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马大就厉害啦?打仗打的是意志,打的是信仰,打的是智慧,不是比谁的个头高。
要说个头和强壮,黑人的体魄是第一的,可结果呢?体育比赛的赛场上表现得确实不错,但论打仗,还真就是最差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人都知道美国建国才二百来年,几乎年年都会发动对外战争,一战,二战美国都是战胜国。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应该是一支进入到机械化部队中级阶段的国家,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又是第一个从机械化部队突破到信息化部队初级阶段的国家。
而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发起多少战争?独独被打败了两次,而这两次他们的对手都是我们。
身高马大就厉害啦?武器装备高级就厉害啦?部队进化得快就厉害啦?
打战的时候,身高马大,武器装备,部队的等级这都是左右战争结果的因素,但绝对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不说别的,在朝鲜战争中,美军是一支从机械化部队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的军队,而我们的志愿军呢?机械化部队?没有的,全靠两条大长腿,什么空军,装甲兵,海军,开战初期都是没有的,步兵连一门重炮都找不到,照样把美军赶出了三八线。
等到整个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我们的部队这才堪堪进入到机械化部队的初级阶段而已。
这都是铁血般的例子,不容置疑的。
当然铁血的例子,就应该立起一个铁证,而这个铁证就拿铁原狙击战来说。
铁原狙击战。
铁原这个地方,是在朝鲜中间的位置,所以是一个交通枢纽,南北朝鲜的三条铁路线就是在铁原地区交汇的,连接着南边的汉城,北边的元山,以及东部的金刚山。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场惨烈的战斗仅仅是作为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一个普通的战斗。
如今我们重新开始理解朝鲜战争对我们的意义之后,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才被人们一点点地所熟悉起来。
话说在1951年的四月二十二号,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南下,这就正式地拉开了第五次战役的号角。
而这次战役,志愿军的对手换成了一个心思缜密的李奇微。
不得不佩服这个人,确实是一名善于观察并总结经验的人才,根据志愿军的激战程度,得出了志愿军的补给并不多,常态下只能维持一个星期,为此发明了礼拜攻势。
为了回避志愿军擅长的作战方式,并集中手中的兵力,李奇微使用了诱敌深入的计策。
美军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每天就撤退二十英里,也就是三十二公里。
为什么是这个数字呢?
因为这正好是志愿军的推进速度,这就避免了和志愿军进行接触战,还让大炮能够攻击到志愿军,同时让志愿军擅长的战斗,没有了施展的空间,比如迂回,穿插,夜袭,近战等等。
而美军又在朝鲜战争中掌握着要命的制空权,可以将他们的炮弹炸弹扔到朝鲜任何一个地方,严重威胁着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
这种战法被美军叫做绞杀战,当初在二战欧洲战场上,美军就是用这一招掐断了德国人的补给线,让德军没有了招架之力。
如今美军想要在志愿军的身上,重现德军的无奈。
以至于在这场战役的初期,随着战线的推进,四个星期之后,就算是志愿军的军长每天也就只有一碗炒面充饥而已。
但就算是在这种极端的情况环境中,志愿军在五月十五号的时候,就完全控制了北汉江。
所以当战线推进到这里的时候,志愿军的攻势开始减弱了。因为志愿军不论是子弹还是粮食都开始出现了短缺,要知道过去就算是补给线一时上不来物资,还可以通过打扫战场来获得敌人的物质,但在这场战役中,李奇微在后撤的时候,粮食弹药带不走的全部给销毁了。
那么时间走到这里,之前被志愿军打的步步为营,节节后退的美军开始谋划起了反击,要趁着志愿军弹粮两缺的境地,要在战场上来一个回马枪了,针对起志愿军的三个主力兵团了。
作为美军的对手彭德怀将军,敏锐地发现了美军的这一个企图。
于是在五月二十一号的时候,志愿军总部就下达了命令,让前线的各支部队开始后撤,向三八线附近转移,在哪里布置防御线。
不得不说李奇微确实是一个狡猾的对手,就在志愿军这道命令下达的前一天,李奇微就下达了反攻的命令。
所以战争,其实就是一场智慧的较量,面对志愿军勇猛,美军也开始布置陷阱,而志愿军也在美军的陷阱前发现了不对,开始做出了相应的对策。
那么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什么呢?就是时间了,各自为自己争取到需要准备的时间。
铁原狙击战正式开始。
此后就是一系列志愿军和 美军的攻防转换了,最终铁原这个地方就出现在了双方作战地图上。
对于志愿军来说,铁原这个地方是不能丢的,之前就说过这是一个朝鲜的交通枢纽,如今已经成为了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基地了。
因为前方的志愿军和美军的交战,志愿军的各种物资以及机关单位都要从这里后撤。
尤其是这里还汇聚了从前线退下来的志愿军各个部队,他们有在进行穿插作战过程中失去建制的部队,要在这里获得补给,还要在后方进行整理。
所以这个地方对于志愿军来说相当的重要,当然对于李奇微来说,铁原同样是这场战役的关键所在。
但对于铁原狙击战来说,最难打的却是志愿军。
因为这个时候的志愿军通过前期的作战,不仅部队的编制是不满员的,弹药补给也是严重短缺的。
更加重要的是,在整个铁原的北边一代是一马平川的地形,这种地形非常适合机械化部队的作战,而仅仅只有轻步兵的志愿军要想在这一马平川的平原上用步枪机关枪去堵美军的坦克和飞机,大炮,想想都感觉是不可能的。
而铁原北边,是志愿军部署铁原狙击的右翼,这个位置上志愿军部署了第十九兵团的三个军,分别是六十三军,六十四军和六十五军。
虽然说十九兵团有三个军,但作为一支刚刚从转移状态停下来休息的部队,处境并不好,六十四军在战线最远的最西面,还在和北进的美军交火,第六十五军在前期的作战中损失严重,状态不是很好,唯一能抗下这项重任的就剩下第六十三军了。
美军在这个方向上集中了四个师的兵力,外加韩国,加拿大,英国等各个国家的精锐部队。
那么志愿军的指挥部向十九兵团下达了死守的命令,他们要在这里防守十五到二十天。
回头看看六十三军的状态,这支部队已经在战场上连续作战了两个多月,有一定的损失,但兵员维持在二万四千多人。
看起来还不错,但这两万四千多人,要死守的防线是正面宽度达到二十五公里的防线。要说装备就更差了,说重武器的话,仅仅只有二百四十多门火炮。
对手是范弗利特指挥的四个满员的美军师,兵力高达五万多人,这还不算,各种火炮就有一千六百多门,以及三百多辆坦克,甚至天上有空军这种大杀器来进行助攻。
这是一场为了志愿军抢时间的战斗。
彭德怀将军将电话打给杨得志,总的来说就一句话,就算是把六十三军打光了,也要守住铁原十五到二十天的时间。
杨得志从自己的兵团直属部队里抽调出五百名老兵,补充给了六十三军。
六十三军的军长将手上的三个师摆成了一个品字形,一八九师左翼,一八七师右翼,一八八师放在最后作为六十三军的预备队来使用。
阵势摆开了,方案呢?
还能怎么样,在这种适合机械化部队冲锋的地形上,可以借力的地方并不多。
只有硬拼了,这场狙击战的目的就是拖延时间,将防守的时间拉长到至少半个月就行。
为此六十三军的方案就是把部队打散了,变成一支支的小股部队,每三十个人防守一条线,防守一个点。
比如一八九师市长蔡长元将一八九师分成了二百多个小单位,让这些小单位分散在战场上各个要害和点上。
这样美军想要拔除一个点,至少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而二百多个点,就可以大大延缓拖延美军进攻的脚步。
于是在战场上,就看到了,处于后方战线的一八九师的战士们,只能守在自己的防线上,眼睁睁地看着前边的战友,在敌人猛烈的攻击下,死命的顶着敌人的进攻。
“杀呀!”
“把他们打下去!”
“上刺刀!”
“进攻!”
所有的一切,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却不能给予前边战友任何支援,哪怕是一颗子弹都不能,因为在前边战友都牺牲了,他们还要用手里的子弹,进行战斗,来拖延美军的脚步!
美军坦克的火炮,将阵地轰平,履带碾过前方阵地。
后边的防线,志愿军战士一八九师的战士们,擦一擦眼泪,也只能说上一句:“该我们了!”
手榴弹,子弹,然后是刺刀,他们将自己防守的一个点,建立成了一个个的坚固的据点。
最终志愿军的战士们,就是利用这样的法子,死死地拖住美军坦克滚动的履带。
人高马大的美军战车,就没有了之前的锋锐,速度明显地降了下来。
当然了,战争是活得不是死的,志愿军的战士有硬拼的勇气,但也不会白白地去牺牲。
在这种让美军陷入到拔钉子战术之后,志愿军又想出了使用防御战中的运动战,这样就会抵消美军强大的战斗力。
怎么就能让处于防御战中的部队运动起来呢?开创这一想法的依然是一八九师蔡长元,他命令师指挥所不断调整阵地,让全师的的部队阵地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中。
但就算是这样随着战斗的推进,部队有着严重的损失,一八九师又开始重新建立部队的建制,团缩编成了营,营变成了排,排更是变成了班,有的班战斗减员太厉害,几个班再合并成一个班。
最后机关人员也开始加入到了连队的战斗。
通过这种阵地调整,不仅抵消了美军的战斗力,还让一八九师的战斗力始终处于旺盛。(美军当天的作战都是通过前一天的情报汇总之后,决定这一天的作战部署的)
当一八九师从阵地上撤下来的时候,剩下来的人员也仅仅够编成一个团,就是这么一个用师编成的团,在撤下来之后补充了弹药,又一次的整装待命,随时装备再次加入到战团。
而这场铁原狙击战,志愿军六十三军整整打了十四天的时间,而志愿军利用这宝贵的十四天时间,在三八线附近重新稳定住了防线。
六十三军这场狙击战打下来之后,伤亡达到了两万多人,其中建制最好的部队是一八八师的五六三团,入朝作战的时候,这么一个团有着两千七百多人,铁原狙击战结束之后,他们就剩下二百六十六个人。
所以其他部队,可向而知了。
其中还有一个细节很多人是不知道的,六十三军从铁原撤下来的时候,彭德怀将军前去慰问六十
三军的战士们。
当时看到的场景是,这些撤下来的六十三军的战士们的衣服都变成了一条条的了,更有一些战士身上就穿着一条裤衩。
而六十三军的军长傅崇碧,因为重伤进行手术昏迷了四天,他醒来看到彭德怀将军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兵。”
美军人高马大吧,美军武器装备先进吧,还不是打了败仗。
所以战争这件事,比的根本就不是人高马大。
最后说一句,营养上去了,我们也会人高马大的。