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悦


【资料图】

多年前看《孝庄秘史》,印象最深的,是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大玉儿。

为皇太极出谋划策,被誉为“后宫第一谋士”,用情牵制多尔衮,力保儿子福临的皇位,在福临去世之后,又将孙子康熙一路护送上权力之巅。

她的见识、谋略、手段,不输任何男子。

如今重温《孝庄秘史》突然发现,一向有贤良淑德、端庄大气的美誉的哲哲,也不是个简单角色。

从十几岁嫁给皇太极开始,哲哲从贝勒福晋、大汗正福晋做到大清的皇后,再到母后皇太后,哲哲始终稳坐后宫第一宝座。

纵观皇太极的后宫,无论是精于算计的阿巴亥贵太妃,还是野心勃勃的长子豪格之母,亦或者是宠冠后宫的海兰珠,以及见地谋略不凡的大玉儿,没有一个是善茬。

可自始至终,哲哲的地位从未动摇过,而且剧中的很多大事,都有她的影子。

况且,能够得到精明强干,自负多疑的皇太极的认可与尊重,足以说明哲哲绝对有她的过人之处,她才是一直被低估的狠角色。

大玉儿

大玉儿之所以会嫁给皇太极,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哲哲在背后推波助澜。

作为大玉儿的亲姑姑,哲哲回科尔沁省亲的那一年,一眼就看中了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大玉儿。临行前,哲哲对父亲莽古思说:“我很喜欢她,想要她陪着我,时常可以聊聊家乡。你放心,将来我一定帮她找个文武双全的好女婿!”

最初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真的以为,哲哲是喜欢大玉儿才要把她带走的。可是细品之下却发现,这是哲哲给父亲莽古思的暗示。

当时大金的实力如日中天,皇太极又是努尔哈赤最得力的儿子,是大金汗位最有力的竞争者,这样的皇太极未来是大有可为的。

可是,哲哲虽是正福晋,却有一个隐痛——有女无子。为此,剧中的贵太妃还曾私底下嘲讽过,科尔沁出美女,但就是生不出儿子。

在那个时代,女子无子,说不上是大罪过,但也绝不是什么好事。即便是哲哲这样,出身尊贵,背后有势力的女人,想要在嫁人之后站稳脚跟,也必须有个儿子傍身。

哲哲没有儿子,所以她需要为此做打算。

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同族挑一些才貌出众的女子,服侍皇太极,以巩固她的地位以及科尔沁与大金之间的结盟关系。

之所以挑中大玉儿:一方面,大玉儿美貌聪明,很容易得到皇太极的欢心;另一方面,大玉儿是亲侄女,对她只有助力,没有威胁,无论是得宠,还是生子,对她与科尔沁都是好事。

当然,哲哲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就是皇太极没有看上大玉儿。不过那也无妨,将来把大玉儿嫁给哪个亲王贝勒,同样有好处。

对于哲哲的这些想法以及话里的暗示,莽古思心领神会。

联姻,一直是部落首领用于结交盟友最好的方式,也是莽古思所谓的生存之道。当初莽古思将哲哲嫁给皇太极,就是为了与大金较好,同时笼络住大金最有希望继承汗位的皇太极。哲哲没有儿子的隐痛,他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在哲哲提出带走大玉儿的时候,莽古思斟酌了片刻,便在哲哲笃定的神情下,答应了她的要求。

当然,哲哲只是莽古思广结善缘的一个,他还将孙女海兰珠,嫁去了同样强悍的察哈尔部。

而哲哲带走大玉儿的打算,也正好解释了剧中的一个细节。

哲哲亲口说过,她离开科尔沁的时候,大玉儿才刚会走路,十几年没见的姑侄,感情真的好到了非要将大玉儿带走吗?

很显然,如果不是别有目的,哲哲不会如此。

也因此,在皇太极因为预言,提出要娶大玉儿的时候,哲哲是十分赞同的。不仅帮着皇太极打消了姑侄共侍一夫的顾虑,还用家族荣耀、族人性命、多尔衮的安危等来说服大玉儿必须认命。

在哲哲看来,联姻是出身大部族的女人的宿命。既然是宿命,那么能够嫁给一个有前途,有实力的男人,就是最好的归宿与选择。

海兰珠

海兰珠能够得到皇太极独宠,是哲哲意料之外的事。

对于这个侄女,哲哲起初是充满同情的。海兰珠被嫁到察哈尔而后,生活过得水深火热,丈夫对她非打即骂,直到丈夫意外去世,海兰珠才被接回科尔沁。

哲哲本想趁着海兰珠来盛京省亲,在一众亲王贝勒中找个不错的嫁个,可还没等她着手物色,皇太极看上了海兰珠。

这大大出乎了哲哲的意料。

她没有想到,嫁过人的海兰珠会有这么大的魅力。

不过,于情于理于利,海兰珠嫁给皇太极,对她来说都不算是件坏事,她在后宫又多了个亲人,甚至帮手。

也因此,皇太极将海兰珠封为宸妃的时候,哲哲虽有些为皇太极冷落了大玉儿抱不平,但并没有反对或是质疑。

真正让哲哲对海兰珠产生防备之心的,是早晨请安的事。

那时的哲哲,已经成了皇后。后宫妃子每天定时去皇后处请安,是规矩,也是为了彰显皇后作为后宫之主的地位。

可入宫不久的海兰珠,早晨请安却经常迟到。这引起了哲哲的不满,她觉得这是海兰珠自恃得宠,没把她放在眼里。

毕竟之前无论大玉儿如何得宠,也没像海兰珠这般慢待过她。

带着不满的情绪,哲哲对不久赶来的海兰珠说:我瞧你红光满面,想来身子比从前好多了。果然人逢喜事啊,连模样、神气都不同了。

海兰珠不傻,听出了这句话里的弦外之音,是在提醒她别仗着得宠忘了规矩,忘了谁才是后宫的老大。海兰珠想辩驳,但是想到皇太极一直对哲哲十分尊敬,就咽下了嘴里的话。

当晚,皇太极问哲哲:听说今天早上海兰珠来请安迟了些……

还没能皇太极说完,哲哲便淡淡地回道:敢情皇上是兴师问罪来的?

哲哲这句话,直接堵住了皇太极要为海兰珠抱不平的话。为了一个不遵守规矩的妃子,质问皇后,皇太极自知理亏,便委婉地说:不是,我正要说,她进宫不久,不懂规矩,你是应该对她格外严着些。

虽说理亏,但皇太极还是用话提醒哲哲,海兰珠入宫不久,不懂宫里的规矩是正常,你对她过于严厉了。

听懂皇太极话里的弦外之音后,哲哲忍着不满,淡淡地说:她是皇上心坎上的人,我怎么敢呢?

哲哲本以为敲打下海兰珠,让她长长记性也好,没曾想皇太极却来兴师问罪了。这让她意识到,海兰珠不会成为她的帮手,只会威胁她的地位。

当然,哲哲绝不会傻到与皇太极硬碰硬。

她了解皇太极的性格,吃软不吃硬,所以适当地提醒足以,如果拿着说事,势必会引起皇太极的不满,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

也因此,关于海兰珠请安的话题,到这就打住了。

经此一事,哲哲对海兰珠的敌意与防备更大,尤其是不久海兰珠诞下的八阿哥不足满月,就被皇太极立为太子。

这让哲哲更加有了危机感。为了能够压制海兰珠,哲哲不断为大玉儿做说客,试图缓和大玉儿与皇太极之间的关系。

在海兰珠与大玉儿之间,哲哲更希望大玉儿得宠。虽同为亲侄女,但懂规矩,有分寸的大玉儿得宠,对她只有利没有弊,反观海兰珠,则大有越过她的势头,她不得不防。

而这也是哲哲处处维护大玉儿的原因之一。

后来,哲哲在被海兰珠当面顶撞之后,称病离京养病,这一举动大有深意。

一来,眼不见,心不烦;二来,为了避其锋芒,减少与海兰珠的正面冲突;三来,她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她是被海兰珠气病的,以提醒皇太极海兰珠的恃宠而骄。

对哲哲来说,最重要的是她的皇后之位,她不允许任何人威胁到她的地位。不过,她也清楚,多年的夫妻感情摆在那里,只要她不犯大错,皇太极不会糊涂到废了她。

所以,适时的远离是非之地,也不失为明智之举。由此可见,哲哲的心思与手段,不次于任何人。

福临

曾经看《孝庄秘史》,我一直认为福临能够得到皇位,全靠多尔衮因大玉儿的原因,全力给予支持。

可如今重温福临登基的始末,却发现我哲哲才是背后真正的推手。

皇太极没有留下遗诏,就去世了。皇帝之位由谁继承,一时成了难题。作为后宫之主的哲哲,在操办完皇太极的大丧之后,第一时间找到族长代善与谋臣范文程商议此事。

她需要了解八旗亲贵们的想法,然后再谋划下一步怎么办。

听到一部分人拥立豪格,哲哲并不感到意外,毕竟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继位也是名正言顺。

让她意外的是,另一部分人拥立多尔衮,她问道:不是“父死子继”吗?多尔衮是皇上的弟弟啊。听到范文程细数历史上不乏“兄终弟继”的例子之后,哲哲犯难了。

她以为,皇位的继承人只要在皇太极的众皇子之中,选一个就可以。如今多了一个多尔衮,这对她来说,并不是好事。

哪个皇子继位,她都会稳坐母后皇太后的宝座,唯独多尔衮不行。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哲哲心里就不希望继位的是多尔衮。

因此,在范文程提出,为了避免豪格与多尔衮之间发生冲突,影响大清稳定,应该另立皇子的时候,哲哲第一时间表示赞同。

为了落实另立皇子的提议,代善负责说服豪格,哲哲负责说服多尔衮。只不过,哲哲并没有亲自出面,而是把任务交给了大玉儿,她郑重地说:玉儿,大清在这变局上,乱不乱,就靠你了。

不得不说,哲哲真的是知人善任。她了解多尔衮对大玉儿的情义,也了解大玉儿识大体、顾大局的性格,将事情交给大玉儿成功几率翻倍。

在大玉儿去说服多尔衮的同时,哲哲又找到代善,提出立福临的想法。在代善表示要论子以母贵的家法,轮不到福临的时候,哲哲说道:

“大哥,我提出福临,有一个重要的缘故。照这情势看来,多尔衮必然摄政掌权。先帝曾经对我预言,豪格不是多尔衮的对手,还要要设法保全豪格。看来经过这回皇位之争,叔侄俩结怨是不免了。真要到那两虎相争的时候,谁来节制多尔衮?我照料过他几年,他对我总算尊重。可是,这都不如玉儿跟他青梅竹马的情分深。玉儿心思细。口才好,只有她能跟我一块儿节制多尔衮,不让先帝担心的事情发生。”

这段话是在提醒代善,豪格斗不过多尔衮,你们也斗不过多尔衮,但是先帝遗言必须保全豪格,而只有她和玉儿才能牵制多尔衮,所以玉儿的福临必须继位,换做其他任何皇子都不行。

在哲哲明确的表态之下,一向恪守君臣之道的代善也决定支持福临,毕竟母后皇太后的意愿,他必须重视。

在举行八旗公议,确定谁来继位的之前,哲哲将选继承人的规则,提前透露给了福临,不断告诫福临,一个要选方的,而不是圆的,而福临也顺利成为大清的皇帝。

从范文程提出另立皇子的对策开始,所有的一切就都在哲哲的掌控之中。

无论是说服豪格与多尔衮,还是说服代善支持福临,亦或者是暂时瞒着玉儿,私下引导福临。甚至于,她早就猜到了,在博果尔与福临之间,多尔衮一定会支持福临。

至于哲哲为什么非要推福临上位,原因也很简单:

一来,福临从小与她亲近,大玉儿与她的关系更是亲密,福临登基,她的母后皇太后之位不仅坐得安稳,还会舒心,这是贵太妃所生的博果尔登基,得不到的。哲哲一直都知道贵太妃对她是阳奉阴违。

二来,她与大玉儿出身同族,好事自然要落到自己的家族里,这对她和大玉儿,以及科尔沁都有好处。

三来,她确实是为了皇太极的嘱托,保全豪格。她清楚,如果是博果尔继位,以贵太妃的心机,更愿意看到豪格与多尔衮两虎相争,博果尔坐收渔翁之利,到时候她想干预,条件也不允许。

纵观哲哲的一生,她不是在为了家族荣耀努力,就是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与利益而谋划,甚至算计。

这是那个时代的女人的悲哀,女人需要完全依附男人而活,活得好与不好,完全取决于家族势力,取决于丈夫的心思,取决于子嗣,而不由女人自己。

卿心君悦,一位情感观察者,Ta说书评人、影评人。用文字温暖你,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