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西鄙人
(资料图片)
古书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西鄙人所写的《哥舒歌》是对哥舒将军打击吐蕃侵扰、安定西北边疆的颂歌,也寄寓了在边的当地人民期待和平、安定的理想和愿望。然而,诗作虽久久流传,而作者西鄙人,至今没有任何籍贯。仅此,古书略说一二。
一、诗意白话
按白话文解说,就是夜空里,北斗七星挂得很高。触景生情,想起了战神哥舒翰;要是夜带宝刀的猛将,他还在镇守临洮的话。那么,吐蕃族不会越境放牧,只能远远窥望。他们怎干越过洮水之界,肆意妄为,侵扰边地民生,使当地老百姓,无法安心地生产生活。
二、唐代临洮今日临潭
《新唐书》记载,唐朝的临洮:今甘肃省洮河发源,以及流经的临潭;在当时,碌曲是临潭领辖。
据1997版《临潭县志》隋大业三年即607年,(临潭)称临洮郡。广德元年即763年后,地属吐蕃,称临洮城。
据2001版《临洮县志》唐朝初期,(临洮)置临州,后置狄道郡……民国十八年即1929年,改狄道县为临洮县。然后,沿用至今。
若网上浏览《临洮临潭更名演说》更有细述。
史典清晰地表明,唐代的临洮是当今的临潭,这是毋庸置疑。那么,诗中的临洮,就指的是今天的临潭。
三、西鄙人许是临潭人
根据上述延思,西鄙人的籍贯,说不定就是临潭,或者至少了客居过临潭。理由如下:
一是那时西边临潭,常不稳定,遭遇骚扰困惑,民生无法安心,感慨万千。
二是作者描述了实际感受,诗作现场感十分强。只有在战乱中,亲身经历者,方非常怀念,以及渴望有才干的名将来边,镇守维护当地的安定。
三是《全唐诗.哥舒歌》题下注:天宝中,哥舒翰为安西节度使,控地数千里,甚著威令,故西鄙人歌此。是说,诗作是作者的真情实感。
四是诗作问世时间,是天宝十二年即753年,此时前后三年,哥舒翰都在河西。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一载即752年,哥舒翰在河西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十二载即753年,他晋升为凉国公,加封河西节度使。十三载即754年,在河西升太子太保,兼任御史大夫。由此,他的声名和威猛,就成了受难老百姓的寄托。也唯有此作,才能表达深受侵犯之苦,以致期盼之愿。
由此种种,古书初步推理,唐代的西鄙人,或许就是临潭的诗人。那么,被列入省级文物的《哥舒翰纪功碑》该从临洮移至临潭。当然,这就是说笑了,也没必要如是。
赘言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说白了,一人之知识有限,天下之事理无穷。史学课题,难免不妥。若有纰漏,謹望同仁不吝赐教。
作者简介
古书,学者,作家。文学作品,多用名甘男马旭;学术论文,多用名甘南马旭。各类文章可见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