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名不详,刘娥乃是民间所传。作为宋朝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太后,刘娥最为出名的既不是她的执政能力,也不是从二婚歌姬到皇后的传奇经历,反而是“狸猫换太子”的离奇传说。事实上,历史上非但没有“狸猫换太子”这件事情,后世对于刘娥的评价反而相当的高,被誉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资料图】
出身名门却自幼父母双亡,已为人妇又阴差阳错入宫
如果细论起来,刘娥也算出身名门,其祖籍太原,祖父刘延庆曾任后晋、后汉右骁卫大将军,父亲刘通则在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任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刺史,也正因此,其举家迁往成都华阳。
虽然出身名门,但刘娥的身世却很凄惨,在其出生后不久父母便相继去世,襁褓中的刘娥于是被交给了母亲庞氏的娘家抚养。
寄人篱下、生计无着的刘娥,稍稍长大便被卖入倡家成为歌女,开始为了生存而奋斗。在此期间,刘娥习得了一身才艺,不仅歌声婉转动听,还善于播鼗(一种类似拨浪鼓的乐器)。
或许正是由于这段悲惨遭遇,让刘娥养成了善于看人脸色,懂得讨人喜欢的性格。
十四五岁时,刘娥被嫁给了银匠龚美为妻,后来又随着丈夫离开蜀地,前往东京汴梁谋生。然而,由于生意不景气,夫妻二人的生活十分艰难,丈夫龚美为了生存,竟然生出了将刘娥卖掉,改嫁他人的决定。
时为韩王府指挥使张耆见刘娥容貌出众,且颇有才艺,便将其推荐给了韩王赵元休(即后来的宋真宗赵恒)。赵恒见到刘娥,便大为喜爱,当即便将其留在了宫中,日夜伺候身边。
根据司马光《涑水记闻》的记载。一日,宋太宗见赵恒日益憔悴消瘦,便问其乳母是谁在伺候,赵恒的乳母本就对刘娥极为厌恶,于是将刘娥的事情禀报了宋太宗,赵光义听后大怒,命赵恒将刘娥赶出王府,并随后做主为赵恒迎娶了开国功臣潘美的女儿。
此时刘娥伺候赵恒已经数年,赵恒对其极难割舍,但又不敢违抗皇命,无奈之下只得将其秘密安置在了王府指挥张耆家中。此后,赵恒虽然又先后迎娶了宣徽南院使郭守文次女等女子,但仍对刘娥念念不忘,常常私下偷偷相会。
张耆眼见王爷将自己家当成了藏娇的金屋,而且两人明显余情未了,结果为了避嫌甚至连家都不敢回了。
淳化五年(994年)九月,在长子赵元佐被幽禁,次子赵元僖又于两年前暴死的情况下,身体每况愈下的宋太宗于是改封三子赵恒为寿王,加检校太傅、开封府尹,并于次年八月正式册立为太子。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赵光义驾崩,赵恒继承皇位,是为宋真宗。直到此时,赵恒才正大光明将刘娥接入了宫中。
身份低微却极善处理关系,虽然无子但仍被立为皇后
彼时,潘美之女虽然早在赵恒即位之前便已经病逝,但此时赵恒后宫之中,却已有郭皇后等一众后妃,而刘娥由于出身问题,虽然受宠却并无任何名分。
或许源于幼年那段寄人篱下岁月养成的性格,刘娥没有因为自己的名分问题而有任何不满,也没有凭借皇帝宠爱而与其他嫔妃争宠。她很清楚,除了皇帝的宠爱之外,她没有任何外力可借,甚至还会因为出身遭到他人非议,而丢掉好不容易得来的一切,因此刘娥在尽心照顾体贴宋真宗,巩固自己地位的同时,尽力维持与后宫一众嫔妃的关系,努力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
凭借着与世无争的性格,再加上赵恒的宠爱,当宋真宗的皇位逐渐稳固之后,刘娥在后宫的地位也很快得以提升,先是于景德元年(1004年)被封为四品美人,之后不久又晋升为修仪。
景德四年(1007年),郭皇后去世,宋真宗打算立刘娥为皇后。然而,宰相寇准、宰相王旦和西京留守向敏中等重臣皆以“刘娥出身微贱,不可以为一国之母”为由坚决反对。
同时,参知政事赵安仁不仅反对立刘娥为后,更是请立出身更为高贵的前宰相沈伦的孙女沈才人为后。结果,宋仁宗未能成功将刘娥立为皇后,也没有采纳立沈氏为后的意见。
赵恒见群臣反对,便打算待刘娥生下皇子后,再以此为由立其为后,如此大臣们便也无话可说了。然而,谁知道刘娥的肚子就是不争气,哪怕独宠后宫也始终未能生下子嗣。
于是,赵恒便与刘娥商量出了一个“借腹生子”的计策,而借腹的对象便是被刘娥带入宫中、身为刘娥侍女的李氏。
李氏倒也不负所望,后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生下皇子,宋真宗则对外声称此子为刘娥所生,取名赵受益(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赵祯虽为李氏所生,但却并未养育过一天,出生不久便被交给了刘娥与杨淑妃共同抚养。这杨淑妃乃是后宫之中,与刘娥一样受宠的妃嫔,结果两人不仅没有争宠,反而情同姐妹,在后宫同进同退。
之后,赵恒借口刘娥生子,先是趁机将其晋封为德妃,并于两年后的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正式晋封为皇后。
赵恒借此晋封刘娥虽然名正言顺,但仍有大臣予以反对,例如翰林学士杨亿。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记载,赵恒命其起草册封诏书,却被杨亿所拒,以致赵恒不得不命其他学士起草诏书。
刘娥成为皇后以后,不但将后宫治理井井有条,就连宋真宗退朝之后阅览奏章,刘娥也时常陪伴左右,参与国事的处理,由于处理政事“周谨恭密”,刘娥也越来越受宋真宗的倚重和信任。
宋真宗天禧年间(约1019年前后),由于宋真宗多病,刘皇后凭借前期积累的政治经验,开始逐步接手朝政。当时,刘娥认自己的前夫龚美为兄长,龚美于是改为刘姓,天禧三年(1019年)刘美被任命为侍卫马军都虞侯,并主管本司事务,由此执掌局军权,而其他几位禁军将领同样与刘皇后关系密切。
天禧党争先败宰相寇准,仁宗即位再贬权臣丁谓
宋真宗晚年,随着刘娥插手朝政越来越深,朝中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其中一派以宰相寇准为首,有李迪、王曾、杨亿、盛度等大臣,以及宦官周怀政、武将曹玮、外戚李遵勖等;另一派则以刘皇后、丁谓为首,有曹利用、任中正、钱惟演,以及宦官雷允恭等。随着宋真宗病情的加重,两派的斗争也日益激烈。
天禧三年(1019年),太白昼现,占卜后得出结论“女主昌”,宋真宗得知后,担心刘娥危及赵氏江山,于是向心腹透露了想让太子监国之意。寇准得知消息,找机会入宫与宋真宗密议“太子监国”之事,出宫后便让杨亿连夜秘密起草“太子监国”诏书。
虽然“太子监国”事件都是在秘密进行,始终瞒着皇后刘娥等人,但事情最终还是败露,本就摇摆不定的宋真宗一句“不记与准初有成言”,便将责任全部甩给了宰相寇准。
最终,在刘娥、丁谓等人的压力下,寇准被罢相,降职为太子太傅、封莱国公,丁谓则接替寇准出任宰相。
天禧四年(1020年),周怀政作为“太子监国”事件的主要参与者,见宋真宗病情愈加严重,担心日后遭到皇后报复,遂密召客省使杨崇勋、内殿承制杨怀吉等,密谋刺杀宰相丁谓,拥立太子赵祯即位,奉赵恒为太上皇,恢复寇准宰相之位。
然而,客省使杨崇勋转头就将消息告知了丁谓,丁谓连夜与曹利用商议对策,次日又将消息告知刘娥。
周怀政及其党羽随之被抓,周怀政被处死,接着丁谓又借“伪造天书”一案,对寇准一党持续打击,寇准在永兴军的心腹朱能起兵反抗,不久兵败被杀,而寇准亦连遭三贬,曹玮、盛度、李迪等也先后遭到清算。
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赵恒病情加重,时常陷入昏迷,刘娥将寇准、周怀正、李迪等一党的“罪状”昭告天下,寇准再度被贬往雷州(今广州雷州半岛)、李迪再贬衡州(今湖南衡阳)。
同月十九日,宋真宗驾崩,赵祯继承皇位,是为宋仁宗。由于当时赵祯年仅十三岁,赵恒遂留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这给后来刘娥执掌朝政提供了法理依据。
宋真宗驾崩后,权臣丁谓野心膨胀,意图架空刘娥独揽朝政,刘娥同样觉察到了丁谓的野心,于是二人矛盾激化,后王曾又趁机进言,称丁谓包藏祸心、危及社稷,刘娥遂决心除掉丁谓。
乾兴元年(1022年)六月,刘娥于承明殿召见群臣,将宰相丁谓瞒上欺下、架空两宫,并与内廷宦官雷允恭勾结的证据公诸于众,并将其罢相、抄家,贬值崖州(今海南岛)。
丁谓被贬后,刘娥与宋仁宗开始共同上朝理政,仁宗位左,刘娥位右,开始正式临朝听政。
先后临朝执政十一载,刘娥也曾觊觎皇帝之位
随着地位的稳固和权力的高涨,实际上刘娥也曾觊觎过皇位。根据《宋史·后妃传》的记载,一次刘娥上朝时,便曾问及群臣,“唐之武后是什么样的女主?”结果朝臣们大多答道,“乃是唐之罪人,差点断送大唐的江山社稷”。
由于大臣们的反对,刘娥便也熄了称帝的念头,直到后来又大臣重提此事,例如殿中丞方仲弓便上书请求刘娥“行武后故事”,又如权知开封府,后入朝拜相的程琳也曾献上“武后临朝图”暗示刘娥称帝。
眼见有大臣支持自己,刘娥便再度询问大臣们的看法,结果众臣子皆不敢言,只有性格刚直的鲁宗道说道,“如果这样做,又将置当今皇帝于何处?”
眼见如此,刘娥最终将暗示自己称帝奏章撕碎,掷于地上,表态道,“我不会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明道元年(1032年)十一月,随着身体状况日益糟糕,或许是为了了却自己的遗愿,刘娥决定于次年二月,着帝王服饰在太庙举行祭祀大典,虽然此议遭到群臣反对,但刘娥也仅仅是做了部分让步,而未像以前那样放弃。
明道二年(1033年)二月,不顾大臣反对,刘娥身着帝王衮服,在大宋太庙祭祀宋太祖等历代帝王。作为妥协,她只是减去了帝王衮服十二章图案中象征忠孝和洁净的宗彝、藻两章,并放弃了佩戴男性帝王的佩剑。
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刘娥身患重病,下令大赦天下,为乾兴元年临朝以来包括寇准、曹利用等贬死之人恢复官职,并将丁谓从贬黜之地内迁。不久后,刘娥崩逝,谥号“章献明肃”皇后。
狸猫换太子纯属虚构,乃是赵元俨的报复闹剧
在太后刘娥去世的前一年,即明道元年(1032年),宋仁宗的生母李顺容病重,刘娥晋封其为宸妃,结果册封当日,李宸妃便不幸逝世,年仅四十六岁。
刘娥去世之后,在两位当事人都已经去世的情况下,对宋仁宗赵祯有抚养之恩的杨淑妃,便将“刘太后并非其生母,其生母另有他人”的重磅消息,告诉了宋仁宗。
曾经备受宋太宗宠爱、在皇族中颇具威名,在宋真宗去世后曾意图染指皇位,失败之后担心遭到报复而十余年来始终佯装疯癫、称病不朝的八王爷赵元俨(即艺术作品中的八贤王)也跳了出来,不仅“病”突然好了,而且还趁机跑去告诉宋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有所生,妃死以非命”。
宋仁宗赵祯一连听到两个重磅消息,悲痛之下数日未曾上朝,并下诏书自责,尊李宸妃为皇太后,谥号庄懿。之后又去洪福院祭告李宸妃,直到换棺材的时候,因亲自哭着看了母亲的仪容,这才发现李宸妃的尸身以水银浸泡,容貌如生、衣着华丽,根本没有被人暗害的症状。
反应过来的宋仁宗这才叹道,“人言岂能信?”随后,仁宗在太后刘娥灵柩前焚香祭拜,哭着说:“自今以后,大娘娘一生清白了!”
不过,赵仁宗为了能够顺利执掌朝政,还是趁机将宰相吕夷简、枢密使张耆、枢密副使夏竦、参知政事陈尧佐、礼部尚书晏殊等刘太后垂帘期间任命的朝廷重臣,全部贬出京城,一个也没有留下,并重新任命了一批刘太后时代不得志的官员,朝中重臣几乎全部重新洗牌。
此事虽然只是一场闹剧,且包含着皇宫秘闻,但最终还是被流传了出去,在经过不断加工讹传后,最终被写入了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随着广为流传,之后又被写进了明代小说《包公案》卷七的《桑林镇》,至清代时则又被写入《三侠五义》之中,同时还被改编为评剧、豫剧、黄梅戏、吕剧、湘剧、潮剧等各种剧种,从而使得该故事广为流传,以致刘娥声名有损。
纵观刘娥的一生,幼年成为孤儿,少年时遭遇悲惨,但幸好遇到了宋真宗,再加上年少时养成的性格,竟然一步步登上皇后宝座,并由此开启了长达十一载的执政历史。
刘娥虽然也曾对皇位有过觊觎之心,但却最终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始终没有迈出那最后一步,再加上其执政能力出色,临朝期间终结“天书”运动、结束党争、发行交子、兴修水利、创设谏院、兴办州学,可以说为宋仁宗亲政后的“仁宗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刘娥虽然因“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在民间评价不高,但后世史学家对其的评价,却基本以正面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