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袁崇焕守宁远。初四收到报告,后金努尔哈赤即将率兵来。袁崇焕与大将满桂、赵率教、左辅等积极备战。二十三日,努尔哈赤兵到,有6万人,二十四日开始攻城。而宁远城的守军不足2万。努尔哈赤先用两万铁骑围城,然后用其余人攻城。宁远是一座小城,根本不放在努尔哈赤眼里,比这大得多的沈阳和辽阳城都挡不住他,何况是宁远。

刚开始的战况也印证了他的判断。后金军用楯车(盾牌车)攻城。盾牌由厚木板包覆牛皮、铁皮复合而成,这样制成的楯车“小砖石击之不动,大砖石击之滚下,柴火掷之不焚”,具有较强的防御力,类似于土坦克。它的作用是把在它身后推车的士兵送到城墙下。这些人做什么呢?答案是凿城墙。用土工作业的方式把城墙凿出一个个坑,这些坑配合外面的裹着铁皮的撞车撞城墙,是后金攻城拔寨的不二法宝。

宁远城虽然有11门“红夷大炮”,而且“从城上击,周而不停。每砲所中,糜烂可数里”,但城墙下恰好是射击死角。就算是用石头砸人,也不一定全能砸中。后金军悍不畏死的朝城墙前进,到了城墙下就拼命凿,城墙被凿出一个个大坑。眼看城墙摇摇欲坠,情势万分危急。大部分军民对守城其实信心不大,要不是袁崇焕的坚持,怕是早就投降了。这时候更是后悔,仗打成这样,再投降估计也是凶多吉少,于是纷纷抱怨说:“袁爷为己一人,累我一城百姓”。

眼看要陷入绝境,这时候一个浙江籍的通判(疑为金启倧)急中生智,把火药均匀爬在芦花褥子及被单上,然后卷起来,起了个名字叫“万人敌”。他自己先做试验,结果点火后火星飞到胡子上,很快整个人都烧起来,扑都扑不灭,就这样被烧死了(一说金启倧死于火炮炸膛)。他的死是有价值的。袁崇焕赶制了许多“万人敌”,然后往城下抛。明朝的家居用品一直都是后金居民的抢手货,那些普通士兵看到这些被褥从天而降,纷纷用手去接。结果城上的人不失时机地发射火箭,城墙底下成了一片火海,火越扑越大,被烧死的有好几千人。

这种情况下,后金军没法进攻了,毕竟躲在远处要挨炮弹,冲到近处又躲不过“燃烧弹”。在二十五日又勉强攻击一天后,后金军撑不住了,而前敌总指挥李永芳也无计可施。由于死的人太多,尸体都是直接拉到城西门外砖窑焚化。偏偏这个时候有一个重要人物中弹了。至于这个人是谁,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努尔哈赤本人,但据辽东经略高第后来的奏报“奴贼攻宁远,炮毙一大头目,用红布包裹,众贼抬去。”这里说的是“炮毙”,但努尔哈赤同年四月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活得好好的,七月份才去世。这个不幸被炮轰死的大头目到底是谁,已不可考。

由于伤亡惨重(据统计死了17000多人),努尔哈赤不得不退兵。宁远城内,满城百姓又大哭拜谢袁崇焕、满桂等救命之恩。

其实努尔哈赤只要再坚持一天,宁远城就不保了。因为城内的硫磺火药储备已经用尽,城墙上的大小坑有70多处,再用撞车撞几下说不定城墙都要塌了。士兵弓箭也即将耗尽,以至于袁崇焕在后金军还没有撤退完时冒险派50名死士从城上缒城而下,捡了十余万支箭。

这次宁远攻防战,明朝这边胜得非常侥幸,除了人为因素外,只能说此时大明朝气数未尽。明金战争打了八年,这还是明朝第一次胜利,兵部尚书王永光向天启皇帝盛赞袁崇焕的功绩,称“八年来贼始一挫”。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袁崇焕也凭此战名扬天下,堪称他的初出茅庐第一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