殷氏族人才得以侥幸生存下来。
大桥坤平殷氏一族的始祖是唐开山公。“可考者自唐之开山公始。开山公本籍陕西,随太宗征伐有功,进爵勋(国)公,世代通显。”开山公因系开国元勋之一,曾任吏都尚书一职,故后代亦多显贵。
在“金人入中原,宋主南渡”后,“殷氏之后从王者亦随寓江南,故属崑山者亦乡望族”〈见同治九年《重修族谱序》)。
所谓崑山望族者,是先祖曾携子回故土,知“远祖茂先公墓圹外隙地数亩,旧植松柏。今则石马已坏,华表无踪。虽其嫡派子孙,亦难详祖父官阀年代。惟依稀仿佛得诸传闻,云景泰朝曾仕广东佥都”(咸丰辛亥年族谱序)。墓地立华表,石马,可见其生前之显赫程度。
大桥坤平殷氏一族的始迁祖为德公。民国四年《重修族谱序》云:“邗东一族乃崑山支流,德公自崑山迁徙维扬遂卜居焉”。
大桥坤平殷氏一族自迁居坤平后,十分重视通过族谱的修订,建构必要的家族要素,以规范族人的行为规则,彰显家族的道德理念,以提高族人在社会的地位与价值。
大桥坤平殷氏一族“所当义举者四:杜绝不肖,有志向善,安分守己,苦节励行”。“所当戒勉者六:孝悌,耕读,勤俭,谦厚,名节。亲贤”。
大桥坤平殷氏一族家训十二条:“修祠宇,务孝悌,敬长上,教子孙,和家族,誌坟墓,择婚姻,教善良,勤生理,戒赌博,救患难,恤孤寡”。
此外,尚有族禁,族约等,用以整合家族,(殷泽利 朱毓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