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年,地点蒙特贝罗,5千法军与1.7万奥军发生遭遇战。奥军伤亡8000余人,法军伤亡500余人,拉纳元帅名震意大利。


(资料图)

拉纳,法军元帅,拿破仑麾下最能打的名将。“狭路相逢勇者胜”,敢于亮剑,敢于跟数倍于己的强敌打硬仗、打恶仗、打血仗,这是拉纳作战风格。

蒙特贝罗,位于意大利的一个城镇。在这里,拉纳元帅凭借5千兵马,不但击败了奥特率领的17000精兵,还能展开追击,确实不简单。

拿破仑战争期间,意大利是法国、奥地利争夺的焦点。普鲁士、沙俄支持奥地利作战,他们从西面进攻,法军主力常年驻扎在莱茵河地区,留守意大利的兵力很少。

1800年,意大利传来战败,梅拉斯率12万大军展开反击,马塞纳将军被围困在热那亚,处境危急,需要火速增援。

留守意大利的法军,不到4万人,即便全部赶往热那亚,也未必能击败身经百战的奥地利老将军梅拉斯。

为了解除热那亚之围,也为了歼灭奥军主力,拿破仑决定亲征。但是,法军兵力有限,莫罗的10万精兵留在莱茵河,拿破仑只能临时招募士兵。

带着一帮“新兵蛋子”,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拿破仑很清楚法军的战斗力,他没有直接去救援热那亚,而是奔袭米兰,截断奥军的退路。

米兰,不仅是奥军的补给基地,还是梅拉斯军团与维也纳联系的咽喉要道。法军夺取米兰,梅拉斯已经失去了获胜的机会,还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情况紧急,梅拉斯急忙下令奥特将军从热那亚撤退,让他率17000兵马,去打通粮食运输线,为主力部队撤离创造条件。

梅拉斯调兵,拿破仑自然不会让他得逞。为此,他让拉纳将军率5千兵马,前去阻拦奥特,尽量拖住奥军的速度,为主力增援赢得时间。

5千“新兵”对决身经百战的17000奥军精锐,拉纳面临的压力很大。再则,这5000兵马,全都是步兵,没有骑兵,也没有火炮。

双方在蒙特贝罗遭遇,看到奥军的架势,法军人心惶惶。奥军有步兵、骑兵,还有火炮一百多门。奥军数量多,战斗经验丰富,火力更是碾压。

瓦特兰将军畏惧了,他对拉纳说:“奥军人多势众,火力强大,我们应该固守阵地,尽量拖住奥特,等待援兵。”

拉纳的字典,没有“退缩”两个字,他一口回绝瓦特兰。拉纳主张进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击败奥军,夺取主动权。

奥特留下部分兵力留守蒙特贝罗,主力全部放在位于前沿阵地的卡斯特杰里奥村庄,与法军正面硬刚,以多取胜。

卡斯特杰里奥,易守难攻,两侧有高地掩护,对防守一方极为有利。如此,奥特更加自信,也轻视法军,却没料到拉纳会突然发起进攻。

法军兵分三路,主力正面进攻,吸引奥军的注意力。瓦特兰率部分兵马,悄悄迂回到两翼,从村庄的侧后发起进攻。

奥军的火炮全部位于正面,两侧是步兵、骑兵,但是防备松懈。奥军看来,法军人数不足,不可能从侧面进攻,能自保就不错了。

轻敌,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法军左翼率先进攻,奥军猝不及防,被赶下了高地。当奥军从中路来增援时,法军已经修筑好防御工事,顽强阻击,给予奥军重大杀伤。

左翼高地持续战斗,双方争夺非常激烈,战场上尸横遍野,阵地三次易手,最终落在法军手里,奥军停止了进攻。

右翼高地,法军激战五个小时,瓦特兰支撑不住了。奥特为了歼灭法军右翼,不惜将左翼兵马调回来,围着瓦兰特吊打,希望能取得突破。

瓦特兰不敢硬拼,率兵撤退,奥军夺回了右翼高地。也许是畏惧,也是早已疲惫不堪,奥军并没追击法军,而是忙着修筑工事,防止法军再次进攻。

奥特失去了机会,拉纳火速率兵来到右翼,突然对高地发起了进攻。拉纳身先士卒,快速冲上阵地,拿出佩刀进行厮杀,奥军胆战心惊。

看到拉纳如此勇猛,瓦特兰也好意思继续撤退,他下令士兵组建好方阵,再次杀向高地,与奥军展开白刃战,并成功将他们赶下高地。

两侧高地进展顺利,但中路受阻,在奥军强大的火力面前,法军寸步难行。为了打开局面,拉纳只好亲自上阵,鼓舞士气。

拉纳回到中路不久,法军的骑兵抵达战场。奥特取胜无望,只好放弃阵地,退到蒙特贝罗,组建起第二道防线,卡斯特杰里奥被法军攻占。

奥特严阵以待,准备打一场防守战,依托工事,消耗法军的有生力量。谁知,维克托率炮兵赶来增援,法军步兵、骑兵、炮兵悉数到位,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法军分路进攻,士气高昂,奥特失去了作战的勇气,连夜率兵撤退。此战,奥军阵亡3千余人,被俘虏5千;法军损失很少,伤亡500余人,堪称精彩。

蒙特贝罗之战,法军赢得很精彩,成功阻止了梅拉斯主力军团的撤退,为随后的马伦哥之战,拿破仑全歼奥军主力创造了条件。

拉纳以少胜多,敢于亮剑的精神,名震意大利。1809年,艾斯林之战,拉纳即将突破奥军防线时,不幸被炮弹炸断双腿,不治身亡,拿破仑为他流眼泪。

拿破仑麾下名将众多,能让他流下眼泪的就两位:马伦哥之战中阵亡的德赛;艾斯林之战中被炸断双腿的拉纳。

参考书目:《拿破仑战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